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思想库研究员 | 陈季冰

日本人从来不被认为是“化腐朽为神奇”的高手,但日本人一向是有始有终的最好工匠,他们善于把计划中的事情落实到最令人放心。

事实证明,国际奥委会(IOC)8年前(2013年)把202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授予日本,展现了惊人的先见之明。

当然,这是开玩笑,没有人能够预见到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许多年后会在全球肆虐。其实我是想说,如果IOC当时决定让其他国家主办这届奥运会的话,那么现在显然会是一团糟,多半已经黄了。

大概唯有举国体制的中国除外。

01

因为疫情,今天仍写着“2020”字样的奥运会延期了整整一年。这一年里,日本和世界经历了太多变故——首相已经不是安倍晋三,东京都政府和国际奥委会也都重新选举过了……最重要的当然还是比预期严重且漫长得多的疫情。

在日本民众和全球舆论一天比一天更加高涨的反奥运情绪中,硬着头皮要将这场奥运会办完的,好像只有IOC现任主席托马斯·巴赫一个人。就连再三向国民保证举办一场“安心、安全”的奥运会的日本政府和奥组委内部,时不时也会传出不同声音。

直到7月20日下午,也就是开幕3天前,东京奥组委总监武藤敏郎仍公开说,不能完全排除取消或进一步推迟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7月23日,2020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举行(图/视觉中国)

巴赫似乎把赌注压在民众的情绪不会那么理性和稳定之上,他相信,随着赛事的全面展开,民众真正沉浸其中,特别是一旦目睹自己国家的运动员在赛场上争金夺银的出色表现……他们就会不再那么偏激和情绪化,会对奥运会产生好感。

实话说,周五晚上开幕式电视直播开始后,我对这个说法差不多已经同意了一大半。

与令人印象深刻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以及更久远的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相比,周五晚的表演和整体效果无疑不算多么出彩。然而,甚至连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第二天一大早在他的个人公号上转发的一篇评论标题中都说:(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奥运会能办成这样,日本也真不容易!

另外我还注意到,这两天网络上众多“爱国粉红”们喷此前东京奥运开幕式,聚焦比较多的一个点是认为它弥漫着一股“阴郁”、“黑暗”的气息。更有一些难听的话,说它像是从“阴间”、“坟墓里”出来的……

▲部分网友对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评价(图/网络)

然而,如果我们不是那么唯我独尊,而是对日本文化有所了解和尊敬的话,我们就会懂得,这种“感伤”本身正是日本文化传统中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就拿我们昨天听到的日本国歌《君之代》来说,它从旋律到歌词(《古今和歌集》中的一首古代和歌)都丝毫没有寻常国歌那种雄壮激越,它显得清雅哀伤。很早就有人说,它太像一曲哀乐了!

但更为重要的是,开幕式文艺表演中传递出来的这种哀悼情绪,难道不是与一年半以来全球抗疫氛围十分合拍吗?

开幕式不仅专门设置了一个为全世界新冠遇难者默哀的仪式,而且也同时让全世界的观众看到了黑暗中生长出来的希望的种子。新闻媒体还注意到,德仁天皇在宣布奥运会开幕的简短讲话中,也审慎地避开了“庆祝”之类表达喜悦心情的词,换之以“纪念”等更加中性的用语,以求与当下世界各地的抗疫形势与人们的心情相符合。

正如日本国内一些反奥运的抗议人士一再指出的:在疫情还在不断加重的严峻形势下,现在远没有到庆祝的时候。

02

2020年东京奥运会真可以称得上命途多舛,自从去年3月22日国际奥委会与日本主办方决定将它推迟一年以来,为了能够使这场盛会最终能够顺利举行,关于它的计划一再调整,与最初蓝图相比,早已经面目全非。自然,完全是跟随着全球新冠疫情和抗疫形势发展的节奏。

一年多来,几乎所有的可能性——从进一步延期到干脆取消——都被设想和讨论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场馆的看台空空荡荡(图/视觉中国)

未来一个月里将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场夏季奥运会和接下来的残奥会,将是一个经过了大幅度精简的“简化版”奥运会。这一点从昨晚的开幕式就可以最直观地看到,可容纳6.8万人的东京国立竞技场的开幕式以无观众形式举行,包括东道主、IOC人士、嘉宾和赞助商等在内的出席人数只有不到1000人。更重要的简化还在于对参赛人数、比赛项目、场馆装饰、圣火传递的控制。

这种“简化”主要是从防疫出发的考量,同时也是为了削减成本。

从今年3月起一直到周五晚上,国际奥委会和东京奥组委经历了炼狱一般的煎熬。最初是决定不接纳海外观众,到6月中旬又宣布所有场馆接纳上限为定员的50%以内,最多不超过1万人。

一直到7月8日,也就是距离正式开幕还有半个月,主办方和当地政府终于百般无奈地最后拍板:东京奥运会全部42个比赛会场中设在东京都内和东京都周边三县(神奈川、埼玉、千叶)的34个会场,都将采取“无观众”模式。只剩下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的三个重灾县举行的一部分足球、棒球等比赛,允许原来规定的上限为定员的的50%的观众进入场馆。

