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给各位介绍一下,柘林水库如今改叫庐山西海了,但是上个世纪,他一直都叫柘林水库。

自从上世纪50年代北京开始搞所谓“十大建筑”,全国各地纷纷向首都看齐,也搞了不少N大建筑。小山沟里的柘林水库工地也不落后,我总结了一下,有五大建筑。下面,我给大伙儿逐一介绍:

一、大饭店

这个大饭店最早是永修县地方政府为支持柘林水电站建设搞好服务,办的国营饭店,记得当初是两层楼的木制建筑。一楼进门右手是个收银兼卖小菜的小窗口。正中间有几张八仙桌,是客人用餐的地方。迎面靠里一溜开着窗的柜台,柜台里面就是厨房,大师傅们在里面煎炒烹炸、焖溜熬炖。炮制各种美味,招待八方来客。

楼上一圈回廊,挨着栏杆也摆放了桌椅,用来招待散客。桌椅的后面就是一间间的包厢,这是有钱人或者重要客人用餐的地方。

有诗为证: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柘林大饭店,那真是当年的我最想去的地方。

我对柘林大饭店的美食没有太多的印象,因为几乎没机会去那里用餐。那时候光有钱还不能进去吃饭的,还得有粮票才行。而粮票比钱更金贵。

唯一有印象的就是那里卖的清汤(就是馄饨)特别好吃,现在想起来嘴里还能沁出些许口水。后来那位善煮清汤的胡师傅自己干了个体户,开个小吃店,也不需要粮票了,我一有点儿钱就经常会去吃上一碗清汤。记得清汤碗里那些翠绿的葱花儿特别特别香。

当年柘林大饭店的生意非常好,里面几乎永远都是人声鼎沸,座无虚席。但是有一天,里面忽然比往日更加轰动,有人从里外跑,也有人挤着要往里去。看见热闹,我自然不能缺席,于是拔腿就跑到饭店门口,从人缝里钻了进去。一看柜台橱窗前也挤满了人。热闹的源头在厨房里。我死命探了个头往厨房里看,才看见一个罗汉手持两把菜刀不知要砍谁,被两个人拦腰抱胳膊,死死拦住了。

我当时脑海里就浮现出了贺龙元帅闹革命的光辉形象,大喊了一声“好”。结果还想再看呢,就被人像挤肉丸子一样给挤出来了。

大饭店后来由国营改成了私人承包,再后来干脆就拆了重新盖成了砖瓦结构的平房了。旁边分隔了几间,做了冷饮店和照相馆。我在冷饮店吃过人生第一碗冰淇淋,估计也是最美味的冰淇淋。

再后来大饭店开不下去了,改成了录像厅。我和六个一曾经没花一分钱搞了个包场。这是另一件事,以后有机会再说。

如今的柘林大饭店又干回了餐饮业,不过是私人的鱼馆了。冷饮店的招牌还在,不过好像不卖冷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饭店旧址

二、大商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柘林大商店(五十年前就是这个样子)

柘林大商店和大饭店隔着一条小巷子,也是面向柘林大街,也是永修县地方政府开办的。大饭店是木制结构,大商店却是石块砌筑的,也是二层楼,相比起来更加气派。大商店楼上是办公室,一楼是卖场,有两个大门。从北边大门进去,右手边的柜台是卖糖果、饼干等副食品的。左手边一直到南边大门口,用柜台围了一个⺆形,里面是卖散装白酒、酱油、醋等等厨房用品的。对面则是卖日用百货的,什么收音机,热水瓶,文具,闹钟、缝纫机等等,当年这里还卖一些辅导书,我记得有一本辞海,卖29块8毛钱,相当于父亲大半个月的工资。父亲不舍给我买,最后还是母亲非常豪爽地掏钱买下了。捧着这本大部头,心里那个高兴劲儿,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南边大门的南面柜台是卖衣服和床上用品的。每次走到这里,看见柜台里面叠好的一床床棉絮,我总会想,要是能躲在这里面,一定又温暖又安全。

问我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一来是因为那时商店里的商品品种就那么多,非常简单明了,一目了然。二来,我从小就喜欢逛商店,尤其是几分钟就逛完了的商店。

大商店对我来说,还有两个比较特别的意义。一个就是当年有个安徽老乡鲁叔叔在商店上班,我觉得很好奇的是,我去帮父亲打酒,或者买酱油之类的东西时,鲁叔叔在副食品柜台上班,我去买糖果、饼干、作业本时,他又在糖果柜台上班。总之我想买啥东西,他就在卖那个东西的柜台上班,就像是专门等着我似的。而且,鲁叔叔特别地和蔼可亲,永远是满脸的笑容,这在当年的国营服务行业,那可是很难得,很难得的!

