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关于孙燕姿的热搜让人印象深刻,一条标题是“推荐一个冷门的新加坡华语歌手——孙燕姿”的推文让人哭笑不得,娱乐圈更新换代比较快,连古天乐都被认为是一个平淡无奇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某豆瓣出现了一个神帖,标题是王菲实际上是三流歌手吧?感觉网上好多营销。一下子就引发了网友的讨论,这个真时代的眼泪吗,一代流行天后变成了三流歌手,文中还详细说明了其中的事情,让人哭笑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以为又是一位某流量明星的粉丝惊讶于有一些明星的演唱会,从来不去宣传但是总是处于爆满的状态。这个事情就让人想起以前蔡徐坤的粉丝大战周杰伦的粉丝了,过气歌手周杰伦不打榜,新歌也发得少,肯定不如他们的偶像有名,随机引发了一系列的老年粉为周杰伦证明的事情,让周杰伦一下子就冲了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王菲是三流歌手的帖子也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中认为:王菲是谁?年轻一辈或许已经不那么熟悉,但似乎又给人一种久仰大名的感觉,好像一说到天后就都想到她了。但是她有什么作品吗?似乎又说不出话来。这和现在很多的流量给人的感觉是一样一样的,因为这里的本质完全相同,就是通过团队运作、新闻炒作虚增人气,然后借此赖在历史上,给后来人一种实力超群的大前辈的感觉。日本知名作家谷崎早间在《停留力》一书中指出,如果一个事物在视野中停留够久,那么其重要性就会天然增加。王菲的团队深谙这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帖子直指王菲只是徒有虚名,名气大,拿不出什么作品出来,而且喜欢通过炒作的形式给人制造一种假大空的感觉。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作者还在文中提到王菲的成名曲,《容易受伤的女人》没什么了不起的,一个汉化作品,不值一提。而1994年对王菲影响最大的不是她拍的电影、发的唱片或者开的演唱会,而是红磡的摇滚中国乐势力演唱会,窦唯在香港一炮而红,附骥尾的王菲也得以频频见诸报端。这便是其成名的终南捷径:恋情炒作+汉化外国,之后几十年屡试不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认为王菲的出名的途径就是恋情炒作+汉化外国,利用一些假大空的歌曲,来营造一个高大上的印象。这样的言论看起来天衣无缝,不过好难经得起推敲,在九十年代的香港歌坛是一直翻唱日本歌曲为主,原创的比较少,但不能一拐杖打死全部的歌手,认为当时的主流就是一种假大空,专门汉化外国的歌曲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还在文中提到:早在今天的微博打榜空瓶投票之前,陈家瑛已经在报纸、电视、web1.0把这些玩了好几遍了。王菲的报纸新闻大多来自于其团队和传媒的合作,这在圈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而早年的门户网站,王菲团队披着普通网友的皮四处安利、反黑的证据也是一抓一大把。认为王菲团队进行了早期的流量包装,完全复制了现在对偶像产业的流程,利用媒体大肆宣传,在完全没有作品的情况下,莫名其妙地红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认为王菲成名是有人代她唱歌,她的声音完全不是她的。

王菲的歌坛历史是一个传奇的存在。王菲1969年出生于北京,在香港出道之后,在1992年,因演唱歌曲《容易受伤的女人》成为家喻户晓的歌手。她的专辑《天空》并获得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星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个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18场“最精彩演唱会”,打破开演唱会的场次纪录。并且在1996年,成为首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华人歌手 。在内地大家熟悉的是在1998年之后,在央视春晚上演唱歌曲《相约一九九八》,让她红遍大江南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的王菲已经快隐退歌坛了,与谢霆锋的感情也比较稳定,作为一代人的偶像,被认为是三流歌手实在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