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范睢的提醒和帮助下,昭襄王嬴稷发动了不流血的政变,成功清除了楚系集团在秦国朝堂上的影响力。

然而此时,昭襄王自己也已经垂垂老矣。而楚系集团,则已经在下一代布置好了接班人。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五十六年,嬴稷去世。次年,秦孝文王嬴柱在正式即位三天后,也离奇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式在位不到72小时的秦王,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君主之一。

但事实上,嬴柱并不只做了三天秦王,而是死于即位次年的十月初三。

因为按照礼制,为了表示孝道和对先王的尊重,新君即位的当年是不能够改元的,一直要等到第二年年初。

也就是说,嬴稷死后的秦昭王五十六年剩下的时间,嬴柱是实际的国家元首,但却不是正式的秦王,直到年底除丧,岁首正式登基。

而秦制,十月为岁首。

这也就是《史记》记载的,秦孝文王“十月己亥即位,三日辛丑卒”的真正含义。

由于在位时间太短,关于秦孝文王的作为,史书中只留下了一句“赦罪人,修先王功臣,褒厚亲戚”的记载。

但是,关于秦孝文王的暴毙,却是一个至今难以解开的谜团。

子彧以为,孝文王的去世,跟楚系集团或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说得更清楚一点,这或许是楚系集团新的掌门人华阳夫人和他的弟弟阳泉君芈宸的杰作。

至于原因,很简单,孝文王延续了其父抑制楚系集团、扶持秦国宗室集团的执政方针,而这,引起了楚系集团的不满。

子彧这么说,有两个原因,

其一,昌文君和昌平君的上位,这二人和楚系集团关系密切,却没有什么显著功勋。

他们得以上位明显是楚系集团主导的,但这件事孝文王却没有盖章,而庄襄王一上位就签字同意了;

其二,孝文王的“薄厚亲戚”应该是可以理解为提拔嬴氏宗族来制衡楚系集团,这一点很隐晦。

但是,我们将之与庄襄王上位之后的“施厚德厚骨肉而惠于民”的这一描述一对比,就出来了。

当然了,仅凭这两点,很多人说是不是有些过于阴谋论了呢,楚系集团不过是一个宣太后、加一个权臣魏冉而已,此时两人都已先后去世,他们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到这里,我们有必要说一下,楚系集团和前面的秦国执政大臣商鞅、公孙衍、张仪之流,有什么不同了。

商鞅变法以巩固王权、建立法治为其使命之一。

因此,自孝公以后,秦国庙堂与其他各国最大的区别就是:君王大权独揽,而主政的几乎全是如商鞅一般,从国外引进的优质职业经理人。

这些执政大臣看似权势熏天、炙手可热,然而,事实上,他们来秦时揣着优秀的国家治理方案,而离秦时却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因为,以国君为首的嬴氏贵族们虽然不再负责国家管理,却仍旧是秦国的最大股东。

而商鞅等人虽大权在握,担任秦国管理公司的CEO,但他们的手中却没有一点股份,权力全靠股东赋予。

说得更清楚一点,历代秦王只是把国家交给他们打理,而国家真正的主人仍然是以嬴姓宗室为首的秦国贵族。

然而,这一事情在宣太后这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宣太后、魏冉以外戚的身份主政,又通过联姻等手段,让自己的权力再无掣肘。

随后他们便给楚系集团大肆封赏爵位,从而拿到了国家股份。

于是,楚系集团便以股东+CEO的身份,重新出现在了秦国朝堂之上。

这是孝公和(惠文王)两朝从来不曾有过的情况。

昭襄王虽然罢黜了他们的CEO身份,但是却无法收回他们手上的股份。

所以,楚系集团看似已经远离秦国朝堂,但却不像商鞅、张仪一样离开了秦国,而是蛰伏在秦国,等待着下一次复出的机会。

孝文王嬴柱得以上位,正是因为他的正妻是楚系的新掌门人华阳夫人。而孝文王的暴毙,正是楚系集团已经确认,他们无法从嬴柱那里得到应有的回报。

公元前250年,嬴柱去世,嬴子楚即位为王,是为秦庄襄王。

那么,这位新即位的秦王嬴子楚,是否能让楚系集团得到更高的回报呢?

答案是肯定的,这个刚刚成为孝文王嫡子的年轻人,跟他的爷爷嬴稷一样,在国内的根基十分浅薄,根本没有实力拒绝楚系集团的要求。

然而,嬴子楚其实也并不像他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温柔而顺从。

他的故事,我们下期再聊。

文/子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