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传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排在第一位,《礼记》中讲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礼仪的重视程度。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人们将社会各种礼仪分为吉、凶、军、宾、嘉五类。

一、吉礼,祈福祥恩泽

吉礼指的是祭祀礼仪,它是“五礼”之首,主要包括对天神、地衹、人鬼的祭祀典礼,用以“事邦国之鬼神示(祇)”,属于祝祈福祥之礼吉礼的主要内容:第一是祭天神,分祭祀昊天上帝;祭祀日月星辰,祭祀职有所司、有功于民的列星三等。第二是祭地祇,分祭社稷(土地神、谷神)、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四渎城隍、五祀六宗;祭四方百物三等。第三是祭人鬼,主要为春夏秋冬享祭,如先祖、历代帝王、先圣、先师、贤臣先农、先蚕、先火、先饮、先医等。这些祭礼都是为了铭记恩泽,历朝历代都极其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凶礼,哀邦国之忧

凶礼指的是吊唁忧患方面之礼,主要包括丧礼和荒礼两部分,具体内容有丧礼、荒礼、吊礼、桧礼、恤礼,后来一般指丧葬、持服、谥号等礼仪。

丧礼是人们对先人的死亡,通过规定时间的丧服过程来表达悲伤怀念之情,是华夏礼仪中最为重要的礼仪之一。荒礼是在国家发生灾祸不幸时,国王与臣民以一定的礼仪表示同情。吊礼是指对同盟国或挚遇有水火灾害或死丧而进行调研慰问之礼。檜是会合财货的意思,檜礼是同盟国中某国被敌国侵犯,城乡残破,盟主国应会合诸国,筹集财货、以相救助,偿其所失。恤礼指某国遭受外患内乱之时,其邻国应给予援助和支持。

三、军礼,壮军民气概

这里说的“军礼”,可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军礼。古代的军礼,指的是国家有关军事方面的礼仪活动。《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以军礼同邦国。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所以军礼的主要内容有:大师之礼、大均之礼、大田之礼、大役之礼、大封之礼。

大师之礼指军队征伐,天子亲自出征的礼仪。天子御驾亲征,威仪盛大,这样既可以鼓舞军队的士气,又能调动举国上下为正义而战的热情。大均之礼指王者和诸侯在均土地、征赋税时举行军事检阅,以安抚民众。大田之礼指天子定期参加四时狩猎,以练习战阵,检阅军马,有春范、夏苗、秋称冬狩之分。大役之礼指国家兴办筑城邑、建宫殿、开河、造堤等大规模土木工程时的队伍检阅;大封之礼是勘定国与国、私家封地与封地间的疆界、立界碑的一种活动。

四、宾礼,明君臣之义

宾礼指的是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接待宾客之礼,内容主要有:朝、宗、觐、遇、会、同、问、视八项,如天子受诸侯朝照、天子受诸侯遗使来聘天子遣使迎劳诸侯、天子受诸侯国使者表币贡物、宴诸侯或诸侯使者。《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以寞礼亲邦,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日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股见曰同,时聘曰间,股观曰视。”

朝觐之礼用意在于明君臣之义,通上下之情。“时见”是有事面会,会同之礼散见于礼经各篇而无专述,通常是在国门之外建坛宫室,举行典礼“股见”是众诸侯同聚。“时聘”是有事而派道使者存间看望,诸侯道使交聘即相距一定的时间,诸侯各国派遣使者互致问候,以卿为使者称“大聘”,以大夫为使者称“小聘”。“殷规”是多国使者同时聘问。后代则将皇帝造使落邦,外来使者朝贡、觐见及相见之礼等都归入宾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嘉礼,络人际之情

嘉,是美、善、欢乐、吉祥的意思。嘉礼指的是国家具有喜庆意义以及人际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主要内容有: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赈幡之礼、贺庆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昏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

国君通过宾射、燕享之礼,与宗族兄弟、四方宾客等饮酒聚食,以联络和加深感情。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女子许嫁,十五而笄,有冠笄之礼,表示成年。成年男女用婚礼使之恩爱相亲。古代乡有乡射礼,朝廷有大射礼。在射礼中,即使有天子参与,也必须立宾主,所以称宾射之礼,其目的主要是为亲近旧友面交结新友。四方前来朝聘的诸侯,是天子的宾客。天子要通过燕飨的方式,与之相亲。服蜡是宗庙社稷的祭肉。在祭祀结束后,将服分给兄弟之国,借以增进彼此的感情。对于有婚姻甥舅关系的异姓之国,在他们有喜庆之事时,要送礼物,以相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