再有就是,当我高中毕业,离开柘林的时候,我的很要好的女同学居然接了她母亲的班,也到大商店工作,当上了会计。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很有些遗憾,心想她为啥不早些到大商店上班啊?那样我也可以在买东西的时候走个后门了。

大商店虽然现在成了两个小商店了,但是建筑还完整地保留着,而且,这两个小商店的店名居然都是“柘林大商店”。颇有些双胞胎的感觉。

三、大旅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旅社跟大饭店、大商店并排矗立在柘林大街的西面,更靠近柘林的“市中心”——大转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中间就是缩小了的柘林大转盘

因为是在十字路口,所以是个圆弧形门脸。有四层楼,进门就是那种很宽的木质楼梯,楼梯的北边是服务台。当年大旅社的生意似乎不是很火爆。可能是跟那时外来流动人口少有关系吧。记得我们家里来了亲戚,都是住单位招待所。少有人花钱去住大旅社的。再后来,有些罗汉们手里有了几个钱,就在大旅社长期包租单间,成了他们花天酒地,泡妞的好场所。在里面度过了不少风花雪夜,上演了很多风流韵事。

而我只要一有空,就会顺着楼梯跑到没人的顶楼,然后暗中观察那些来开房的客人。感觉自己就像《敌营十八年》里的地下党。

如今大旅社也被拆掉,改建成私人饭店了。不过好像没啥生意,所以荒废了。转盘还在,只是拆的更小了。早没有了当年的气势。

四、大礼堂

说到大礼堂,我就有些小激动。因为那也是我当年最爱去的地方之一。后来还多次进入我的盗梦空间——就是我做梦,梦境竟然是自己在梦中爬墙潜入了大礼堂。

大礼堂在柘林大街的北头东面,和大旅社隔着转盘斜对角。也是两层建筑。是那种方方正正的大剧院的建筑形式。西边开了两扇大门,东边开了一扇大门,这都是供开大会或者有演出、电影散场时观众们出入用的。北边还有一个更大的门,是放电影时的观众入口。门前用不锈钢焊了栏杆,就像现在那些火车站的检票口似的。栏杆的东边大礼堂的墙上开了两个椭圆形的小窗户,上面用红漆写了三个字:售票处。

从北门进去左手边有木制楼梯,是通往二层看台的。迎面就是四扇对开的木门,走进去就是宽阔的大礼堂了。正前方照例是舞台,舞台下面是乐池。中间的空间就是一排排的长长的木制靠椅。这些靠椅用两条过道分成了三列,中间一列最长,两边的稍短些,因为还要和两边的墙壁隔出一条通道。东西两边的三扇大门都包着铁皮,看起来十分厚重牢固。门后面还挂着厚厚的棉帘子。东边靠北端墙上也挂了两个棉帘子,掀开就可以发现是个厕所。

大礼堂的规模空间很大,大约可以容纳将近两千人在里面开会。当年柘林水电枢纽工程竣工大会,时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亲自到场。那时四扇大门都是敞开的,我们就在门口旁听了这场隆重的大会。

当年的大礼堂还曾经举办过对越作战英模报告会,曲啸的演讲会,但对我们而言,最有吸引力的还是那里经常会放一些最新的电影。

印象最深的是放《少林寺》,当时全镇轰动,连从不看电影的父母也买了票去看。我当然也想去。可父母说那是学打架的电影,怕我看了会学坏,所以不z准我去。

我就很纳闷,柘林街上罗汉们打架的事情我看得还少吗?要学坏的话,早就学了,还在乎看这一场电影吗?可是固执的父母根本不理我的茬儿,把我们兄弟两锁在家里,自己跑去看电影了。

可是他们忘了,我是《敌营十八年》里卧底的地下党啊,小小的挂锁岂能难倒我?不费吹灰之力,我就溜了出来,跑到了大礼堂门口。

可我没钱买电影票,观众们大部分已经入场了,我想挤在人堆里混进去也不可能了。

绕着大礼堂转了一圈,我发现顺厕所墙上可以借力爬到厕所的房顶,然后可以伸手够到二楼那巨大的排风扇的窗口下缘,再努努劲一蹬,就可以上到排风扇的窗口上,然后从扇叶的缝隙就可以钻进礼堂了,礼堂里面二层的地板离排风扇窗口不高,可以蹦下去。

艺高人胆大,就这样,我顺利地混进了大礼堂,一进去正好看见李连杰大战王仁则。

电影快结尾时,一看觉远已经在受戒了,心里真替白无瑕难受。我就先等在西边大门口。片尾曲一响,大门开了,我赶紧窜了出去。一溜烟儿跑回家,坐在桌前,装作认真读书的样子。

