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未露面的李承鹏突然在朋友圈发文,怒撕昔日好友高晓松,狠批他是“表演型人格”,用词激烈,足见两人的关系已是彻底撕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一次,高晓松和公知好友们的集体现身,还是在某场重要直播活动中。

以往他一开口,台下都是频频点头赞许的粉丝。

但那次情况变了,评论里全是网友的批评和指责,甚至不乏“滚吧”、“一个美国人”等暴躁弹幕,把心高气傲的高晓松气得匆匆下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坐拥近4500万粉丝的高晓松,竟然会在直播时被网友骂到退播,会被昔日的好友主动切割,别说咱想不到,估计就连策划这场活动的高晓松本人,都断然想不到。

一家子清华学神,祖传读书基因

1969年,高晓松出生于北京,从小就住在清华园的二层小楼里,他的出身可以说是京城公子哥里的顶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外公张维,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深圳大学第一任校长、两院院士,中国固体力学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婆陆士嘉,和钱学森是小学同学,是北师大物理系首位女学生,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进入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读博,师从流体力学开山鼻祖普朗特。回国后在天津大学、清华大学都担任过教授,北航的创始人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晓松的外公和外婆都非常地淡泊名利,到什么程度呢?

80年代评院士的时候,陆士嘉坚决辞去院士,说自己已经是快70岁的人了,这些荣誉应该让给年轻人。

两人先后去世时,只留下3000块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舅公施今墨,民国时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曾为孙中山、蒋介石都不少名人看过病,创立了中国中医药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舅舅张克潜,清华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

爸爸高立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妈妈张克群,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梁思成的学生。

在和高晓松的父亲离婚后,改嫁黄二陶——开国副总理黄炎培的孙子。

“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这句话就是妈妈经常对高晓松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家的邻居,都是梁思成、林徽因这种中国顶级的大知识分子,平时不管去谁家聊天,都能涨知识、长见识。

有这样的家庭背景,难怪高晓松说,在他们家研究生算文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小,高晓松享受的就是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小时候他遇到什么问题,家里老人就写一张字条,说你去问谁谁谁。

那些辅导他功课的,都是中国各个领域坐头把交椅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排左一为高晓松

高晓松长得不像学习好的学生,但他上学的时候,成绩一直非常好。

中学,他一直在北京最好的四中,基本上就是清华、北大的对口中学,六年读的都是尖子生的A1班。

高晓松曾说,高考那天,因为找不到准考证迟到了,他找路人借了一辆自行车骑到学校,进了考场才发现还忘了带笔,被监考老师吐槽“高考都不带笔,你干嘛来了”?

在这么兵荒马乱的情况,他成了班上唯一数学没有满分的人,而且全班都考上清华了。

这一班人学霸到什么程度了,你们随意感受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厌恶知识分子出身,从小一股臭劲儿

现在说起高晓松的学神家族,咱都是羡慕嫉妒恨。

但高晓松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他打小就特别讨厌自己的出身,觉得臭知识分子家庭特别没劲。

念中学时,他就烫头、穿喇叭裤,教导主任说他,他还敢顶嘴,“学生守则上说女生不许烫头,男生不许剃光头,我又不是女生,为什么不能烫头!”

把主任给气得,“没想到有你这种人,钻这种漏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同学的话说,高晓松当时有一身的臭劲儿。

开主题班会,他上台就讲世界各国的先进武器。

那时候的女生们迷恋才子,高晓松主编校刊,还是诗社社长,女生们都往他抽屉里放情书,或者以投稿的名义,直接当面给他送表白信。

他还因为早恋闹过大事儿。

高一时,他甩了女朋友后,女生给他写绝命书,吓得他赶紧报告班主任,带着老师到平时谈恋爱的地方——景山后坡、地坛公园,到处找那个扬言要自杀的女生。

结果发现,那个女生只是吓唬他的,放了信就回家睡觉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嫌弃清华女生少,第一志愿是美女如云的浙大

高考后,高晓松其实并不想报考清华大学,按他的话说,清华的女生少得可怜,还都长得跟女科学家似的,他望而却步。

他想填美女如云的浙江大学,甚至已经偷偷地填好了志愿,只是后来被家里发现了。

父母跟他说,男人一生一定要坚持一个世界观,“你不能在这个时候说自己是一个西方人、是自由的,等到找父母要钱的时候,又说自己是东方人,父母得养活我。要想自己决定上哪所大学,就得跟供自己读大学的美国人一样,父母一分钱都不会给。要不然就东方式,父母给你拿学费、生活费,你报考清华大学!”

