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调控越来越严。

今年以来,以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为代表,全国已经进入房地产调控政策高频化周期。

前有“上海新政落地,有人一夜多出238万首付”,“一觉醒来,突然没了购房资格”,后有“深圳顶流学区房降价185万依旧流拍”,一天一个故事。

机构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国房地产调控多达352次,而2020年同期为336次。从单月来看,7月房地产调控政策井喷,自上而下密集的调控政策多达66次,刷新年内纪录。

而8月5日当天,杭州、成都、北京三城同日发布调控新政,极为罕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半年主要城市调控政策盘点 来源:诸葛找房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分析认为,近期各地出台相关政策补漏洞,恰恰是落实房住不炒的重要举措,实际上是把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降低,甚至是冻结,缓释现在一些房地产企业出现的风险,降低房地产市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推动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

北京购房者:彻底放弃离婚购房

时间退回到2021年8月5日晚7时20分,张思林的手机突然跳出一条新闻推送——北京楼市新政:原家庭住房套数超限购,离婚3年内任何一方不得买房。

最重要的是,当日起施行,没有任何缓冲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我就懵了,不过确实是终于彻底打消了离婚买房的念头。”思林说,就在政策发布前几天,她刚刚问了熟悉的中介是否还可以操作,得到的还是个模棱两可的答复,然而现在彻底没戏了。

思林在北京已经有一套房,去年下半年开始她动了购置学区房的心思,“之前一直没考虑过学区房的问题,后来想买了结果发现就算凑够钱也来不及了,孩子快要上小学了,现在只能随缘了。”

事实上这大半年来,思林断断续续也打听过一些办法,比如房抵经营贷。“当时谈了好几家助贷机构,最高的一家额度在300万元左右,尽管每一家都给我再三保证安全稳妥,但第一我觉得风险太大,第二也实在是没有这么坚定的换房需求,所以最后全都放弃了”,思林说,“还是继续做个佛系家长吧。”

在“假离婚买房”这点上,周婷则要果断得多,而当初做出这个决定时,周婷结婚还不到两年。

离婚后,周婷顺利地在北京以首套房名义购置了一套房产,这些年她努力工作,独自还贷,所购的房产也赶上了2016年那波大涨而升值不少。

“当初离婚就是为了获取首套房资格,不过后来事情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周婷并没有复婚,最初的假离婚变成了真离婚,“我应该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吧,毕竟这种事之前都存在于别人嘴里。不过现在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我能说这件事激发了我努力工作的斗志吗?”

提起这段过往,周婷很淡然地自嘲,“鬼知道我这些年经历了什么。当然,这没什么可效仿的。”

不过,也有像小开这样的理性派。

“房子是一方婚前财产的情况大有人在,如果我不是早离了几年,现在就是妥妥被精准误伤的。而且已经走到离婚这一步了,你还指望和对方协商让人家分你一套婚前房产?买房绝大部分也要贷款才能买得起,你分前夫前妻的房,银行会给你贷款吗?前夫前妻会同意你分期付款吗?”小开说,总之没结婚的一定要自己先买套房,否则到时候就只能自认倒霉,被政策误伤也没人同情的。

毋论对错,思林、周婷、小开都是北京楼市调控政策下的真实个案。

上海房东:不能卖就不挂牌了

在上海,6月份就开始卖房的唐小姐前几天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展示了一段她与中介的对话。

中介:您的房子楼层好,报价肯定比楼下高一些,但高不了300万元,高200万元差不多。

唐小姐:全款可以考虑稍微让一点价格。

中介:但是全款成交价格在1750万元左右,单价14万元/平方米上下(同小区同户型)。

唐小姐:不接受,我自己置换新房也差钱。

唐小姐代表了当下上海颇多卖房人的心态——维持原状。

一个月前(7月9日),上海市房管局召开规范二手住房房源挂牌管理会议。7月9日起,上海在已实施房源挂牌核验的基础上,增加价格信息的核验。上海市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将以市场真实价格为依据,对每套房源进行核验,没有通过价格核验的房源不得对外发布。

调控之下,未能通过价格核验的二手房源再也无法进入网络平台。

这意味着通过链家等头部中介平台的卖房策略行不通了。但不少中介并不罢休,在等待价格核验通过的过程中,不少中小型中介公司找到唐小姐,并提出了更利于加速成交的方案——咬住价格,先帮二楼的房东卖掉,再互帮互助,想办法把唐小姐的房子卖掉。

唐小姐表示,无法通过价格核验、无法对外挂牌,自己并不在意,“我把房子委托给某一家中介,还签了两个月独家,他们帮我向客户推荐,只有非常有诚意的买家,才带他们去实地看房,而且只在周六上午开放半天。”

