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0年,18岁的唐纯信参军入伍,前往四川修筑铁路。某次施工过程中,年仅19岁的唐纯信不慎从桥梁上摔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因为种种原因,48年以来,唐纯信始终无人探望,无人祭拜。历经近半世纪的孤寂与冷漠,唐纯信终于等来了自己的家人,他82岁的哥哥从家乡赶来,为其扫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年参军,无上荣光

河南焦作到广西柳州沿途,有一条普速铁路,全长1645公里,创造了多项中国铁路之最的记录,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依旧坚实稳定。

普速铁路辉煌的背后,是无数战士的付出与牺牲。众多军民曾经因为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这条铁路每隔几公里就背负着铸造者的牺牲,铁路沿线,一座烈士陵园矗立着,唐纯信,便是烈士中的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世纪60年代,中国周边环境动荡,形势十分严峻。为了做好万全的准备,中央提出了三线建设的战略,在中西部的13个省份展开大规模的交通设施建设工作。

13个省份中,湘西、湘中地区成为建设的重中之重。

中央发出了积极参与建设的号召,无数的有为青年积极响应,他们不计得失,背上行囊,走进环境恶劣的深山,开始日复一日的建设工作。

1970年,柳枝铁路的建设消息传来。这条北起湖北枝城,南至柳州的交通大动脉对备战意义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政府向湖南地区的群众发出号召,1000多万人主动参与,一万五千人主动推迟婚期,自动请缨。新化县的参军指标只有2万人,却有30万人主动请战。

1970年,唐纯信18岁,以优异的成绩从高中毕业。同年,中国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举国欢庆,而湖南省的唐家却沉浸在悲痛之中。

唐纯信的父亲因病离世,家中失去了顶梁柱。料理完父亲的丧事,唐纯信和哥哥们陷入对未来的迷茫。

正当他们犹疑不定时,部队里传来征兵、参与交通建设的消息。参军入伍,对于唐纯信这样出身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已然是最好的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家大哥已经得到了组织上的分配工作,二哥务农,照顾家中大小事务,三哥辍学,自己从事商贸活动,唐家只余下唐纯信一人飘忽不定。

深思熟虑之后,唐纯信带着报效祖国的信念,毅然决然报名,进入军队。

对于唐纯信的决定,整个唐家人都表示了全力支持,一直以来,唐纯信作为最小的儿子,备受父母宠爱,唐纯信本人勤劳能干,哥哥们也十分疼爱他。

唐纯信的家人们认为参军是绝好的锻炼机会,加之唐纯信顺利通过了入伍考核,当兵之事也水到渠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1年1月,一切安排妥当后,唐纯信在哥哥们的陪同下走出家门,30公里的路,几个人步行3个小时,终于到达了县里的武装部。

“在部队好好表现,不要担心家里,我们会照顾好。”唐纯信的哥哥们嘱咐道。自此,唐纯信便正式成为一名铁道兵。入伍那年,唐纯信18岁,刚刚超过1米7的个子。

湖南向来有酿造红薯酒的习俗,唐纯信离开的那天,家里的红薯酒醇香浓郁,因为唐纯信的年龄太小,哥哥们承诺:“等他参军回来,一定一醉方休。”

唐家人或许没有想到,唐纯信的一生,都未品尝到红薯酒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壮烈牺牲,天妒英才

刚刚入伍的唐纯信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5831部队,负责襄渝铁路线路的建设。襄渝铁路,东起襄阳,西至重庆,于1968年开始修建,1970年,铁路工程建设已经来到了四川省达州市。

襄渝铁路建设任务重,战士们的时间较少。

唐纯信入伍后,只给家中寄来了两封信,他在信中说明,自己在部队一切都好,十分充实。哥哥们对唐纯信在部队的生活十分好奇,调笑道:“等他回来,一定要与他好好聊聊。”

母亲还在信中嘱咐唐纯信:“等你回来了,我替你找个媳妇。”没有人想到,不久后,便传来了噩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1年,唐纯信的哥哥收到消息,组织要求唐纯信的家人前往大队。

哥哥疑惑不已,跟随工作人员来到大队,看到了两个身穿军装的人。他们对唐纯信的哥哥说:“唐纯信不幸牺牲了。”

