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是一句多么浪漫的情话,但句子背后的辛酸也是现代人无法理解的。只有车马的日子,不管去哪,都要花费很多时间。一个女子若是嫁得远了,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再回家了。庆幸现在的时代,有汽车等快速的交通工具,谁还怕距离得远近啊!
回想当年,汽车刚问世时,人们都惊叹它的速度,更是把它当作一种财富的象征。那时候,一百户人家中,能有一辆汽车都算奢侈了。后来,我国的经济水平逐渐提高,汽车制造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家家户户自然就都有汽车了。
前些年,每家每户都只有一辆车。那个时候,就有专家在担忧汽车污染的情况了。近些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家庭汽车拥有量也增多了。有钱人家的孩子,在十八岁生日那一天,便可得到一辆汽车作为礼物。在多数人关心自己的车子跑得快不快,开出去有没有面子时,总会有少数人关心着环境问题。
清华教授钱易的担忧
钱易在上学时读的环境保护专业,毕业后,顺理成章地成了一名环境保护者。其实读她这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少找专业对口的工作,因为工作内容很无聊。钱易在学习氛围浓郁的家庭里长大,对生活有自己的见解,不会随波逐流,这样的性格也决定了她日后愿意为了国家的环境而工作。
她毕业后从事污水方面的工作,多年来付出了不少努力,也得到了回报。现在的钱易,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教授,当有人问起她汽车方面的问题时,她表示很担忧,并且提出,当中国平均四人有三辆车的时候,国人们吃饭都是个问题。先不说汽车的尾气会为环境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就连建造停车场所需的面积,也是不容小觑的。
地球的总面积就那么大,吃饭得吃粮食,种粮食需要土地。停车场若是与农业竞争土地,那可真是未来的悲哀。若再考虑汽车尾气的问题,那钱易就更加担忧了。汽车释放出的尾气一定会排放到空气中,当空气环境中污染物超标时,不仅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居安思危,方可长存
自袁隆平研究出杂交水稻后,我国粮食问题已得到了全面的解决。故现在面临众多汽车污染环境的问题时,很少会有人会想到粮食这一层面。每天有丰富的食物果腹,自然不会有人担忧明天是否能吃饱的问题。即使现在钱易教授作为一名环境专家,已经表明了对未来吃饭问题的担忧,依旧不会有太多人关注汽车与粮食之间的问题。
对于多数人来说,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国家的利益前面是很正常的思维逻辑,他们没有心怀天下的圣心,也没有身居要位,自然不会为了国家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若是有钱买车,他们首当其冲。除非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否则他们是不会主动放弃汽车的拥有权。
预防为主很重要,只是太多人不懂得居安思危,没有长远的见解。他们只知道现在拥有一辆车后,出门方便,无需浪费等车的时间,却不知当所有人都想要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之后,生活就乱了。身为一名有文化的居民,既然懂得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道理,那就付诸于行动吧。
宏观调控与科技发展兼行
其实钱易教授的担忧不是她发现的,而是国外的一名学者告知于她的。所谓旁观者清,既然国外的学者都已经发觉了潜藏在中国的危险,身为国人,更要多加注意了。普通人想不了那么多,还需要有当权者的把控才能预防钱易教授所担心的事情发生。
彻底将汽车从人们的生活中剔除是不可能的,减少家庭拥有量可以实现,但需要国家宏观调控,这也是一大难题。因为汽车的出现,代表着时代的进步。我们一般不会选择退一步的策略解决问题,因为那样会引起大众的不满。若是出租车的数量和价格都能达到群众预期,并且实现公交车在农村等地区的普及,那私家车的拥有量会呈下降趋势。
现在新能源汽车已经不断走入大众的生活,只是与燃油汽车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现在的人们还是愿意购买燃油汽车。若是新能源汽车可以快速提高性能,达到与燃油汽车同样或略胜于燃油汽车的水准,人们自然会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期待科技继续发展进步和高性能新能源汽车的问世,那时,汽车问题会得到解决,甚至是彻底解决。
其实汽车的存在本身不是环境污染的最大根源,就算尾气会释放到大气中,也不会殃及农业。只是过多的汽车环绕在人们的生活中,才造成了这一大担忧。若是人人都可以为旁人考虑一些,那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遗憾的是,人性的贪婪,都想得到好东西。
汽车对于人们来说,既是交通的工具,也是财富的象征。他们巴不得自己多拥有一些,怎么舍得为了环境问题就放弃其拥有权呢?这就好比房子一样,为什么到处是混凝土建筑,还是有人买不起房子。因为人们贪婪啊,即使自己已经拥有了,也想要再得到一些。
空气是大家的,人们的生存离不开食物。与之相关的问题,只靠几个环境保护者是无法解决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当人人都愿意为所处的环境多考虑一些时,问题才能得到更快的解决。不要觉得当汽车问题殃及农业时,人们只是吃不饱饭,连农作物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人们的健康还能“明哲保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