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被视为下届自民党总裁有力人选的日本行政改革担当大臣河野太郎。(视觉中国图片)

9月3日,日本首相菅义伟在自民党党内会议上宣布不参加即将举行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他在记者会上表示,原先是打算参选的,但同时应对选举和新冠疫情需大量精力,故决定专心考虑新冠疫情对策。

菅义伟的总裁任期将于9月30日结束,其退出意味着放弃了寻求首相连任。对此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深表“遗憾”,但赞许菅义伟“这个决定是为了自民党,是为了日本着想”。

临阵换将

自民党大选志在必夺

安倍的评点透露出本届内阁已失民心。去年9月履新后,菅义伟的支持率一度高达70%,但随着新冠疫情持续恶化,他的支持率一路下跌。菅义伟也曾寄望通过举办奥运会拉升民气,终因疫情蔓延未能如愿,支持率8月份降至上任首相以来最低,日媒民调显示已跌破30%。

纵观前后,菅义伟此举实属无奈。就在宣布辞职前几天,他还宣布准备竞选连任。面对危局,他采取了包括更换自民党干事长、成立数字厅等多项措施试图挽狂澜。可惜天不遂人愿,在抗疫不力、自民党地方选举失势等多重因数作用下,党内议员对菅义伟领导能力颇有微词,要求他下台的呼声越来越大,公众也批评政府抗疫缺乏诚意、模棱两可。

日本众议院议员本届任期将于10月21日结束。菅义伟突然请辞,给本月的党首选举和即将到来的众议院全国选举带来了变数。然而,这并未撼动自民党在日本政坛的牢固地位。尽管菅义伟支持率低,但枝野幸男领导的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的支持率仅为个位数。

目前,立宪法民主党在众议院仅占113个席位,需要得到包括日本共产党在内的小党派的支持才能组建一个少数党政府。相比之下,自民党拥有276个席位,而其合作伙伴公明党另有29个席位。通过替换菅义伟推出新面孔,自民党期望表现更好,控制席位损失,确保以明显多数的优势执政。

在上述背景下,菅义伟选择急流勇退,无疑对自民党在即将开始的众议院选举有积极作用。不出意外,自民党仍将作为最大政党进行组阁,新当选的总裁理所当然地将成为下一任首相。

群雄逐鹿

鹿死谁手尚难定论

自民党宣布,9月17日将公示总裁选举候选人,9月29日投计票,选出下一任总裁。迄今为止,64岁的前外相岸田文雄早在菅义伟辞职前就正式宣布参选;60岁的前内阁总务大臣高市早苗也表示希望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64岁的前防卫大臣石破茂同样跃跃欲试,但暗示可能没有足够的支持来发起竞选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8月27日,行政改革担当大臣河野太郎撰写的新书《推动日本前进》上架,书中概述了他的政策主张和政治理念,包括日本在安保、社会保障、可再生能源、数字化等领域的发展路径,阐述了对日本未来的看法,提出改革行政体制减少繁文缛节,应对中国崛起。作者在敏感时刻推出此书,其政治雄心一览无遗。

本文试着简单梳理一下日本政坛主要竞争对手的优劣势,看看谁最有可能当选自民党总裁,进而问鼎首相宝座。

一是岸田文雄。前首相安倍晋三(2012~2017年)执政期间, 岸田文雄成为日本任期最长的外相,外交经验丰富,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岸田文雄较为温和,领导着由46名成员组成的自民党派系,主张大幅增加政府对受疫情影响企业和临时工的支援,推出数字疫苗护照。作为自民党广岛分部的领导,他与当地最近发生的贿选丑闻有牵连。

二是高市早苗。高市早苗不属自民党任何派别,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局外人。她政治立场保守,认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进行的对外侵略是“自卫战争”,主张外国不应干涉日本的教科书事项。

高市早苗还是极端民族主义组织“日本正义会”的成员。该组织的目标是恢复天皇的神圣地位,让女性呆在家里,优先考虑公共秩序而不是公民自由,以及重建日本武装力量。她支持参拜靖国神社,2014年10月18日,作为总务相参拜了靖国神社,称“这是向为国策牺牲、保卫国家者献上诚挚的感谢与哀悼,不具有外交性质。”

高市早苗主张惩罚批评政府的媒体和损毁日本国旗者。2014年,她在办公室接待了极右势力来访,上世纪90年代还赞助了赞扬希特勒政治战略的书籍。她最近得到了安倍的支持。如果安倍能够说服自民党最大派系细田派支持高市早苗,将给她带来巨大的优势。

三是石破茂。石破茂系自民党第六大派系石破派(水月会)会长,2020年9月1日宣布参加自民党总裁选举,名列第三。石破茂在自民党内颇受欢迎,已表示“仍愿担任首相”,但他要在自己派系之外的议员中获得支持并不容易。

四是河野太郎。1985年,毕业于美国乔治城大学,曾在新加坡的富士施乐短暂工作过,后来入职为丰田汽车等提供电子元件的日本端子公司,并于1996年当选为众议院议员,至今已八次连任。

2015年,河野太郎出任安倍政府规制改革大臣,后来又担任了外相等职,去年任职菅义伟政府规制改革岗位。除从政经历外,河野太郎直言不讳,不墨守成规,在社交媒体上十分活跃,很受公众欢迎。

留美背景

河野太郎人气上升

和许多自民党政治家一样,河野太郎出身于政治世家。他来自神奈川县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曾祖父河野直平曾任县议会议长,祖父河野一郎担任过国会议员,1994至1995年父亲河野洋平担任自民党总裁、日本众议院议长和副首相。