与此同时,为应对疫情反弹,东京从7月12日起已再次进入紧急状态,结束日期为8月22日。这意味着,整个夏季奥运会期间,东京等地都将处于紧急状态之下,其实就是特地为奥运会而设。这也是进入2021年以来,东京地区第三次进入防疫紧急状态,最近一次长达近两个月的紧急状态才刚在6月20日被解除。

此外,长达70页的《防疫手册》对参加这次奥运会的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起居活动做出了严格的限制。例如,每天必须接受核酸检测、绝大多数时间必须戴口罩、不得离开奥运村和场馆自行活动、不得在奥运村内聚会等等……违反这些规定者,一经查实,有可能被剥夺参赛资格、剥夺已经获得的奖牌、罚款、直至被遣返出境。奥组委甚至要求所有入境者开通手机GPS,以便更好地管理他们的行踪。

▲东京奥运会场馆附近的防疫提示牌(图/澎湃新闻)

为了应对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在可能发生的疫情,细心周全的日本人也想出了很多新点子。

例如,改变了一些室外比赛的原定地点;禁止一些比赛中运动员们过去的某些习惯动作,像乒乓球运动员用手、毛巾擦球台,或对球吹气等;如果运动员和运动队在比赛中途感染新冠肺炎而退出比赛,对他们以及相关运动员和运动队如何计成绩,也有相当细致合理的规则;颁奖仪式上没有嘉宾,运动员自行从托盘上领取奖牌,挂在自己的脖子上……

03

2013年获得本届奥运会的主办权时,日本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满怀憧憬地将这次盛会视作为日本走出两年前大地震的“复兴”契机。而在2020年初疫情暴发、奥运会被推迟后,当时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还曾许下过“以完整形式举办奥运会”的誓言,日本政府和国际奥委会信誓旦旦要将此次奥运会办成“人类团结战胜疫情的象征”……

但这些美好的愿景都落空了。

奥运会如今非但没有像安倍晋三寄予厚望的那样,成为凝聚和团结日本民众、刺激和重振日本经济的强心针,反而变成了日本国民忧虑和舆论分裂之源。

今年5月,东京奥委会理事、前柔道女子世界冠军山口香近在一篇评论中写道:日本已经被逼到了一种连停办奥运会都不可能的绝境,无论办还是不办,对日本来说都是地狱。

这话可以说道出了许多日本人的心声。

眼下,日本政府的口径从过去的豪言壮语悄悄变成了“办一届安全、安心的奥运会”。的确,能够做到这一条,就已经是上上大吉了。

▲反对者在东京抗议游行(图/EPA)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正因为这种种变故,本届奥运会倒真的有可能重新找回“现代奥运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在创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时的初心:重在参与,而不在于成绩。

原因很简单,因为封锁的缘故,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选手们普遍缺乏系统的训练;而跨国流动的停止使得大量的预选赛和资格赛都被取消,运动员们几乎肯定不可能拿出最佳状态来投入比赛。

国际奥委会今年6月公布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全球超过4000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当中,有57%的运动员表示“无法充分训练”的运动员占到,高达63%的教练员表示“难以让运动员保持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加上奥运会举办过程中为防疫而设的重重限制所造成的诸多不便,比赛竞技水准难免不下降,奖牌的成色也会大打折扣,而各国代表团再以奖牌数论英雄,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让体育回归健身、娱乐和自我挑战的本位,避免过多沾上政治和金钱的动机,就再一次呈现了出某种值得期待的可能性。

就像IOC主席巴赫所说:“以前人们认为运动和体育赛事太过平常,但一旦失去之后,体育运动的价值就清楚地显现出来了”。

《奥林匹克宪章》对奥运会的定位是,向世界宣传通过体育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贡献这一奥林匹克主义理念的场合。看来,一场新冠疫情把已经被政治和商业牵得太远的奥运会朝它最初的出发点拉回了一点。至少,它触发了人们的思考。

东京奥运会是疫情下举办的第一个全球性大型活动,在它之前不久举办的欧洲杯和美洲杯足球赛,规模都要比它小得多。因此,如果能够安全成功举办,将会树立一个国际典范。

这也是日本主办方近来比较多强调的一点:努力把“东京模式”变成宝贵的遗产。

的确,因为疫情的关系,东京奥运会创造了许多“第一”。而且,由于没有任何值钱的经验和先例可循,在未来的一个月里,它还将经历一个堪称“史无前例”的独特过程。用巴赫略带夸张的话来说,“通过奥运会,日本将书写历史”。

▲图/图虫创意

除了上文提到的那些新规则和新办法,日本方面还为这次特殊的奥运会开发出了很多新技术,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NEC公司新近开发了一种能够检查现场观众是否佩戴口罩的影像系统。

此外,各种远程工作及非接触式服务在这次奥运会上得到推广和普及……这些都不仅将为以后全世界的大型体育赛事、甚至还能在各种其他的日常场景中得到应用。

事实上,此时此刻,没有谁比我们中国人更应该祈祷本届东京奥运会能够圆满成功,也没有谁比中国政府和体育界更有必要与日本奥运主办方搞好关系。因为,紧接着它之后的就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待届时新冠疫情能够彻底消除,现在看来是根本不现实的。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想要办好这届冬奥会,就必须尽最大可能去借鉴日本在当下这场奥运会的赛事组织和与此相关的社会管理方面积累的经验和教训,甚至直接引进他们为本届赛事而专门开发生产的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