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王晨婷)记者8月16日自朝阳区获悉,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朝阳区市场监管局持续加强对大型农贸市场、进口冷链运输储存、"七小门店"、农村地区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在全区40家在营业农贸市场开展为期十天的全覆盖检查,1.6万名从业人员每周至少一次核酸检测,督促市场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力保障居民餐桌上、舌尖上的安全。

进门4步骤环环相扣,大洋路市场五大交易区每日5次消杀

8月16日下午,记者跟随朝阳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到辖区大洋路市场,对落实防疫措施工作开展督导检查。在大洋路市场东门,前不久刚刚升级的市场"门卫"系统为每辆进入车辆进行消杀,通过智能感应器和高压冲击式喷雾技术,该设备将雾化成5-10微米且具有冲击力的消毒液雾粒喷射在车辆的外部、顶部、车轮及车辆底盘等部位,较之升级前的消杀设备,不仅消杀覆盖面更大,而且缩减了通行时间。

想要进入大洋路市场,车辆消杀只是第一步。进入大门十余米,车辆将分为大小两种车型,分车道停车检查,市场工作人员将为司机及随行人员进行扫码、测温,"车型不同扫码方式也不同,大车需要扫行程码,目的是判断车辆来源是否为高风险区,小车只需要扫健康码。"工作人员表示。

经过车辆消杀、人员测温、小程序扫码和登记信息后,记者跟随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进入了大洋路市场,在各个大厅入口处,同样的程序还要再来一遍。"这也是为了保证疫情期间市场安全,各个环节任何人不能省略。"大洋路市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周一下午2点,正赶上大洋路市场一周一次的大扫除行动。在豆制品大厅记者看到,各商户清理完自家门前区域后,收起销售产品,紧闭门窗,不一会儿,身着防护服的消杀人员,手持6台雾炮机,对所有公共区域及设施开始喷雾作业。"针对当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我们市场自己组织了一支27人的消杀队伍,由专业机构进行培训指导、药液配比及设备调试,该队伍每日对市场五大交易区、3000多个摊位进行至少5次无死角消杀,其中,白天用手动喷壶小范围消杀,每天6点闭厅后,通过雾炮机进行全范围雾化消杀作业。"大洋路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40家在营业市场全覆盖检查,1.6万名从业人员每周一次核酸检测

疫情防控,关键在人。在豆制品大厅旁边便是市场多功能大厅,在这里,市场商户人员正在有序排队,进行核酸检测。"自8月9日起,市场新从业人员、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涉进口冷链食品卫生清洁人员,每3天做一次核酸检测;农贸市场其余从业人员每7天做一次核酸检测。"大洋路市场总经理冯伟表示,目前,大洋路市场已对市场职工、商住户和第三方人员等6970名人员进行了两轮全员核酸检测。"为落实核酸检测要求,区市场防疫组各部门协调检测人员上门开展检测工作,人员无需走出市场,这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便利。"冯伟说道。

与此同时,针对外阜司乘人员,大洋路市场要求进场前提供有效期内核酸检测报告,为方便群众,市场在东门设立了核酸检测站,每天晚7点至夜间11点30分开展免费核酸检测,截止8月16日已检测2273人。

像大洋路市场一样的在营业农贸市场,朝阳区现有40家。连日来,朝阳区市场防疫组对全区农贸市场开展了为期10天的全覆盖检查,派遣专业核酸检测机构"上门",对市场从业人员14400余人,管理人员1400多人,总计16000余人按要求开展核酸检测。在环境检测方面,针对大洋路、盛华宏林等市场规模较大的特点,区市场防疫组要求其环境采样数量不少于50件,采样点位包括经营档口环境、案板、器具物表、储存冰箱,以及冷库内表面、运输工具、卫生间、洗手池表面等。

此外,为更好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已印制约5.6万份疫情防控宣传海报,包括《重点行业疫情防控小贴士》《进口冷链食品(肉类、水产品)防疫小贴士》《市场防控工作指引》等,并张贴至各农贸市场显目位置。同时,市场内有进口冷链商品经营摊位和冷库的,在以上区域还同时张贴《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小贴士》,通过宣传海报进一步强化商户思想认识,纠正思想盲区,知识宣传与检查督导相结合,多举措拧紧疫情防控安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