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游玩鄂州后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都知道,“苏轼”的知名度可能还不如”“苏东坡”大。有古人曾闹出笑话,说“苏轼写的词,不如苏东坡写的好。”苏轼特别喜欢东坡这个地方,就给自己起了个号——东坡。没想到,“苏东坡”知名度远远盖过了“苏轼”。

“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史料记载,先生号称东坡他在黄州城东耕种的那片山坡就是荒废的军用田产。

东坡在哪呢?在北宋淮南西路的黄州。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朝中爆发了着名的乌台诗案,主角就是苏轼。御史何正臣攻击刚从徐州知州任上调任湖州(浙江省湖州市)知州的苏轼,说其对朝廷不满,上表暗讽朝廷。有些对苏轼不满的也趁机落井下石,要置苏轼于死地。

苏轼仕途上的朋友很多,他虽然不完全认同王安石变法,却与王安石、章惇等人私交甚笃。苏轼出了事,王安石和章惇不做落井下石的市井之行,极力营救。在各方的努力下,苏轼免于一死,发往黄州安置。苏轼的身份是黄州团练副使,条件是苏轼在黄州不能到处乱跑。

除了行动遭到了限制,苏轼一家在黄州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没钱。为了节省开支,苏轼把工资分成30份,一份150钱,都挂在房梁上。家里再苦,一天也只能用一份。

由于苏轼的形象非常正面,他的不幸遭遇在黄州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其中包括黄州知州。知州决定帮助苏轼,就选定黄州东门外的一处坡地,让苏轼在此耕种,多少解决了经济困难。苏轼便以“东坡”自号,从此,苏东坡的大名响彻古今。

虽然,苏轼自称东坡居士的地点在黄州,然后成苏轼东坡先生这一名号的地点却是在黄州对岸的鄂州。

据不完全统计,苏轼贬谪黄州之后在鄂州留下的诗句高达数百首之多,远远超过的贬谪之地的诗句。有人曾统计过,苏轼每到鄂州一处都会留诗一首,每遇见鄂州一事都会赋词一句。

比如,有初到鄂州时的《樊山记》、《游武昌寒溪西山寺》《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等,这些诗词里不仅洋溢着赞美鄂州的美好心情,还充满了对鄂州祝福和憧憬。

还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反对宋代鄂州杀婴恶俗的《上鄂州太守朱康叔书》;以及王齐万,与哥哥王齐愈随苏轼一块移居到了鄂州的刘郎洑时心潮澎湃写下一首题为《王齐万秀才寓居武昌县刘郎洑正与伍洲相对伍》的诗;还有留下描写鄂州老百姓常常把布谷鸟的叫声听成了“脱却破裤”的《脱却破裤》诗。

最后,苏东坡在接到迁职汝州的圣旨即将离开黄州时,还特地坐船过江,到鄂州西山作长夜之游,并留下一首《过江夜行武昌山上闻黄州鼓角》的诗词。

以至于15年后,苏东坡是为护送其父亲苏洵灵柩溯江回蜀路过鄂州,并在鄂州樊口夜宿过时,遥想当年的苏东坡有感而发,接连写了两首诗作,名之曰《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二首》和《次韵前篇》,里面有“忆昔扁舟溯巴峡,落帆樊口高桅亚”这样感怀的诗句记述“旧事”。

再后来,一次朋友聚会中欣赏名画《烟江叠嶂图》时,苏东坡再次触景生情,马上想到鄂州西山风光,顿时情不自禁发出“君不见武昌樊口幽绝处,东坡先生留五年”的感叹,还想象出“山中故老应有召我归来篇”。

除了这些直接写鄂州的诗词外,还有间接写西山的诗词,如《南堂 · 望西山》《定惠院夜月出望樊口》等等。

如今,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