后来,我就几乎没买过票看电影。

舞台前面的乐池也是一个藏着我们很多欢乐的地方。大礼堂没有活动的时候,大门都是打开的,孩子们捉迷藏,躲猫猫最佳的场所就是乐池和舞台底下。当然胆小的孩子是不敢钻进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礼堂旧址

如今的大礼堂已经被夷为平地了,再想看到上个世纪的回忆是不可能了。即使重建一座大礼堂,也很难找回当年的快乐了。但是,有聊胜于无吧。

伍、大食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于说到大食堂了,口水已经在嘴里含了半天了。

当年建设柘林水库时,施工队伍曾经实行军事化管理,有师、团、营、连的编制。每个营都有自己的食堂,我家就住在四营食堂对面,当时据说三营食堂的伙食最好,可惜我没有验证过。再到后来,1983年,柘林水电工程局把各营办的食堂合并,在派出所旁边建了一个大食堂。这是我在柘林生活期间对美食记忆最多、最生动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看现在破败不堪,当年是流着油和奶的地方

大食堂实力雄厚,能供应一千多人用餐,有红案、白案、面食、糕点四个组。饭菜、点心花样繁多。还可以承办酒宴。上初中以后,我每天早上都要去食堂买回全家的早点:一钢筋锅稀饭,四个馒头。偶尔也会把馒头换成包子。

大食堂的包子非常美味,有很多品种,我最爱是豆角肉馅儿的。不记得是一毛五还是两毛五一个。面筋道,馅料足,一口咬下去满嘴流汤汁儿。可惜的是不能经常吃到。

同样爱吃包子的桃子同学比我有主意,他经常找人打赌,赌注就是大食堂的包子。而他每次几乎都能赢。后来我才知道,每次他都是选他非常有把握的事情找人打赌。

最特别的一次是他和三个女同学打赌,说江江同学见到女同学就害羞,跟女同学说话不会超过十句。三个女生不相信,于是就打赌二十个包子。

结果女同学输了。

桃子同学就和三个女生拉拉扯扯来到大食堂,非要女同学兑现赌注,买包子给他吃。那三个女生谁也没有饭菜票啊,于是就耍赖。四个人就在食堂门口争论得唾沫横飞。

正在此时,一个土豪富二代同学小四路过,很好奇,就问他们咋回事?

桃子抢先又把和女同学打赌的事情说了一遍,但是他故意没说打赌的结果。

小四一听,也和女同学一开始的观点一样,说不可能,这三个女生最能说会道,怎么样也能和江江同学说上十句话的。

三个女生和桃子异口同声问小四:你敢打赌20个包子吗?

土豪小四不知是坑,斩钉截铁地说:“敢,怎么不敢!”

于是四个人一起大笑,把打赌的结果告诉小四。

土豪小四哪里在乎这个,毫不犹豫地从书包里掏出饭票菜票,买了20个包子。桃子同学毫不客气地自己独享了这20个包子。三个女生见有人买单,自己可以赖账,高兴都来不及,也没想起来让桃子同学分几个包子给自己尝尝。

只有一直全程观摩的我,在一旁看着桃子狼吞虎咽,一口气吃完那20个大肉包子,默默地咽下口水,回家把这件事记了下来。

大食堂的西式糕点也非常棒,每天下午、早上都会供应。有面包、布丁、各种蛋糕、桃酥、蝴蝶酥等等很多花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0年代,柘林水电大食堂多次获得九江地区乃至江西省的各种表彰奖励。

我对大食堂的奖励就是有一年在大食堂吃酒席,一个人吃完了一整盘扣肉。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嘛:食客把厨师做的菜吃完,就是对厨师的最大的赞赏!

大食堂旧址目前还完整地保留着,听说那些搞旅游开发的管委会们想要拆掉大食堂,我真的想对这些人说一句:行行好吧,留着它可以更好地开发柘林水库的旅游事业。拆了,你们一定会后悔的。

最后,要说明的是,柘林水库最重要的建筑其实不是我上面说的这几个。而是柘林水库大坝,副坝,溢洪道,水电厂厂房。但那是工业设施。巨大到人们会因此产生敬畏之情的工业时代的巨兽。而且,如今柘林水电厂把大坝圈了起来。普通游客无法靠近,想去那里怀旧的人们再也无法触摸到大坝、溢洪道、船滑道、猴子岩……。

而我说的这五大建筑,虽然现在几乎都已经或即将要被拆毁,可那是游客们还能近距离触摸,感受到上个世纪几十年前的人们的生活、情感的地方。我把它记下来,以免将来有后人问到先人的故事,我们一脸茫然。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各位看官同意的话,请点赞分享,最好能让柘林风景区管委会的领导们看到,不要轻易地再拆房子了。很多历史就是这样被拆掉的,拆了,再建那就成了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