于是,高晓松才放弃了浙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8年,高晓松考入清华大学的热门专业——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当时清华公认最好的四个系是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建筑)。

如果按照家里的期望,他应该继承祖辈世代传下来的读书基因,静下心来搞研究,成为一个学术型的大佬,但高晓松完全不这么想,他就想干弹琴卖艺这行。

而且清华食堂里没多少女生,他难受得连饭都快吃不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组“青铜器”乐队,自曝靠女同学供养

他想做音乐,伸手跟家里要一大笔钱弄乐队,遭到了反对。父母说“你敢拿把琴就走吗”,高晓松“我敢”。

于是,父母搜光了他身上的钱,给他买了张火车票,让他去天津,答应他如果能坚持一周,乐队的预算和资金就立马拨给他。

那一年,高晓松19岁,心一横就走了,在路边弹琴卖唱,一开始没有人搭理他,后来一个北京人听出他是老乡,给了他三毛二。

第二天高晓松继续上街卖艺,结果被人举报了,被当作盲流子带到了派出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晓松的流浪以惨败告终,快饿死了的小公子,打了个电话让家里派车,给他接回去了。

回到北京,高晓松仍然我行我素地组建了乐队,乐队起名“青铜器”,后来老狼也加入了。

家里不肯给钱买乐器,他们就靠女同学的资助发展壮大。

乐队排练的时候,女粉丝给他们送吃的、送烙饼,这都不算什么了。

乐队的第一个正经音箱,是吉他手的女朋友联合全宿舍6个女生,一起捐360元买的。那时候,女孩子们一个月的生活费只有六十几块钱,大家宁可不好好吃饭,都要凑钱养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常有女生把压岁钱带到学校,对他们说土味情话,“我想了一下这压岁钱怎么花最快乐,就是你花我最快乐。”

女生们还要想方设法照顾他们的情绪。

比如有个女生就跟高晓松说,有个出版社要找人记谱、配和弦,一首歌给五毛钱。后来他才知道,其实没有出版社找他,是那个女生想给他钱。

毕业的时候,全班男生只有两个人拉过女生的手——就是高晓松和老狼,毕业典礼上,高晓松还特别得意地说:“好像我们俩加在一起,拉过29个女生的手,平均一下咱们班其他人也算拉过了。”

可以说,那时候高晓松的乐队,除了乐器换不起,换主唱、换女朋友都是特别正常的事儿,后来有三个一直跟随着他们乐队的女生,都嫁给了乐队的成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青春,不能没有流浪和姑娘

那时候,高晓松的青春岁月里,绝对少不了的一个角色,就是姑娘。

高晓松在学校里待不住了,就鼓动刚失恋的老狼,和他一起千里迢迢到海口的歌厅驻唱。

他俩不仅被嫌弃“你们唱的什么玩意儿,我们完全听不明白”,还被社会大哥追着打,每天拿10块钱薪水。

两个人到哪里都改不了撩妹的作风,唱了一个礼拜,歌厅一位女服务员爱上了老狼,偷偷把应该给客人的花生米,拿给老狼吃,结果被老板发现,两人就被开除了。

眼看清华马上就要开学了,两人把所有的钱掏出来,也就够一个人的路费。于是凑了70块先给老狼来了机票,让他赶回北京上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晓松则决定一路流浪回去。

他先买了张船票去广州,到中山大学投奔同学。

那位同学还是他在北京四中时的情敌,但因为实在没钱吃饭了,他就连脸都不要了,跟着情敌蹭吃蹭睡。

第二天下午,情敌实在受不了了,给他买了张去厦门的船票,把他给撵走了。

在船上,高晓松还因为身上只有10块钱,包里只有一件衬衫和一个键盘,被警察盘查了,怀疑他是坏分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厦门后,高晓松看着公交站牌,不知该何去何从。

看到厦门大学的字样后,他果断跳上公交车去了厦大。

接着就邂逅了他日后总念念不忘的一段美好生活,遇到了曾给他巨大支持并谈了四年恋爱的女朋友。

高晓松在《如丧》里描述说,厦大的女生竟然有和法国伯爵女人共同的爱好:供养青年艺术家,并与之恋爱。

——吃软饭都能被说得这么清新脱俗,也是没谁了……

在厦门待的八个多月里,应该是高晓松最快乐的时光。他自己说,厦门大学对他的影响,比清华大两倍。

他也在这个时候写出了很多作品,《冬季校园》《麦克》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晓松和妹妹

从清华退学,被父亲赶出家门

回到北京后,高晓松的心思已经完全不在学业上了,于是他打算做导演。

因为他觉得,所有行业里,只有导演不需要童子功,学会了就能快速地养家糊口。

一天晚上,他下定决心,跟家里说决定要退学当导演。

当天晚上他爸罕见地给他炒了俩菜,父子俩聊了很多,最后他爸留下一句“不读书就不要赖在家里,你离开最好就别回来了”,高晓松爽快答应了,搬到了外公外婆家。

从此之后,高晓松几乎和父亲断了联系,日后只在妹妹的婚礼、爷爷奶奶的葬礼上见过面,20年只说了不到20句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清华退学后,他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读研究生预科班,不过最终没有考上,于是他去了中国亚洲电视艺术中心担任编导。

