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特别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社交行为和情感的影响,心智尚未成熟的他们往往难以适应新冠疫情带来的生活剧变。本期聚焦处于全球疫情中心的美国,如何应对新冠疫情给中小学生带来的心理健康挑战?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开始在全球蔓延,各国民众一方面为疫情传播而感到焦虑,一方面要应对疫情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压力,心理健康岌岌可危。青少年处于大脑发育和荷尔蒙变化的关键时期,特别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社交行为和情感的影响,更加容易遇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因而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更加难以适应疫情带来的生活剧变。目前正处于全球疫情中心的美国,如何应对新冠疫情给中小学生带来的心理健康挑战?

心理健康疏导为什么至关重要

尽管美国确诊的新冠病例中儿童占比较少,但不可否认的是疫情和疫情防控措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由于疫情防控,学校被迫关闭,学生为尽量避免感染病毒而被迫减少社交活动,一些患病的学生不仅中断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还要遭受歧视和孤立。而那些在疫情之前就处于教育弱势群体的学生,例如来自司法寄养、低收入家庭和少数族裔的非英语学习者,不仅要为学业成就而担忧,还要为疫情时期的生存问题而苦恼。

2020年4月一项面向美国3239名高中和高等教育学生的调查显示,57%的学生表示新冠疫情的流行让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恶化,而18%的学生表示疫情使得他们的心理状态急剧恶化。另外,一项对华盛顿特区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近29%的家长认为他们的孩子由于疫情防控措施使得心理健康“受到伤害”;另有14%的家长表示他们的孩子已经处于出现心理问题的边缘,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征兆,如果继续要求保持社交距离,过不了多久心理健康就会严重受损。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不仅会因学校关闭和隔离政策而受到影响,家庭经济的不确定性、学生对未来升学和就业前景的焦虑也会让青少年经受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折磨。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处于工薪阶层或者受教育程度较低,他们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为父母正在为失业和低收入苦恼,羸弱和紧张的家庭关系加剧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而这些疲于生计的父母也很难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效疏导。

事实上,疫情之前美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就不容乐观,美国大约有20%的青少年患有可诊断的心理健康障碍,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佳、辍学、家庭关系紧张、滥用药物等危险行为,甚至走上自残和自杀的道路,目前自杀已经成为美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而疫情期间动荡的社会环境、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长久的社交隔离以及各种意想不到的家庭忽视和暴力行为,已经成为压垮青少年脆弱心理的最后一根稻草。关键是这些心理影响并不会因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就马上消失,因此美国开始探寻暂时关闭教育机构以及学生重返校园之后的有效心理疏导方法。

远程教育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

•保持定期联络

由于疫情防控,大多数学生不得不减少外出和社交活动,这造成了学生的“心理隔离”。对于青少年来说,失去了同伴的陪伴意味着失去了情感交流和发泄的出口,使得孤单、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滋生泛滥。此外,疫情带来的焦虑和不安扰乱了青少年正常的生活,不可控制的疫情传播以及陌生的线上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使得青少年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未知的恐惧。

因此,美国学校被鼓励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与同龄人、家庭和教师之间的联系,尤其要关注那些可能被孤立的学生。通过定期的联络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新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并将这种社会联系变成生活常态,以此增加学生的安全感和熟悉感。

例如马萨诸塞州规定,教师可以通过学区批准的线上方式和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线下手段与学生保持日常联络,每天或每周在固定时间与学生采用相同的联系方式进行联络,在课程开始和结束时进行日常的交流和签到,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生活与学习方式,建立全新的社交习惯。为了保证所有学生都与学校、社区中值得信任的成年人和同伴建立定期和稳固的联系,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社交关系网络进行调查,为性格内向和不便使用常规交流方式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沟通方式,防止一些处于弱势的学生被孤立。

•创设公平和包容的教育环境

作为多种族的移民国家,新冠疫情激化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阶级对立和种族歧视导致一些来自少数族裔和有色人种家庭的学生被孤立和歧视。因此,美国提出疫情时期要有意识地创设公平和具有包容性的教育环境,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疫情下的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树立平等意识,正视疫情对生活带来的影响,减少因疫情带来的情绪波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和社交能力,避免学生由于疫情造成的负面情绪对其他阶级和种族作出不负责任的不理智行为,尽可能减少学生的心理问题。

例如,圣地亚哥大学倡导在各级学校增加种族平等的内容,为学生介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信仰,促进文化交流,提高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意识;以疫情期间发生的社会事件为例,帮助学生警惕和远离针对特定种族、民族的不公正行为;通过了解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按种族和族裔分列的发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了解疫情对不同阶级、种族人民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

尽管学校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但是少数族裔、有色人种和非英语学习者的处境在疫情期间还是非常困难,远离学校、失去亲人或朋友、遭受社会歧视和孤立、家庭暴力和虐待等因素都有可能加剧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要格外关注那些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不仅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生活处境,也要在给予学生心理辅导的同时保护好学生的隐私,避免给学生带来二次伤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问题选择合适的心理辅导方式,并且规划好有利于保护隐私的心理辅导时间和空间,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公平地获得服务。

•创建系统的心理教育服务机制

由于疫情防控措施,教师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和生活状况的机会越来越少。为了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美国各州教师接受了相应培训以便于识别学生被虐待、忽视和家庭暴力的相关迹象,尽早发现学生焦虑、抑郁、药物滥用、自杀和伤人倾向的早期征兆,并及时进行干预。

