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馥清情感

处处要树立一界限,事事要斟酌一方寸。

——清代理学家 陆陇其

1、亲朋好友之间需不需要界限感?

人和人之间需不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答案是肯定的。陌生人之间,半生不熟的邻居,上级与下级之间,自然是有距离的,有了距离自然也就有了界限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亲朋好友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关系很亲密的人,要不要界限感?

没有界限感的相处,会出现什么情况,发生什么事呢?

同学A和B,结婚前是好朋友,结婚后各自忙碌,来往渐稀。A是个性格大大咧咧,毫爽到有点缺心眼的那种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九月的一天,他凑足了钱到另一个城市替女儿购了辆奔驰,沉浸在愿望终成的兴奋中,他回头顺路就直奔同学B家,去分享这一喜悦,他是中午去的,刚打电话确认完B在家,就到了B门口。

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他没想到B的老母刚去世不久,心情正烦闷。加之前一晚开了几百里夜路,深夜入睡。家里又来了客人,B中午正想补一觉,还要送客人回家。

B忍着瞌睡招待同学,陪着聊了三四十分钟之后,妻子上班时间到了,B坚持一起走,送客人回家顺带送妻子上班,他站在车外跟A一边说话,竟然一边发动了车子,那天恰巧很诡异地车子没拉手刹,也没回空挡。

然后几个人站在车旁,看着车子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一样,慢慢地往前游去,来不及反应,车子“嘣”的一声,撞上前面车子停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打110,报保险公司,处理“事故”,客人也送不成了……。B今年的车险也因此增加了几百元。

A自以为与B关系好,做不速之客,到访后,又没有眼力见儿,长时间逗留影响同学及家人午休,像他这样的行为,就是没有界限感。

不论去谁家,因为什么事情上门,尽量不做不速之客,提前预约,让对方有所准备。

做个有礼貌的高情商的客人,这不着痕迹的界限感,会让双方都很舒服。

如果没有界限感,碰上一个“恶时辰”,什么事都凑在一起,像A这样引发的后果真的会比较糟糕。所以,即便是亲朋好友之间,关系很亲密的人之间,也需要界限感。

2、把握好界限感的分寸

也许有人说,这世界最不缺的就是界限感了,一个楼道里的邻居,住了十几年,还不知对方在哪个单位上班。有的空巢老人,死在家里都不知道。亲戚之间也越来越疏离,没有大事,基本不来往。

像这种就不是界限感了,是关系太疏远了,邻里之间关系冷漠,没有人情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亲朋好友之间既要保持亲密的关系,又要有界限感,那么怎么才能把握好这个分寸感呢?近一分,有越雷池之嫌,远一寸,有疏离之感。就像煲汤,火候太急,时间太短,汤不浓,味不正;时间太长,汤少了,太过浓稠,口感也不好。

要把握好界限感,最好的办法,就是收起好奇心,不打听,不追根求源,平时保持联系,对方家里有事了,告诉你,自然会说,不想告诉你,就不要问,千万不要打破砂

锅问到底。问了对方不说,双方都尴尬。

比如出人情包红包,同辈亲戚,各自与办事对象的交情不同,亲疏不同,那出的人情自然也不同,人情出于往来,没必要打听,相互攀比,兄弟姐妹不说,你就不问,做自己的主,出自家的人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平时无话不谈的朋友,突然出远门了,是出去旅游了,还是出去看病了?朋友愿意告诉你,肯定主动说,不说就代表有难言之隐或有所顾忌。

比如同学C在省城,在同学群里知道县城的同学D来省城客居了,私聊了好多,同学D没提来省城干啥的,同学C也就没问。完了D觉得同学C非常有界限感,D不愿意让同学们知道她是来省城做手术的。

这年头生个小病大病的,条件好了,都会积极去治疗,但又不愿惊扰亲朋好友。

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隐私的权利,别人不愿说,就不要揭开这个盖子。热情是好的,但多事是不必的,关心也要适可而止,倘若要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关心,可以间接地试探一下,对方不愿说,那就不要继续问。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分享自己的生活。给别人留空间,给自己留面子,不触及别人的底,这样不动声色的界限感,是最令人舒服的界限感了。

把握好界限感的分寸,处理好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做个社交达人,会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顺。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是@陈馥清情感,一位爱读书,爱写作的天秤座女子,与你聊人生情感,说人间百态,欢迎关注或点赞,让我知道你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