高晓松的财运特别好,没多久他就接到了第一个拍广告的机会,赚了8000块钱,当时他的制片人是季洁——后来《重案六组》的女一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2年,高晓松辞职到亚运村汇园公寓,开了一家广告公司,挣了很多钱。他还帮老狼、林依伦、朱桦、何静拍了很多MTV 。

当时他才22岁,办公室的柜子里,放着几个塑料袋,装的全是现金。

他不但给自己买了辆林肯车,置办了一支三万块的大哥大,在上面挂了一部汉显BP机,还有一个特牛的呼号“6”。

每天以拍广告为名,到处找美女演员,高调极了。

别人奋斗很多年才得到的东西,他才离开校园不久,就纷纷得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音乐对高晓松来说,就是在草地上弹给姑娘听的,是给大家下酒用的。

结果被人录下来拿给大地唱片的人听,他后来的师父黄小茂就找过来了。

1994年,《校园民谣1》正式发行,高晓松正式进入音乐圈,成为了一名音乐人,《同桌的你》拿下了当年几乎所有流行音乐奖最佳金曲、最佳作词、最佳作曲奖。

在那一年的《大学生毕业晚会》上,老狼第一次公开演唱这首歌,一炮而红。当时年轻的何炅也是从这个晚会上走出来的。

等家里人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同桌的你》已经唱遍了大街小巷,1995年还登上了央视春晚。

年少成名,狂妄到目中无人的地步

那时候高晓松才23岁,出了名的他,觉得自己特别有才华,没有什么是他搞不定的,自我膨胀得厉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狂妄到什么地步呢?

接受央视采访时,他说《同桌的你》是为了泡妞写的,把台领导和当时还是一名小记者的李静,都气得半死。

圈内的著名乐评人夸他,找他握手,他当着所有人的面,直接把脸扭开,根本就不伸手。

写过《一条大河》、《刘三姐》的乔宇老师,在央视遇到高晓松,让他坐下来跟自己聊聊。结果他看到一个漂亮的主持人过来,就立马说“我送你回家”,撂下大前辈乔宇就走了。

1996年,27岁的高晓松办第一场个人作品演唱会,到场人数不仅破了体育馆历史记录,场外还有好几百人没有买到票,高晓松一任性,根本不考虑后果,直接让人把这些没票的粉丝全都放进去了。

1997年,当时还在湖南经视当记者的龙丹妮,带着摄影汪涵,一起去拜访高晓松。高晓松在办公室穿个大浴袍,蜷在沙发里接受采访,丝毫不尊重人家。气得龙丹妮和汪涵离开后骂了一路,说这辈子再也不采访他了。

高晓松后来回想年轻的自己,说都想抽自己,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爆红后,高晓松和宋柯创办了麦田音乐。

数年中,他为刘欢、那英、老狼、小柯、黄磊、朴树、零点乐队、叶蓓、林依伦等谱曲作词或充任制作人,拿了不少奖。

2000年后,他辗转于多个网站平台,又开通了博客,开始频频上综艺,自称因为“便宜”,被《快乐男声》、《快乐女声》、《中国达人秀》等节目请去当评委。

还连续做了曾轶可的《forever road》,谭维维的《谭某某》和萨顶顶的《万物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1年,恣意娱乐圈,徜徉文化界的他迎来了“新生”。

酒驾事件被爆,高晓松被判184天监禁。

热度真的是玄学,高晓松坦然接受刑罚后,网络上都是一片赞颂之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狱后,他还办了档脱口秀《晓说》,参加了《中国达人秀》《快乐女声》等综艺。

果然互联网没有记忆,高晓松又火了起来。

04

赶上了扫荡大风波

游走于各类节目之际,高晓松也发现了转型的契机。

创作了歌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并把它交给了许巍,从此捧红了哥儿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这并不是高晓松的最终目标,在阿里成立音乐集团后,高晓松化名矮太紧出任阿里集团的音乐董事长。

可文艺圈子走出来的人,如何一手捧起资本运作。最后的结局只能是落寞收场!

2021年,所谓的董事长早已烟消云散,只是虚名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内娱艺人纷纷倒台后,文艺圈也面临整改。高晓松危机将至!

年少时便把国籍改成美籍,入行后更是称“那是一个自由的国度”,但最终捞钱还是在国内。这一切,像极了回国割韭菜的“外星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不被排挤,称自己其实是美籍华人,依旧热爱祖国,可是又有谁会信呢?

言论风波,吹嘘历史虚无,并诱导粉丝论证进行强制洗脑。

最后的最后,高晓松倒台了,作品下架了,只剩下虚无缥缈的一句:还有诗和远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晓松可悲么?可悲;他可恨么?或许吧!

他只不过是以自以为是的理念活着罢了!却不知身后的猛兽快要吞噬掉他的意识。

人活一世,不要太聪明,也不要太市侩,要懂得感恩!

要不然你走得再快,飞得再高也会跌入尘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