在乔治城大学期间,河野太郎曾为怀俄明州民主党参议员艾伦·克兰斯顿和阿拉巴马州众议员理查·谢尔比工作。或许因有留洋背景,河野一郎给人的印象是日本政界的特立独行者。

河野太郎善用社交媒体,常与粉丝互动,喜欢自嘲,推特粉丝多达230万,在包括安倍在内的所有政治家中圈粉最多。他努力将自己塑造成党内新一代政治家的代表,颇受年轻自民党成员和民众喜欢。

今年1月,河野太郎被任命为日本新冠疫苗接种负责人,常以疫苗接种功臣自居。这并非一味往自己脸上贴金。自举办奥运会以来,日本经历了最严重的新冠感染潮,严重时连续数日每天感染人数超过1.5万人,是之前高峰期病例的三倍,但与前几波疫情相比,死亡人数下降。这要归功于日本48%的人接种了疫苗,成为亚洲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9月初,日本共同社对逾千名选民调查显示,31.9%的人认为河野太郎是下任首相的最佳人选,26.6%支持石破茂,18.8%支持岸田文雄。在近日日经亚洲民调中,河野太郎也以微弱优势成为自民党领导人的首选。

河野太郎参选自民党总裁得到了菅义伟和自民党第二大派系副首相麻生太郎的支持。不过,他也有软肋,主要是疫苗接种启动太慢,直至今年4月,接种比例仅为1%,当时的美国至少已为40%以上的人口注射了一次疫苗。奥运会期间也出现了疫苗短缺情况。

虽然河野太郎为此作出了道歉,最近又将疫苗接种提高到了每天100万次以上,但这仍可能影响他的胜选机会。此外,河野太郎口无遮拦的性格是日本政坛的大忌,特别是在自民党保守派当中。要成为党魁,还取决于他能否得到党内各派大佬的支持。

首相易人

美日同盟料无影响

针对日本政局变化,白宫发言人表示,拜登总统“感谢菅义伟首相在应对印太地区和世界所面临的新冠肺炎、气候变化、朝鲜、中国,以及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等我们面临的共同挑战时展现的领导作用和伙伴精神”,强调“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美日同盟不仅在两国政府之间,而且在两国人民之间都是牢不可破的。”

近几个月来,拜登政府一直在加强与日本的合作,以反制中国在“印太地区”咄咄逼人的影响。今年4月份,菅义伟成为在白宫与拜登面对面会谈的首位外国领导人。峰会后,日美领导人在一份联合声明中提及了“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创下了1969年以来两国领导人在一份联合声明中提及台湾的先例。

菅义伟内阁也公开配合美方插手台海事务,罕见表达介入台海争端的可能性。7月13日,日本内阁会议公布的2021年版防卫白皮书,首次写入“台湾情势的稳定对日本安全保障和国际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此前几天,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扬言,中国大陆如果攻打台湾,日本政府将认定这是安全保障相关法所规定的“存亡危机事态”,有可能行使受限的集体自卫权,并强调“美日要一同防卫台湾”。

不容忽视的是,美日峰会结束后,日经民调结果显示,近四分之三的受访者支持日本为了台湾海峡的稳定而予介入。在北京暂停进口台湾凤梨后,日本填补缺口,今年3至6月从台湾进口的凤梨数量同比增加了8倍,更有日本民族主义政客竞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凤梨照片。此外,日本还向台湾捐赠了300多万支阿斯利康新冠疫苗。

菅义伟等日本政要之所以在台湾问题上积极主动,其中一大考量是巩固美日同盟。在双方合作默契的情况下,菅义伟突然离职带来的日本领导层暂时的不确定性是拜登政府所不愿看到的,在一些问题上美国或将不得不与新一届日本政府重新开始。

尽管如此,日本政局动荡对美国的影响是可控的。考虑到自民党在日本政坛中的优势地位,新一任首相可望坚持政策的连续性,内政外交政策不会出现根本性变化。

一段时间以来,日本面临一系列“缓慢燃烧”的危机,包括日本皇位继承制度面临的法律困扰、“女性经济学”效果平平、国家管理如何使用数位技术、日韩关系破裂,等等。专家认为,无论是在社会问题、国内政治经济还是外交政策领域,日本应对这些危机的能力将是未来几年对该国决策者和国民的主要考验。

当然,当务之急仍然是尽快控制疫情。菅义伟担任首相仅一年就因疫情丢了饭碗。因此,无论谁接替首相之职,都将面临应对新冠疫情、加速疫苗接种进程的艰巨任务,同时,维持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松无可松的情况下,更大地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加快经济复苏步伐。

据彭博社报道,拜登今年将主办首次“四方安全对话”领导人线下峰会,讨论国防和安全问题、新冠疫苗支持、经济发展计划,以及供应链和关键技术等问题,阿富汗局势也将列入议程。

毫无疑问,日本新一届政府将继续展示对美日同盟和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的坚定支持,加大军费投入,与盟友共同应对中国崛起带来的挑战。然而,中日一衣带水,经贸关系十分紧密,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和则多赢,斗则两伤。

对日本新领导层而言,如何妥善处理重大敏感问题,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各项原则,在美日同盟和中日友好之间做好平衡,防止中日关系进一步倒退,推动中美日三个最大经济体构建合作性竞争机制,符合日本的根本利益。

(文/张介岭 )

(本文首发于2021年9月13日出版的香港《经济导报》,总35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