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我想如今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听说过这句话,说这句话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提高语调,内心或多或少会滋生豪迈的感觉。

但是这句话到底是怎么来的?说这句话的陈汤是个怎样的人?他又经历了怎样的风浪,最后是怎样的结局?恐怕知道的人就不那么多了。

那么,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陈汤和他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汤,西汉山阳郡瑕丘县(今山东兖州)人。从小喜欢读书,学识渊博、精明干练。通达事理。可惜家庭贫困,只能靠乞讨借贷为生,因此乡里人大多看不起他。后来他跑到首都长安去当了个“长漂”,想混个一官半职。经人介绍认识了富平侯张勃(他的孙子张放就是后来汉成帝刘骜的同性恋对象)。

张勃很欣赏陈汤,于是向朝廷推荐陈汤做官。在等待分配工作期间,陈汤的父亲去世了,这个时候,他的靠山张勃身体也不好,随时有可能凉凉。陈汤可能是担心一旦回家奔丧,当官的事儿就黄了。于是他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但是他没想到的是,西汉王朝经过汉武帝以后儒生的不懈努力,把奔丧守孝这件事当成了天大的事情。哪怕是个十恶不赦的人渣,也不敢在父亲去世后不回家奔丧。当然有狡猾的所谓“孝子”,比如东汉时有个叫赵宣的,号称大孝子,为父亲守孝20年,结果偷偷地生了5个孩子,要知道,守孝是不能过性生活的。

年轻的陈汤不是个狡猾虚伪的人,他的“不孝”行为当然很快就被有关部门察觉,于是被捕入狱。当官的事儿也黄了,还牵连张勃也受到了处罚。

陈汤出狱后继续努力,终于得了个郎官的差事。有着远大志向的陈汤不甘心在京城混日子,主动要求到边疆锻炼。

果然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很快就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正校尉是甘肃人甘延寿。

那个时候,匈奴已经分裂成了两支,其中一支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就是那个娶了王昭君的家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归顺了汉朝。

另外一支匈奴部落的首领郅支单于却不肯归顺,这个郅支单于非常蛮横凶狠,狂妄狡诈。联合康居国一起,屡次侵犯西域那些和西汉结盟的国家。汉朝派谷吉送郅支单于做人质的儿子回匈奴,他竟然把使节给杀了。谷吉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朝廷多次派人去寻找,都被这个郅支单于羞辱。西汉朝廷那些儒生大臣们,谈起儒家经典头头是道,面对凶狠狡诈的郅支单于却手足无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汤看到了立功的机会。于是跟甘延寿商量,要发动屯田的官兵,再带上乌孙等国的部队,一直打到郅支单于新修的都城。匈奴人的城墙不够坚固,弓弩不如汉军的威力大,立下不朽功勋的机会千载难逢!

甘延寿也是个猛将,两人一拍即合。但是甘延寿提出要先上报朝廷,得到批准再出兵。

陈汤不同意,他说:“朝廷里那些公卿大臣都是平庸之辈,咱们这么伟大的策略,他们哪里能明白,等到来来回回奏报、讨论。敌人有了准备,战机就会消失的。

甘延寿还要再想想。他本来身体就有病,又要想这么重大的事情,更加头疼得不得了,终于病倒在床,起不来了。

陈汤趁机单独行动。他假传朝廷命令,征调西域各国部队和当地屯田的官兵。甘延寿听到外面部队集结的动静,非常惊慌,挣扎着爬起来要阻止陈汤。

陈汤发怒了,他手按剑柄,怒目圆睁,呵斥甘延寿:部队已经集合了,你想坏大家的事吗?

