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家庭很多都只有一两个孩子,孩子从小在家也是倍受宠爱,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疼爱衣食住行事事都替孩子打点好。不少家长也吐槽自家孩子:“平时在家别说是帮父母做家务了,连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简直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真不知道这样以后怎么在社会上独立”。

确实独立的生活能力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毕竟父母不能永远都陪伴在孩子身边,孩子总有需要离开家独立的一天。家长事事以孩子为中心,却可能让孩子养成事事依赖父母的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贵州一名12岁的小男孩却因为懂事走红网络,被网友称为“别人家的孩子”。12岁的杨放来自贵州苗族侗族自治州,爸爸常年在外务工,妈妈则在市场摆摊卖水果。杨放心疼妈妈患有腰椎间盘突出,每天还要四五点就开始摆摊,为了让妈妈少累一点,从4年级开始就经常在放学或者假期时到市场帮忙妈妈摆摊卖水果。

据杨放的妈妈介绍,杨放平时不仅帮忙卖水果,平时在家还会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煮饭、洗衣服、洗碗这些都做的很好。看完视频很多网友往往纷纷为小杨放点赞:“小小年纪就有责任感,懂得感恩父母,好孩子”,“是个独立的小小男子汉了”,“小弟弟好样的,小小男子汉”。

也有不少家长看完表示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对比一下自己家的孩子简直是恨铁不成钢,自己的事情都没办法做好,更别说是帮忙家长了。其实孩子能否独立,跟从小的家庭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

1、家长统一战线

年轻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少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家里的老人和自己持反对意见,比如父母要求孩子自己吃饭,奶奶却心疼孙子担心孙子吃不饱,每次都要自己喂。一个家庭如果在教育孩子时有两个声音,家长会对孩子的权威产生质疑,学会钻空子,既然能有偷懒的办法孩子为什么要独立呢?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需要互相配合,统一意见,不断的强化下才能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

2、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孩子的好奇心特别强,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跟着模仿家长的动作,尤其是1~3岁的阶段。但很多家长往往因为担心孩子做不好甚至帮倒忙,而不愿意给孩子尝试的机会,比如孩子自己吃饭刚开始往往吃的到处都是,家长会觉得还要给孩子收拾不如自己喂。但想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孩子怎么才能学会并且做好呢?不妨放手让孩子多尝试,家长只需要在旁边保护好孩子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孩子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可能一些生活中的日常小事对于孩子来说都具有挑战性,比如独立穿衣服、整理玩具等。尤其是对于幼儿来说,确实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困难,很容易就放弃,家长也容易心软代替孩子包办。当孩子遇到这位困难的时候,与其代替孩子完成,家长不妨试试鼓励引导孩子独立完成,在孩子完成一项挑战的时候适当的给予肯定,增加孩子的信心。

4、尊重孩子的选择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乖巧听话,但是孩子过于“听话”往往容易缺乏个性和独立性,遇事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对于孩子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家长平时可以多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拿主意,比如一件事给孩子几个选项,在可控范围内让孩子自己选择,并且尊重孩子的选择,也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为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的后果负责,培养孩子的自我抉择能力。

5、和孩子平等相处

不少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喜欢用命令的语气,孩子一定要听家长的话等等。但是其实大量的事实证明,从小得到充分尊重、在民主氛围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在与人相处时,往往举止大方、对人友善、独立坚强。因此家长平时和孩子相处时,应该尽量不用命令式语气,不当众批评孩子、不训斥孩子、不强迫孩子,认真听孩子的话,尊重孩子。

关于今天的话题,你还有什么想法吗?欢迎留言评论,和我们一起交流哦。

免责声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内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人就职单位无任何关系。如果我的科普内容有误,请留言告诉我,我非常愿意核实并更正。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