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1667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明朝建立伊始,明太祖就确立了海禁政策。这一政策严禁百姓进行出海贸易,这一制度的实施严厉打击了当朝百姓的积极性

无法进行出海贸易,使得沿海居民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虽然百姓怨声载道,但是明太祖治国严厉,这一政策被严格执行。这同样为明朝后期被迫解除海禁政策埋下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成祖时期,虽然承袭祖制,依然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但是明成祖主动派遣郑和下西洋,加强与周围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海禁政策的不断宽松。明成祖时期,郑和下西洋这一举动,不仅促进了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而且对于当时社会的航海技术、造船工艺得到了快速提高,更重要的是,带动了沿海人民的海外贸易活动。

郑和下西洋这一行为,是明朝出海贸易发展的源头,这也打开了当时沿海人民私人出海贸易的行为。

到了明中后期,随着政策的相对宽松以及郑和大规模下西洋这一背景下,民间的私人出海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其创造的经济价值在明朝贸易总额中占据主导,逐渐发展成为主流。

开海思潮的产生

1、私人出海贸易的发展

民间出海贸易有之,明朝实行海禁,禁止沿海人民私人出海进行贸易。虽然朝廷禁止私自出海贸易,但民间私人出海贸易仍屡禁不止

即便洪武、永乐时期海禁严厉,沿海地区军、民仍私自出海贸易。并且,明成祖时派遣郑和大规模下西,明朝的造船、航海技术发展起来,也开辟了明朝去往东西洋的航线。这一时期,民间的海上贸易达到快速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市舶司制度的恢复

为了解决海禁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明朝一些具有观察和对比能力的士大夫。首先提出了恢复宋元时期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制度的策略。

这就较早地在思想领域企图打破海禁,而要求开放海禁,允许民间出海贸易。丘潜较早提出恢复宋元时期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制度的策略,标志着明朝开放海禁思潮的产生。

在明成化时丘潜非常有远见地察觉到"海禁"制度的弊端,并主张恢复宋元时期的市舶司制度,从而达到开放海禁的目的。

总之,丘潜为了解决从明初开始一直存在的沿海地区屡禁不绝的私人出海贸易而导致沿海百姓很多违反海禁之法的问题,这就促进了市舶司的重新确立

开海思潮的发展

1、夏靖倭患

嘉靖时期倭患极为严重。嘉靖倭患的产生最先与日本贡使有关,进而引起了乾纲独断的嘉靖皇帝注意,明朝因此整顿海防、严行海禁。

朝廷严行海禁是秉承祖制、消巧倭患,但却遭到了已经发展起来的私人海外贸易势力的反抗,导致海商与朝廷矛盾激化,海商勾结倭寇,杀掠沿海地区

明世宗坚持祖制,不断派遣能干大臣剿灭倭患,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世宗时期严行海禁的做法开始受到一批具有见识能力大臣的质疑。

这些大臣通过对沿海地方考察了解到沿海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持点,也察觉到百姓和海商的出海贸易需求,逐渐产生了变更海禁制度的思想。

嘉靖朝严行海禁,直接危害了沿海百姓、明朝海商及海外番商的利益,这也必将促使这些群体联合起来,一起反抗明朝的海禁制度。嘉靖倭患在明朝逐渐加大海禁力度中爆发出来。

2、底层和海外番国要求

嘉靖"倭患"对明朝沿海地区产生了非常大的破坏,究其原因,嘉靖时期重新严行海禁,侵犯了明朝沿海地区通番贸易团体和海外番商的利益,故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这种矛盾使朝廷官军与海寇势力武装对抗的形式爆发出来,对沿海地区产生了较大的破坏作用,也迫使朝廷调整政策

从嘉靖倭患背后的原因中可看出,要求进行互通贸易的群体中都有"互市"的思想,而海禁与互市是矛盾的,海禁不允许明朝百姓私自与番商贸易

在要求互通贸易的群体中,既有明朝沿海地区的普通军民、地方巨室大族、部分官员,也有海外番国和番商

这些群体有强烈的"互市"要求。在这种要求下产生的互市思想无疑要求打破海禁制度而允许自由贸易。因此,要求互市的思想也是一种开海的思想,而成为开海思潮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海思想在明成祖时期的发展,本身是违背了明太祖开始严禁沿海人民进行私人海外贸易的意愿,所以在郑和下西洋这一政治相对宽松的时期得到发展。

同时,海禁制度的弊端在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开始暴露出来。这些不同社会阶层因此产生了不同的开海思想,乃至在明中后期形成一种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