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父母,我们讨厌看到孩子脆弱的样子,因为害怕养出一个娇气的孩子:

“你要坚强点!”

“男子汉要坚强,不能哭。”

“这点小事你就扛不住了?”

当孩子感到悲伤和痛苦的时候,大人们就忍不住要求他们坚强地面对。

其实,我们过早地把孩子当成大人来对待了,孩子就像脆弱的小树苗,在变成阻挡风雨的参天大树之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01

粗暴地逼孩子坚强

是很残忍的教育

前几天,在路上遇到一对母子,孩子跑得太快,摔倒了,膝盖都摔破了皮,血珠子冒了出来。

孩子哭得上气不接不气,妈妈也慌张查看伤口,看到只是破了点皮,松了口气:“行了行了,这么点小伤!哭什么!”

孩子根本听不进去,反而哭得更加大声,妈妈也不耐烦,推着孩子往前走:“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坚强点!”

这一幕让我想起美国小说家玛德琳·英格的一段话: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曾以为,等我们长大,我们就不再脆弱,然而长大就是一个接纳脆弱的过程,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脆弱。”

作为大人,催促脆弱的小孩变坚强,是一种残忍。

当你难过想哭的时候,你肯定也不希望最爱的人冲着自己说:“你太脆弱了,你要坚强点。”那会让你觉得很羞耻,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的错,甚至觉得自己不值得别人关心。

孩子也是一样,他们向父母展示脆弱,实际上是希望得到大人们的关心。

不断地逼迫孩子,只会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否定,被拒绝和压制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值得拥有爱和归属感。

02

被逼坚强的孩子

往往也很脆弱

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脆弱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它只是人们压力、悲伤和负面情绪达到一种程度的表现。

这种内心冲突,只有正视它,我们才有可能变得坚强起来。忽视它、躲避它的结果,是人们习惯带着面具生活。

正如《脆弱的力量》一书中提到:“如果不去研究一个问题的阴暗面,我们就无法改变、成长和前进。如果我们真的想要过上快乐、联结和有意义的生活,就必须讨论那些阻碍我们追求幸福的东西。”

在生活里,很多人明明很难过,却假装的很开心,用笑容来伪装自己,把“没事”挂在嘴边,甚至还会为自己脆弱感到自责。

这种坚强是伪装出来的,他们内心深处的痛苦并没有消除,只是将其压抑到了潜意识中。

身边一位家长,被大家称作是“铁血妈妈”,她不喜欢女孩子太娇气,从小就对女儿十分严苛,动辄为小事就疾言厉色,她也不喜欢女孩子哭哭啼啼,认为那是没用的表现。

女儿平时也很怕她,遇到什么困难,也不敢跟妈妈说,因为妈妈的回答永远都是:“多大了,这点小事还要问妈妈。”

女儿现在在外地读大学,有了不好的情绪很少对外人倾诉,有事也不好意思开口找人帮忙,内心背负着巨大的压力。看起来坚强的她,其实只是没有地方示弱而已。

现在快毕业了,她决定留在外地工作。这个决定让父母大吃一惊,可不管怎么劝,孩子都想铁了心一样,想要逃离家庭。

妈妈也是第一次觉得:“我好像从来不曾真正了解过自己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毫不掩饰自己的脆弱意味着信任,是卸下防备的表现,当我们对孩子的泪水横加指责,实际上就把亲子之间的爱的连结给切断了,孩子从此学会了刻意隐藏自己的感受。

逼着孩子坚强,造成的问题还不止这些,比如:

不能客观评价眼前困难,对自身产生怀疑;

不能有效疏导和释放情绪,被压抑的情绪就像一只小怪兽,影响孩子的生活;

不能坦诚地表露自己,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

一味逼孩子坚强,是一种错误的情感教育,使孩子们远离了健康的沟通、情感的认知及表达。

03

只有爱

才能养出坚强的孩子

不可否认,坚强是一种很好的品质。

但是培养这种品质,靠得不是父母的强势逼迫,而是靠孩子自己体验诸多挫折之后,渐渐养成正确看待困难的好心态。

这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其中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家长要接住孩子的问题和脆弱。

西藏有个11岁的小女孩叫熊婉晴,天生残疾,左手缺失,令人欣慰的是她从不避讳也不自卑。

她的生活与每一个普通的孩子几乎毫无区别,甚至还会做家务,包饺子、缝袜子、照顾妹妹....信手拈来。

曾经有小朋友冲上来问她:“姐姐,你的手怎么了?”

她坦然地说:“这是天生的。

在生活里,她遇到过很多恶意嘲讽,但她十分看得开:“我们管不住别人的嘴,我们可以强大自己的心,大家会做的我也会,大家不会的我还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婉晴是一个坚强的孩子,她能承认并看清自己的问题,这是充满勇气的表现,而这一切都源自母亲毫无保留的爱意和接纳。

父母不带评判的、稳定的的支持,是孩子面对挫折时的勇气,随着时间,慢慢地就变成孩子的性格色彩。

有个朋友曾经说:“在外面受了委屈,夜深人静就会特别想家。”

想家,在我看来是思念最温情的表达。

这个心理活动暗示着家是最安全的地方,是可以接住人们脆弱和无助的地方,是自己可以被无条件呵护的地方。

我们养育孩子,也是为了给孩子打造这样的一个“舒适区”,接受孩子所有的脆弱,给他充足的关心和疼爱之后,他才会有力量去对抗人生大大小小的苦难。

坚强的孩子背后,站着懂得拥抱孩子脆弱的父母。

- END -

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名师。86级毕业留校,1994年留学归国,博士学历。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个人公众号: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

关于教育

更多育儿好文

识别二维码 关注绘本童书精选

你若喜欢,为福爸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