美国全国学校心理学家协会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疫情下青少年易发生心理问题的筛查问卷和干预指导,同时指出缺乏注意力、表现出破坏性行为倾向、行为举止发生显著变化或者一直拒绝参与远程学习活动等有可能是心理问题的警告信号。教师要关注这些信号,并且尽可能通过与学生、学生同学和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给予相应的指导。目前,美国各州都已制定了针对各种心理危机的干预方案。

例如,马萨诸塞州建立了学生心理问题三层识别-干预-专业干预机制,通过培训帮助教师识别学生心理问题早期征兆,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和特殊需求,提供相应的个性化干预措施,并向学生及家长说明情况和干预进展,防止问题恶化。如果发现有学生需要更加专业和密集的指导和干预,教师应向特定的社区心理干预组织寻求帮助,通过强化的特殊教育项目,应用行为分析的方法,以治疗为导向解决学生的情绪障碍问题。

此外,学校与社区、高校等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心理服务资源。马萨诸塞州学校辅导员协会和马萨诸塞州学校心理学家协会举办网络研讨会为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多个学区的学校咨询和社会情绪学习领导者合作创建了“心理健康与幸福”网站,不断发布疫情期间保持情绪健康和幸福指导以及各种心理服务信息和活动日历,鼓励学生在网站上进行交流和寻求帮助。

•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疫情给青少年带来了心理创伤,其实家长受到的冲击更大,导致家长很难分出精力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也很难对孩子的表现作出正确的反应。因此,学校希望与家庭共享资源,将家庭与社区资源联系起来,为家长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

美国学校会定期提醒家长与家庭资源中心取得联系,家庭资源中心不仅会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支持和服务,还会提供一些物资帮助家庭减轻生活压力。学校也会在官网定期发布有关家庭教育和家庭心理健康服务的文章,例如父母如何管理自己的焦虑情绪,孩子的哪些表现需要重点关注,如何让孩子熟悉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等。一些学校还为学生订购了儿童和青年大众健康服务手册和配套指南,包含对家庭健康行为的指导,以及地区流动危机干预、家庭治疗和心理干预机构的联系信息。

重返学校后的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尽管新冠疫情仍在蔓延,但美国一直为重新开放学校而努力。2021年3月,美国颁布了救援计划法案,提出为中小学提供1227亿美元的紧急救济金,还为儿童精神卫生保健提供额外的资金用于宣传、培训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尽可能将疫情对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状况影响降到最低。2021年4月,美国教育部吸取了学校关闭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发布《新冠疫情手册第2卷》介绍了两种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法,详细指导和规划学生重返校园后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社会情感教学法

学生由于新冠疫情被迫与一切事物保持安全的物理距离,这导致一些学生感受到“社交孤立”,即使学校重新开放,他们也很难重新轻易地向同伴和教师敞开心扉,因此非常有必要为学生提供社会情感教育。不同于大多数人将社交能力归功于天生的性格和天赋,实际上人的情感表达和社会行为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研究表明,社交和情感能力可以被教授、练习和提升,而社会情感教学法就是通过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学校环境并教授学生核心社交技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学会管理情绪,能够感受并表达对他人的同情,从而改善和提升社交和情感技能、人际关系,减少疫情带来的焦虑和反社会行为。

在小学阶段,教师会通过绘本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有趣的故事和情境再现等方式与学生共同探索情绪识别与控制的方法。为了帮助低年级学生尽快适应重返学校后的生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交流合作的机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某项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帮助学生学习建立稳固的伙伴关系,引导学生为了团队的共同利益而对自我进行剖析和改变。此外,教师还要教授学生必要的社交词汇,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教会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要求,帮助学生建立必要的社交能力。

对更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社交能力,但是他们更喜欢待在固定的社交圈里,不愿意轻易表达自己的情绪,对不属于自己社交圈里的人充满敌意。因此,面向高年级学生,教师应当鼓励他们勇敢地袒露心声,采用一些合适的方法释放压力和不良情绪。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创建交流和互助小组,鼓励学生走出自己的社交圈,积极倾听周围人的心声,从而增强同理心和幸福感。

•文化响应式教学法

为了应对因为疫情影响而加剧的种族和阶级矛盾,美国政府积极倡导文化响应式教学法,引导教师向不同种族、信仰的中小学生提供舒适、丰富的教学。文化响应式教学法,即通过多元文化的介绍和学习,引导学生尊重和包容多元文化,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识别自己独特的文化优势。文化响应式教学法尽可能规避了文化歧视和误读,因为教师需要先探寻自己的文化背景,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文化,并且尽可能客观地了解其他文化和学生的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不带偏见地了解多元文化。

在文化响应式教学中,教师应事先对学生的文化背景和性格特点进行了解,以便后期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教学初期,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他们对自我文化的认识参与小组讨论,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了解不同文化是如何塑造和影响自己的。而一些在社会上处于弱势和边缘文化背景的学生往往在学校缺乏话语权,教师要鼓励这些学生发言,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所属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教师可以将文化内容与学生的社区生活、娱乐方式等联系起来,使文化内容更具情境性和相关性,鼓励学生思考和解释为什么需要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对学校和社区生活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同时,为了形成和谐良好的多元文化氛围,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文化或者感兴趣的文化布置教室并开展有特色的文化活动。

(作者单位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中国教师报》2021年08月18日第3版

作者:马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