又一个7月来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103个年头。

谁能想象,百余年前,这个成立时只有几十位党员的政党,能够在不到30年间取得政权,在建党百年之际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千年梦想。如今,踏上新征程,又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再次奋楫出发!

中国共产党靠什么将梦境化为现实?回答或许有百种千样,但有一个答案注定无法绕开:奋斗!坚持不懈地奋斗!

(一)

奋斗是中国人的行动哲学。

奋斗精神镌刻在中华文明的基因图谱中。五千年文明史,一代代先贤传诵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讲述的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教化的是“天道酬勤”“水滴石穿”,反对的是“投机取巧”“不劳而获”,向往的是“春华秋实”“事在人为”,背后无不写满勤勉实干的劲头。

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艰辛奋斗史。从水利工程的奇迹都江堰到巍峨蜿蜒的万里长城,再到贯通古今的京杭大运河……这些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既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也见证着中国人千百年来一以贯之的拼搏精神。曾有外国学者惊叹:“中国历史告诉我们的经验之一,就是她的人民总是不知疲倦、步履不停。”事实上,奋斗精神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底色。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土壤之中。早在1939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治方向》中就指出,“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必须坚持发扬。1949年3月,他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百多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都孕育出了不一样的奋斗精神。从在革命实践中用鲜血淬炼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到新中国成立后成功研制“两弹一星”、建造红旗渠;从小岗村的红手印到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在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奋斗精神是一以贯之的逻辑主线。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历史的发展有许多关键节点、关键时期,有学者称之为“社会历史分叉期”。面对这样的“路口”,如果固步自封、安于现状,很可能丧失变革契机,跌入衰落挨打的窘境。历史上,中国曾如沉睡的雄狮,错过了航海大发现,没能赶上两次工业革命,被时代甩在了身后,一度成为落后与停滞的“代名词”。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2017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文章称,“中国的和平崛起已成既定事实”。当历史的机遇再次摆在中国面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抓住这一机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是在奋斗中成就伟业、造就人才的时代,是属于奋斗者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图库

(二)

发扬奋斗精神,应当敢闯敢干,在攻坚克难中闯关夺隘。但也有人畏首畏尾,不思进取,缺少担当的勇气与锐气。这种所谓的“躺平心态”,虽然并非当今社会的主流,但也反映出一部分人的心理状态。

何谓“躺平”?

从字面理解,“躺平”是对环境的顺从、对困难的妥协,表现为一种无欲无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状态,与其说是对未来“自暴自弃”,不如说是畏难偷懒、安于现状。左一句“躺平”右一句“躺平”,虽然多是人们自嘲与解压的打趣方式,但现实中确实也有个别党员干部沾染这种心态——面对工作“腾挪闪避绕、庸懒散浮拖”,丢掉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而且往往还“躺”得心安理得。

为何“躺平”?

“躺平”并非困境中的被迫选择,而是“评估”后的精心计算。有的晋升无望,工作干劲消退,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耍小聪明,遇见“重担子”“烫山芋”“硬骨头”,便双手一摊、两眼一闭,推脱得理直气壮;有的临近退休,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不如“躺平”等交接;有的奉行“无事就是本事”,认为多干多错,担心因为干事出错而受到党纪处分,只想当太平官,看摊子、守位子、护帽子……归根结底,这些人是在掂量奋斗的“性价比”。

能否“躺平”?

每个人都向往出彩的人生。但人生出彩,离不开孜孜矻矻的奋斗,少不了夜以继日的耕耘。前段时间,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院士和薛其坤院士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留学期间,李德仁拼命学习、钻研,用不到2年时间,解决了误差可区分性理论这一测量学界的难题,由此完成的博士论文,还获得斯图加特大学博士论文历史最高分,迄今无人超越;早上7点到实验室、晚上11点离开,这样的作息,薛其坤雷打不动地坚持了30多年,被学生称作“7-11院士”。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混日子、图清闲,这种状态与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自强不息背道而驰。古人赞赏的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的勤勉,留下的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警醒,追求的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境界……今天,奋斗不一定意味着要披肝沥胆、英雄洒血,但要在时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在自己的岗位上发一分光、尽一分热,奋勇向前,拼搏向上,这样才无愧于当前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图库

(三)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只有让“躺平”干部躺不住、混日子的没市场,老实干事的人才不会吃亏寒心。

为干事者撑腰鼓劲。

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既需要思想激励,更需要看得见、摸得着的政治和经济奖励。一方面,突出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激励导向,为那些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人提供畅通的向上渠道和良好的制度环境,让“敢想敢干”者在实践中受到重用。同时,也要在提拔选拔、评优授奖、绩效分配中体现差别,让大家干事创业有盼头、有干劲。另一方面,结合实际细化容错纠错机制,做到精准容错、及时纠错,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人撑腰,真正做到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有基层干部说,工作不求升官发财,但付出和收获应当成正比。

给躺平者当头棒喝。

近年来,为整治不担当不作为,各地出了不少实招。有的地方对干部形象进行测评,划分成捣蛋、闲谈、实干等不同类型;有的给办事拖拉的单位颁发“蜗牛奖”“鸵鸟奖”……从本质上讲,这些都是一种“罚”,事关单位、部门和个人“脸面”,目的是鞭策后进,让落后分子“知耻而后勇”。当然,不仅要在面子上“罚”,更要通过“挪位子”“动票子”的方式倒逼干事创业,让“为官不为”“自我放逐”者真正感受到“切肤之痛”。

让奋斗成为全社会共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理念代代相传,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底色。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正因为有了奋斗精神的强大牵引,所以有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有了“平视世界”的从容自信。今天的奋进者,应该看破“躺平”的虚无,在全社会弘扬奋斗精神,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正如嘹亮的《国际歌》声:“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作者 江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