而多重调控政策叠加之下,卖家与买家的心态也开始发生了微妙变化,对这一切感知多的,莫过于中介门店一线人员。

“政策刚出的时候,新老客户都会来问操作细节,他们担心的是如果不符合核验价格能不能交易。现在一些着急卖房的业主多少会有些妥协,但大部业主都说‘就在你们内部挂着吧,无所谓的’。”中原地产浦西门店经纪人刘莎莎告诉记者。

浦东门店的赵平则说,起初的确有业主主动找过来,关心房子有没有通过价格核验,“当时业主说,如果不通过的话,可以稍微调低一点儿,但后来他们也没有明确表示能够按照调低价格卖,我再去问他的时候,业主说‘能卖就卖,不能卖就不挂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内外环间的二手住宅 每经记者 包晶晶 摄

中介门店挂牌量也随着政策推行出现了明显下滑。

“成交速度和带看跟之前不能比,一方面买房人和卖房人都摸不清楚状况,大家都在观望;另一方面,房东在政策面前更无所谓了。我们看到不能通过核验的房源,会去劝说房东调价,但他们态度都是,不挂就不挂。”赵平无奈地说。

他告诉记者,我们店目前通过核验的房源只有几百套,但实际房源应该是900~1000套之间。

深圳买家:庆幸早前没入顶级学区房

拟推行大学区招生,仅8个字,且只是在草案征求意见稿里的8个字,没定义什么是大学区,没给出具体执行方案,没说何时开展,就足够撩拨起深圳楼市敏感的神经。

近日,深圳社会建设领域的“基本法”——《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在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网站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深圳拟推行大学区招生和办学管理模式,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多位长期从事深圳学区房交易的市场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各区和各细分板块关注点差异很大,初期市场焦虑情绪过后,均在静待市场政策细则。

记者在采访中从多名业主处获悉,部分顶级学区内,自用房主比较淡定且不愿更多谈及细则,投资客则表现得更为焦虑,而相较前两者,原本学区质量并不特别优质的房主,对大学区招生政策落地反倒有更多了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花片区的售房广告上,“双实验”学位的89平米房源,售价超1900万元 每经记者 甄素静 摄

#孙千问结婚一定要买房吗#买不买房这个问题真的是一件挺纠结的事情,现在的年轻人在大城市打工真的太难了,工资又不高,想要买房可太难了,不买吧又担心房价继续上涨!大多数人在年轻时风光无限,精力充沛,没有孩子教育,父母养老的忧虑,觉得前途一片光明,然而一旦面临结婚的问题就开始愁了,买房、结婚、生养孩子想想就非常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认为,年轻人不要把自己“锁死”在房子上。“为什么要把自己绑在几百万的房子上面呢?你这一生都为这一 一个人去奔, 其实你最后奔到这个房子,高兴顶多一年,之后你还是很失落:每月要面对高额的房贷发愁,为柴米油盐焦虑,担心失去工作,每天只能任劳任怨,按班就部地完成工作。

从这点上看,专家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可是不买房呢?一辈子发愁啊!最关键就是房子捆绑着户口、学位,你以为年轻人愿意掏空一个家庭勒紧裤腰带去买房。房价翻番上涨,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没房结不了婚,上不了好点的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房价下跌,房子不值钱了,还会有那么多人抢着买房吗?投机还是占了大部分。现在许多人习惯地认为调控仍可能沦为“空调”,认为房价短期仍然翻番上涨,特别是大城市。一个杭州的房东,他很狂地说,房子挂出去如果卖不掉,过段时间我就加钱,满5我就把税加到总价里卖,总会有冤大头来买,反正我有几套房,并不着急用钱。

2021年,各城市从需求端、供给端出来超300次的调控措施。比如房屋赠予、离异人士购房、人才购房、摇号购房、二手房限贷限售等等,此轮政策组合拳不可能逆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业内人士指出,这次调控考虑比较充分。首先,限购限贷等的行 政手段和市场手段平行使用,其次增加土地和住宅供应,打击市场涨价预 期不会手软!最后,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正在有序形成。这都已使得炒房者没有什么可乘之机!

重压之下,就连深圳房价也开始跌了。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深圳二手住房价格出现历史最高点,即为每平方米72436元,到了6月份降到了每平方米61500元,累计每平方米下跌10936元,跌幅1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按照或接近参考价出售的二手房源,比如福田一个顶级学区房小区,此前117平的房子成交价大概在2700万到3000万之间,结果现在连1969万都卖不掉,直降1000万。中介喊话:“众孚大厦100平方米的房源,还价就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