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家长来说,让孩子主动学习似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每次都需要家长督促着才能完成作业,如何才能让孩子主动求知,爱上学习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让孩子了解学习的目的

如果你问一个孩子,为什么要学习呢,大部分孩子都会这样回答:

“我的爸爸妈妈让我学的”

“我们老师让我们学的”

“其他人都在读书,所以我不学习显得很奇怪”

孩子学习的动力都来自于别人,而且还是被动的学习,这说明孩子没有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所以当孩子反问你“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有什么用”的时候,你可以这么回答:

“孩子,妈妈让你好好学习,为的是让你有能力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而不是让工作去选择你。”

“为的是学习知识,更好地了解身边的人和事,有开阔的眼界。”

“为的是以后想买自己喜欢东西的时候可以不看价格。”

“为的是当你累的时候可以随时打个车回家。”

当孩子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别人,才能增强孩子的内驱动力。

二、让孩子对学习提起兴趣

现在很多学校为了升学率都在采用的是应试教育,为了考试和高分而学习,学习本身变成了模式化的学习,不管孩子是不是喜欢学,都得坐在书桌前学习,这很容易让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产生倦意。

如何缓解这种倦意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

比如学习在学习历史学科的时候,可以带孩子到历史博物馆,让孩子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家长可以向孩子请教问题,让孩子当你的小小解说员,让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不仅能加深孩子的印象,更让孩子觉得有意思,提起对学习的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家长要明确学习的层次

家长要明确孩子的学习层次,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去主动学习。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五层楼”的比喻。就是如果把主动学习比喻成一座五层楼,五层分别是什么。

一楼:用孩子的好奇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意愿;

二楼: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三楼: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四楼:培养孩子学习能力;

五楼:培养孩子知识和技能。

我们家长要懂得学习的规律,才能正确引导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有足够的学习能力他就像一根钢钉一样,用锤子一敲就进去了。反之,像一个牙签一样,你一敲,他就碎了。要知道这个顺序不能违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让看书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好的家长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其实看书学习的习惯从小就可以培养了,当你给孩子买了绘本放在桌子上的时候,孩子出于好奇就会翻看,主动去学,去探索。每天的睡前读书、读绘本,坚持下去,读书就会称为一种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一种日常,孩子会习惯性的去主动去看书学习。

当然,父母也是孩子的榜样,当你要求孩子读书学习的时候,你不要拿着手机在旁边玩,而是和孩子一起安静地学习一会,身体力行,耳濡目染,相信孩子也会爱上学习的。

五、多鼓励表扬孩子

不要只盯着分数,而是多鼓励表扬孩子,让孩子认为自己是可以的,让他对学习充满信心,

比如他之前错过的题,这次考试同类型的题做对了;比如他比之前前进了一名,学习进步,让他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有成就感,他才会愿意继续去学习,如果一考不好就批评指责,甚至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粗心”等等这种话,会让孩子有挫败感,失去学习动力。

六、给孩子适当的自由空间

孩子的生活不只是学习,还有学习之外更广阔的空间,让他有自己的自由空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在学习之外得到适当放松,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学习压力,当他们再投入学习的时候,才能有充沛的精力。

另外,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出去旅游、去不同的城市,看不同的人,让孩子感受生活的意义,孩子听见看见的多了,眼界开阔了,他会有自己的认知和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价值所在。所以适当自由的空间是很有必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让孩子明白学习的意义,给孩子更多的内在驱动力,家长适当引导和配合,给孩子一个良好学习环境,相信孩子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的。

关于更多育儿问题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