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来了。

由于长期,苏轼在外地做官,他一直都没能见到自己的弟弟。在一次中秋节,身在密州的他,因为特别思念自己的弟弟,他写下了下面这首千古名篇: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子由”就是他的弟弟苏辙。苏轼在这首词作中不仅仅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之情,还围绕着月亮展开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结合在了一起。同时,苏轼想起了这几年仕途上的不如意,产生了复杂且矛盾的情感。但是,即便如此,在词的最后,他依然表达了要积极乐观地去生活的态度。南宋文学家胡仔曾这样子评价这首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这是相当高的评价了。

苏轼漂泊的官场生涯仍在继续。在密州之后,他相继在徐州和湖州担任过知州。也就是在此时,苏轼的人生迎来了巨大的转折,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因为苏轼曾写过很多诗来反对王安石变法,改革派就一直怀恨在心,于是,他们编织了罪名,陷害苏轼。由于审理这个案件的御史台的官署里有很多柏树,有乌鸦来栖息筑巢,所以御史台被称为乌台。而苏轼又是因为写诗被弹劾的,所以这个案子叫作乌台诗案。

锒铛入狱的苏轼,一时间想不开,甚至想到了自杀。不过,他的朋友们纷纷出手相救,据说还包括苏轼看不惯的王安石。此时的王安石已经退休在家养老了,他写信给宋神宗说到:“圣朝不宜诛名士。”经过了一番斗争,宋神宗果真释放了苏轼,不过,活罪难逃,苏轼被贬谪去了黄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乌台诗案开始,苏轼的人生跌入了谷底。他初到黄州时候,心情极为低落,回想起来之前的遭遇,他写道: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乌台诗案对于苏轼来说就是九死一生,而黄州时期则是他人生的最低谷。之前堂堂的一州长官,被一撸到底,成了个犯官。苏轼觉得他这辈子可能都无法实现当初想要辅佐君王治理好国家的初心了。在这种极大的心理落差之下,苏轼写下了自己内心的独白,表达了自己的寂寞和孤独: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在黄州的日子,虽是苏轼人生的最低谷,但黄州也算是一块儿福地,他人生最重要的作品都是出自黄州。当时的他是黄州团练副使,但因为他是罪官,所以被剥夺了领取俸禄的资格。没了收入,他的日子一下子就变得很窘迫。好在有人给他提供了帮助,他被允许在一处废弃的军营里种地。于是,苏轼从一个文人变成了一个农民。结果,地还种得不错,又因为这块地在城东,所以江湖人称苏东坡。

他不仅仅地种的好,还积极融入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还发明了很多美食,比如:东坡肉、东坡饼。甚至,他还为东坡肉写了一首词:

《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此,我们也不难发现,苏轼豁达的人生观确实也表露明显。虽然,遭遇到不顺,世人难免心头悲凉,但是,苏轼转身就投入到新的人生境遇中去了,没有因此而沉沦消亡下去。人的一生,当然不可能一帆风顺咯,遇到了低谷期,心情也难免会低落。不过,要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最后,按例给大家上一篇我的词作,望喜欢。

《西江月 尘世一路坎坷》
尘世一路坎坷,怎能平步青云?秋至草叶已泛黄,细雨便折地上。
子富总落亲亡,树静多遇风扰。世事常伴以无常,闲待心气再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