甘延寿见事已至此,也不再争论,任凭陈汤发号司令,向部队分配任务。

甘延寿与陈汤率领部队,兵分六路,从温宿国出发,就是今天的新疆乌什县。一直向北经过乌孙国、康居国。路上还顺便收拾了一下康居国的副王的部队,把他们抢掠的乌孙国百姓还给了乌孙王。缴获的马、牛、羊等就留下来供给军用。(陈汤没想到,这个决定在以后给他带来了无尽的麻烦)

简短截说,陈汤、甘延寿带领部队比较顺利地抵达了郅支单于的王城外,郅支单于一如既往地凶悍。经过两天一夜的激烈战斗,汉军和西域盟国的军队大获全胜。攻破了郅支单于的王城,砍下了单于的脑袋。斩杀、俘虏大量匈奴贵族和兵将。

甘延寿、陈汤很高兴,上书朝廷报捷。就在这份报捷的奏章里,他俩提出建议,要朝廷把砍下的郅支单于的脑袋挂在夷狄们居住的大街上,让他们都明白一个道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多么提气的一句话!当时的皇帝汉元帝虽然是个文弱的娘炮皇帝,听到这个捷报,看到这句话,也乐得一蹦三个高。

可是在那个靠背诵《诗经》起家的丞相匡衡和御史大夫繁延寿看来,这却不是个好事儿。丞相匡衡就是那个成语故事“凿壁偷光”里的男主。匡衡最大的,估计也是唯一的本事就是《诗经》背的特别溜。

只会被《诗经》的匡衡和同样熟读六经的繁延寿,加上个宦官石显,以及一大批跟风摇尾的官员,坚决认为陈汤、甘延寿未经请示朝廷,擅自出兵,没死就是万幸了,还想封爵位、得赏赐?门儿也没有啊!一旦开了这个头,以后谁还把朝廷放在眼里?

汉元帝呢,心里虽然开心,觉得应该给陈汤、甘延寿立功受奖。但他是个没啥主见的低智商皇帝,看到反对嘉奖的声音高居热搜榜首,也就不敢吱声儿了。就这样,一直拖了将近三年,陈汤、甘延寿到底该不该立功受奖,还是没有结论。

还是那个编《山海经》的刘向说了句公道话。他说:郅支单于杀害汉朝的使节,闹得满世界都知道了,汉朝的脸面和尊严都快丢完了。皇帝陛下一直想报复,可也没有啥好办法。现在陈汤、甘延寿他们靠神灵保佑,领着蛮夷的君主,出生入死,进入无人能到的地方。砍下郅支单于的首级,洗刷了汉朝的耻辱,震摄了蛮夷诸国,功劳比齐桓公、贰师将军李广利、西域都护郑吉这些人都大。可是这么大的功劳却不奖励,偏偏抓住小小的过失不放。我为此深深地感到痛惜!

汉元帝这才下命令说要给甘延寿、陈汤记功授奖。在讨论给多少奖励的时候,匡衡他们又提出各种意见,说郅支单于不是真的匈奴单于,因为他本来就没啥实力,只是个逃跑的盗用名号的匈奴一般首领。最终封了两人侯爵的名号,赏赐食邑三百户,黄金一百斤。

看到这个奖励,我不想说什么,只是翻了翻西汉另外几个人获得的赏赐,我下面列举一下:

1、汉文帝刘恒的男宠邓通,他最大的功劳就是帮汉文帝吸大腿上的脓疮,汉文帝对他的赏赐多达几十次,累计亿万钱之多。

2、汉武帝小舅子贰师将军李广利,为了替汉武帝搞几匹汗血宝马,带领十几万兵马攻打大宛国,历时数年,损兵折将,最后好不容易才攻下了小小的大宛国。十多万人,数万匹马出塞,回来时只剩下一万多人,一千多匹马。令人发指的是,损失的人马竟然大部分是将领们虐待而死。就这样,汉武帝还是封李广利海西侯,食邑八千户。赏钱四万多。

3、汉武帝的第四个儿子广陵王刘胥,最大的本事就是会投胎,,然后力气比较大,可以扛鼎,徒手斗熊。就这么个玩意儿,他的兄弟刘弗陵一当上皇帝,就赏赐给他一万三千户食邑,到长安朝拜了一下皇帝,又赏赐一万户,外加两千万钱,两千斤黄金,以及四匹马拉的、带座位的高级马车。

4、汉哀帝刘欣的男宠董贤,就是因为和刘欣看对了眼,就封为高安侯,食邑一千户,后来又追加两千户,一个月内赏赐一万万钱。

这样的对比是不是很伤人?

