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2009年的春晚,小品《不差钱》无疑是最大的爆款之一,那时顶着赵本山徒弟的名号,小沈阳唱了一首《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惊艳四座,也开启了他火遍大江南北的命运转折。

成名那年,小沈阳已经28岁了,算不上年轻的年纪,一夜爆火之后,他的出场费一跃飚到30万到50万,甚至在之后的全国巡演中,一举创下4亿票房神话,平均下来每场都能有4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对他而言,是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一下子实现,除了懵,也有了一份沾沾自喜。

谁也没想到,那时赵本山对他说“不能乱出去,不能花天酒地,你别飘,什么都不是,不老实就收拾你”竟如同一句暗示,揭开了小沈阳如昙花一现般的陨落生涯。

1.

1981年,小沈阳出生在辽宁开原,一个非常贫苦的小山村,有多穷呢?小沈阳接受采访时曾坦言“高粱米吃不饱,大米和肉也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也让小沈阳早早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8岁的时候,小沈阳就已经跟着父母下地干活,以此才能不成为整个家庭的“负担”,但是尽管如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本就是老天爷赏饭吃,辛苦一场收成不好,一年到头也攒不到几个钱。

好在东北是二人转的发源地,而小沈阳的父母又对二人转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从小便有意思的培养小沈阳这方面的天赋。

小沈阳父亲很能吃苦,也是村里多才多艺,小有才华的人,那时家里穷的叮当响,都快要揭不开锅的时候,他依然斥巨资30元从那会儿一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宣传队”手里淘来了一把旧二胡。

之后便每天当个宝贝似的自己琢磨,竟还真让他越来越上手,而母亲没上过学,大字不识一个,却在丈夫的撺掇下,也开始唱了起来。

夫妻二人你唱一句,我学一句,竟也越发有默契,用小沈阳父亲的话来说“哪怕饿着肚子,唱二人转也高兴”。

所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这样浓厚的氛围下,小沈阳慢慢练就了他扎实的演变功底,也成了他日后事业发展最关键的一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子虽然过得艰苦,但父母给小沈阳传递的那份乐观,同样让他对待生活始终保持微笑。

可是,那份刻入骨髓的贫穷,依然让他备受煎熬,大概也正因为如此,当爆火后的小沈阳实现财富的原始积累之后,最希望实现的,就是摆脱过去的那份阴影。

2.

13岁那年,小沈阳小学毕业,意外对学武产生了兴趣,虽然那时家里根本负担不起3500的学费,看着孩子满脸期待,还是硬着头皮借钱将他送进了当地的武校。

小沈阳倒也争气,虽然他文化课成绩并不出色,却在武术方面表现的相当亮眼,还因此获得了50块钱的奖金。

只是家里债务缺口越来越大,每年的收成只够糊口,根本无力偿还,第二年,实在支付不起孩子继续学武的学费了。

商量之下,懂事的小沈阳便主动对父母说“我不学了,回来帮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在刻在骨子里的二人转天赋,给了小沈阳另外的一点希望。

只是在当时那个年代,所谓戏子不过下九流,像父母这样的“民间艺人”,并不是什么体面的角色。

小沈阳母亲就曾说过 “全屯子都看不起咱,觉得我们不是正经人,当时我们走在街上恨不得都低着头。”

即使小沈阳此时对二人转还谈不上有多么热爱,但为了生存多是迫不得已,回家以后,小沈阳便一边跟着父母唱二人转,一边给别人“哭丧”赚钱。

那副好嗓子确实是老天爷赏饭吃,有次哭丧途中,小沈阳洪亮的声音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还对他的父母说:

这小子条件不错,怎么不去唱二人转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猛的被夸奖让沈父沈母有点沾沾自喜,转身一合计,何不把孩子送去正规机构学习,日后也能有一个养家糊口的能力。

于是多方打听下,适逢铁岭艺术团招生,小沈阳的父母便一咬牙,凑钱将孩子送了进去。

14岁的小沈阳至此步入二人转正规学习,也在铁岭县艺术团,遇见了他的搭档,也是他后来娶进门的老婆:沈春阳。

两人搭档之初,并不算特别亮眼,一方面二人转在那几年趋向于饱和,另一方面,小沈阳的外貌条件,确实也不算太好。

那时因为舞台掌控力不强,他时常被观众嘘下去,还因此忍受了不少污言碎语,更别提赚钱了,去的时候他兜里揣了700块钱,辛辛苦苦干了4个多月,已经只剩下200多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因为二人转本身就是为了“逗乐”,有时气氛好,会不断有观众“赐酒”,小沈阳只能硬着头皮一杯杯喝下去,然后下台以后狂吐不止,十分令人心疼。