闻此噩耗,唐家兄弟愣在原地,久久不敢相信。母亲听说唐纯信遇难的消息,当场晕厥。

战士们说,唐纯信是在一次施工中遭遇了意外。11月12日,天空下起了小雨。铁路建设工作刻不容缓,战士们便冒雨工作。

唐纯信和战友们登上尚在建设中的桥梁,意外发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架桥机突发事故,瞬间倾倒过来。唐纯信和其他18名铁道兵全部被压在了土层之下,重达300吨的架桥机也覆盖在上面。战友们将唐纯信等人挖出来时,他们已经永远停止了呼吸。

事故发生后,连同唐纯信在内的19名铁道兵被就近埋葬在达州红军烈士陵园内。19座墓碑上,刻着同一个日期,1971年11月12日。

唐纯信意外牺牲了,生命定格在最好的19岁。战友们只能将他的牺牲证件、遗物等物品交给唐家人,留作最后的纪念。牺牲证上,唐纯信一身正气,唐家兄弟二人望着遗物,却流下了眼泪。

唐家人向组织上申请接回唐纯信的遗骸,因为家庭贫困、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多个原因,这一愿望始终没有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魂归故里,信仰的丰碑

唐纯信牺牲后,母亲心心念念,想要见小儿子最后一面。

遗憾的是,1981年,母亲抱憾而终。唐家人最大的心愿,是有生之年,为唐纯信扫一次墓。2019年,唐纯信牺牲后的48年,终于迎来了魂归故里的希望。

当时,今日头条上发布了一则消息:湖南永州籍牺牲军人唐纯信,长眠达州红军烈士陵园,静待亲人。

几天后,唐纯信的侄子在手机上看到了这一消息。叔叔的事迹在唐家广泛流传,侄子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侄子紧急找到父亲,分散在五湖四海的唐家人瞬间聚集起来,商讨接回唐纯信的相关事宜。最终人们达成了一致意见:前往达州,探望唐纯信。等了半个世纪的唐纯信,终于将盼来家人!

此次寻找唐纯信亲属的项目,是由今日头条的公益负责人发起的。10月9日,侄子唐玉生与负责人取得联系,给他发送了唐纯信烈士证书的照片,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在负责人的引导下,唐玉生来到了村委会,上交一封祭扫申请信。

10月16日,唐家人带着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介绍信,踏上了前往达州的路程。唐纯信的哥哥在临走之前专门装了几勺红薯酒,带走家乡一抔黄土,满足当年唐纯信未完成的心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哥已经90岁高龄,行动不便,便委托自己的两个儿子前往。唐家一行五人,穿过1100公里,除却休息时间,他们并未停歇。

三哥唐领祥同记者说:“一路上,看着窗外闪过的风景,想象着当年弟弟是如何坐着火车,穿过这千山万水的。”

第二天早上,唐家人来到了达州红军烈士陵园。陵园占地面积140亩,2781名烈士长眠于此,其中无名烈士300人。烈士陵园周围柏树常青,一排排黑色的墓碑整齐划一,穿梭在墓碑之前,唐家人的心情愈加沉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走10分钟后,他们在一座烈士墓碑前停了下来。庄严的黑色墓碑,鲜艳的红色五角星,一行“唐纯信之墓”的大字映入眼帘。时隔近半个世纪,唐纯信终于与家人相见。

“弟弟,我们来看你了。”唐纯信的二哥、三哥看到弟弟的墓碑,已经泣不成声。他们抚摸着墓碑上的字,几乎悲痛欲绝。唐家小辈上前扶起了两名老人,将一束鲜花放置在唐纯信的墓前。

唐纯信的二哥将家乡的黄土洒在了墓碑的周围,三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薯酒,凝视着墓碑说道:“弟弟,为了和你一起喝酒,我等了50年。今天拿来了家乡的一瓶酒,我们两个人,慢慢喝一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半个世纪后,唐纯信终于回家了。

1979年,正式建成通车,沿线的烈士纪念碑上,刻着86个烈士的名字。所有的列车,途径纪念碑时,都需要鸣笛示意。

故乡酒酿好,故人不愿归。人们不会忘记,柳枝铁路下埋葬着的19岁热血军魂唐纯信,他足够勇敢,足够伟大,也足够坚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党和国家一声号召,几百万名建设者冲锋一线,以生命做赌注,以信仰为盾牌,铸造中国交通网的钢铁长城。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上的绝无仅有,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信念凝聚。当年战士们用生命构建的铁路,至今依旧发光发热。他们承载着新的历史记忆,必将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