更伤人的还在后面。

汉元帝刘奭死后,汉成帝刘骜即位,丞相匡衡继续揪住陈汤不放,说他把从康居国副王那里缴获的财物归为己有。于是陈汤被罢了官。

但是陈汤并没有因此消沉,他还是积极关心国事。他发现康居国送来做人质的王子很面生,可能是个假王子。陈汤很激动,上奏朝廷揭发康居国派假王子的事情。汉成帝下令调查,结果证实这个康居王子是真货。于是陈汤被控以诬告、欺君之罪。被关进大牢,准备处以死刑。

太中大夫谷永的父亲谷吉就是被郅支单于杀害的汉朝使节。也许是感念陈汤杀了郅支单于,算是替谷永报了杀父之仇。谷永站出来替陈汤辩解。终于救下了陈汤。陈汤被削去爵位成了普通士兵。

又过了几年,西域都护段会宗被乌孙兵马围攻。派人到朝廷搬救兵。丞相,大将军等等一堆高官讨论了几天还是没有结果。这时候的丞相等高官都是王莽的亲戚了。

这时大将军王凤想起陈汤来了,于是派人把他找来。问他该咋弄。陈汤发了点牢骚,说:“九卿将相都是了不起的大人物,我一个体弱多病的小卒子,哪里有资格谋划大事?

刘骜就说了一句话:国家有紧急大事,你就不要推辞了。

就这么一句话,陈汤就又来了精神。他头头是道地分析了汉军和胡兵的对比优势,指出三个,甚至是五个胡兵才能抵得上一个汉军士兵。所以朝廷不用担心段会宗,不出五日,必有好消息到来。

过了四天,果然段会宗解围的消息传到了朝廷。

大将军王凤觉得陈汤还是很能干的,就把他留在幕府当了参谋。

但是陈汤的厄运还没有结束。

王莽的另一个叔叔王商不喜欢陈汤,就抓住陈汤对于汉成帝修陵墓、迁移民的事情进行评论的由头,又把陈汤逮捕入狱。深挖穷究他的各种罪行。主要挖出来这么四件事:

一是替王莽上书求爵位,最后王莽被封为了新都侯。

二是收了水衡都尉苟参的妻子五十斤黄金,答应替他上奏求取封地。

三是为弘农太守张匡的贪污罪辩护,张匡承诺要给陈汤感谢费两百万钱。

四是陈汤有几次在背后议论汉成帝行为不当。

就这么几件事,汉成帝刘骜就下令把陈汤发配到敦煌。过了很久,刘骜死了,刘欣即位,才让陈汤回到首都长安。

这时的陈汤已经油尽灯枯,没多久就死在了长安。

又过了几年,王莽掌权,这个篡夺了汉朝天下的人,终于给汉朝的忠臣陈汤平了反,封陈汤的儿子破胡侯,追封陈汤破胡壮侯。又加封了甘延寿的儿子。甘延寿没有陈汤的经历曲折,但这件事情过后,ta也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再没有什么作为了。

比陈汤早一百多年,汉景帝刘启时期有个大臣晁错,一心一意替刘启出谋划策,为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封国坐大,积极主张削藩。晁错的老爹赶到长安,质问晁错为什么要这么干。晁错回答:不这么干,天子没有尊严,刘氏宗庙得不到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晁错老爹老泪纵横:“你让姓刘的宗庙得到安全了,却让咱们姓晁的家族从此危险了”。

后来,刘启果然诛杀了晁错满门。

晁错、陈汤的错误就是没搞清楚,汉朝天下是刘家的,既不姓晁,也不姓陈!

搞笑的是脑子一团浆糊的班固,居然评论说晁错的老爹没有赵括的老娘有本事,没有保住晁家一家老小。

他真是不知道皇帝是什么材料做的。难怪他自己最后也是死在监狱里。

有些网友引用陈汤的这句话,常常说成“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真正的原话是:“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很遗憾,喊出这么气吞山河的话的人,却是这么的凄凉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