更绝望的是,遥遥无期的等待背后他根本看不到希望,甚至开始觉得这根本不是人干的活儿。

直到他找到了“反串”这一出路,梳着小辫子,穿着女装裙,说话还吊着嗓子一股娘娘腔,却没想到给他带来了出乎意料的喜剧效果。

2006年,小沈阳的命运迎来了转机,因为“扮丑”风格为他打开了知名度,他被引荐给了赵本山,经过层层选拔之后,他顺利通过了考核。

成为赵本山的徒弟,小沈阳的发展简直就像坐上了火箭一样。

3.

爆火以后,小沈阳也后悔自己当初为何不听赵本山的忠告,而是做了那个荒唐而大胆的决定:转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离了观众你什么都不是”正如同一句魔咒,暗示了小沈阳“不知天高地厚”的命运玩笑。

那几年,二人转于小沈阳而言只是一个跳板,有了“资本”,他第一时间选择进军影视行业。

先后主演《三枪拍案惊奇》《大笑江湖》《河东狮吼2》等作品,却纷纷惨烈扑街,他也被称为“票房毒药”。

可早已被眼前一切模糊视线的小沈阳还没意识到,自己的“热度”如何一步步被消耗。

他依然高调,为了赚钱,一年跨九部戏,广告,代言接的不亦乐乎,甚至在一次晚会上,看着台下昏昏欲睡玩手机的同行,直接吼道“大家晚上好,我吓死你们,一个个都困了咋滴,玩手机呢?鼓鼓掌不行吗?”

一语出,媒体大肆渲染,小沈阳瞬间被贴上情商低,耍大牌,目中无人,得意忘形的标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恩师赵本山也在采访中直言“你不是明星,你别忘了你过去唱一半往下轰你那阵,你不要火气太重,你不要觉得自己满身光环,不要嘴把不住门,不会说的就别说。”

性格耿直得罪人曾经是小沈阳的真实,如今却成了别人泼脏水的把柄,遗憾的是,此时的小沈阳,早已听不进任何忠告,反而在自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直到一部接一部烂片磨灭了观众最后的期待,他没有了流量和影响力,而观众不卖账,导演和资本自然也不会用他,所以越来越多机会给了别人。

再加上小沈阳在外做派依然高调不知收敛,师父说的话一句没听进去,也让赵本山更愿意“捧”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年以后,小沈阳终于意识到了问题,他回忆“那时候真不会演戏,连机位都找不到,台词只是在嘴边,也没从心里出来”。

不是科班出身的他,演员这个身份对他而言只是门外汉,连基本功都没有却又早早做了主角,对他而言从来不是“跨行”,而是对好不容易积攒出来的人气的一点消耗罢了。

“台下十年功,台上十分钟”做二人转时他尚且知道好好沉淀自己,一朝爬上巅峰,他却连自己是谁都忘了。

可以说,是他一手将自己的大好前途葬送,但身在名利场正中央,又有几个能做到真正独善其身了?

同样在《不差钱》里火起来的丫蛋,比起小沈阳的结局,她的终点似乎更加令人惋惜。

明明可以更上一层楼,却依然不可避免沦为了在小视频段子里才能再见到她的小网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是曾经的“小品大王”赵本山,离开春晚舞台以后,小品于他,好像也只是一段曾经辉煌却不复存在的过去罢了。

也许娱乐圈就是如此,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资本可以瞬间捧红一个“巨星”,又何怕多一个“弃子”?

当然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如今越来越多的“翻车明星”,也让我们看到了太多“德不配位”的失格。

如同小沈阳一般盲目跨行“捞快钱”的人从来不在少数。

业务能力不强的爱豆,只要长的够好看,依然有无数狂热粉丝前仆后继,然后拍个小偶像剧,干瞪眼假卖萌的演技,辣了观众的眼睛,却赚得盆满钵满

可是又有谁曾意识到,转行从来不是从一个领域硬跻身到另一个领域,而是突破自我,不断学习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面对自己,面对观众,最关键在于沉下心来打磨真正优秀的作品。

如今娱乐圈提出了关于“艺德”的养成,既然赚着普通人几辈子都赚不来的钱,就请真正起到以身作则的典范作用,希望这能成为一个好的开端。

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

撰文/深海里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