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羡慕于有的品牌或者账号的涨粉之快,那么回到我们自己所经营的社群的过程中,能不能参照合适的模型,实现群内用户数的增长呢?那当然是可以的。

来源:千手掌柜

在下文中,笔者将列举几种常用的一些玩法,速看速学啊。

一、用户裂变的阻力在哪里

任何一种裂变模式其实都会面对不同的阻力,也就是说,想要用户裂变,我们应该如何去降低甚至是消除这些阻力。

所以在正式分析不同的裂变玩法之前,我们必须要先想明白“阻力”有哪些

1、用户个人成本的消耗

裂变活动自然都是需要用户参与的,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影响一致的话,往往用户需要付出的成本越高,则活动参与度越低。

这个点其实特别好理解,用户都是只想解决自己的问题,往往不愿意付出额外的成本,这个成本往往指的是时间、金钱、精力或者是需要承担的无形风险等等。

所以一般来说,在能够保证活动效果的情况下,任务的设置要越简单越好,活动的路径也要越短越好,用户所需要付出的各项成本越低,越容易产生裂变。

如果你让用户自己花一笔钱,或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你的裂变活动,那往往这样的活动设置就是失败的,最起码成本方面的阻力就阻碍了绝大多数用户参与活动。

2、用户获得的收益太低

这里讲到的收益其实也不难理解,利益是用户参与活动的原动力,利益可大可小,但不同的收益对于不同的用户群体吸引力也都是不尽相同的,餐馆中顾客可以为了免费的菜品发布朋友圈,而有的顾客对于限时的折扣不屑一顾。

所以,不同的裂变活动既要考虑本身产品是什么的属性,还要考虑主要用户参与底线。奖励太低了肯定没有人参与,但是设置的太高也增大了运营成本。

这个奖励不一定是实质的物质,也可以是无形的荣耀称号之类的,比如学校、政府、网站的各种投票活动,毕竟财富不一定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游戏玩家们喜欢收集的各种成就。

典型的一个裂变活动集五福,最初的版本中给了用户无限的遐想(集齐五福的人瓜分200亿),所以最初的活动参与人次特别火爆,但后续由于奖励太低就被用户吐槽——毕竟花了那么多时间最终就领了个位数,换谁也很无语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简单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个阻力其实分两大类,一个是需要用户付出的太多,而另一个就是用户获得的太少。

那关于如何在推广过程中,如果你能很好的想清楚这两大类问题,我们在策划裂变玩法时,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常见的裂变模型

1、助力裂变模型

助力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裂变模型,这应该是被拼多多给玩烂的模型吧,这个模型用户理解容易、操作简单、效果也十分明显,主要的助力玩法如下:

a、砍价

用户想要以零元或超低价获得某件商品,就需要邀请好友帮忙砍价,相信大家都经历过拼多多的“帮砍一刀”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要邀请人数够多,最终成功概率也越大。拼多多还很巧妙的设置成前易后难的模式,当用户感知到活动难度其实不小的时候自己已经付出了很多成本了,从心理学上来说,这种设置使得用户的沉没成本不断增长,后续也越来越难以放弃活动。所以这种砍价系列活动,真乃商业鬼才。

b、助力

这个活动也是拼多多发扬光大的,整体逻辑和砍价恰好相反,助力领奖励是积少成多,助力自己的人越多,用户越能拿到大奖。想想拼多多的各种套路吧,帮助别人助力之后自己就也开始了活动,一声响亮的“拼多多现金红包已到账”,然后一看,好像距离成功提现很接近啊,我去也邀请几个好友来助力,然后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企业可以减少这么多套路,不同于拼多多每次助力一分钱/元宝/幸运值的逻辑,直接简单粗暴的告知用户,再邀请几人即可获得几折的打车券,这个的话像打车的滴滴和T3出行这种用的比较多了。

奖励可以设置成现金,也可以是下次消费的折扣券、立减券等等(也可以分档次,分享的越多越优惠)。这样的好处是,用户能够感知到进度栏,就会更加积极的去完成这件事情。

2、分销裂变模型

分销的含义是建立销售渠道的意思,根据菲利普·科特勒的定义,分销渠道又或者叫营销渠道,是指某种商品或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过程中,取得这种商品、服务所有权帮助所有权转移到所有企业和个人。

简单的来说,分销就是:雇人帮你卖产品。只要你设定的佣金比例够诱惑,一定会有人愿意成为你的“雇员”赚钱。

这种模式同样可以运用于裂变活动,分销中需要建立的销售渠道在活动中就变成了“推广渠道”;类比分销模式把活动更多的利益给到推广者,当活动参与人数较多、时间偏长时可以对推广者做必要的用户分层,可以依据推广者贡献程度设定不同的会员等级。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采用多级分销模式,但目前来说一般都是采用两级比较稳妥,合法合规。

国家法律有规定:非直销企业最高只能采用三级分销制,超过的那就是违法的。

3、分享晒单裂变模型

分享晒单也是很常见的一种模式。

譬如朋友圈分享后点赞常见的一种模式,商家需要用户按照要求发布朋友圈再获得一定数量好友的点赞,然后就可以领取对应的礼物了,往往来说开展一轮点赞活动,你会添加大于活动礼物数的微信好友(也是后续的精准用户),并且活动的曝光量也是很可观的。

不过一般来说,礼物的设置需要一定的成本。

另一种投票则一般属于荣誉+精神激励的行为,这种模式的话学会、团体等机构运用的比较多。

这其中的关键是“晒”字,怎么让用户乐意分享他在你这里的购物经历,一是利益驱动(奖励够大),二是自我驱动(认可感、虚荣心等等),当然商家也是要积极的提醒用户去分享的。

4、邀请裂变模型

这种模式很久远了,其实就是以前常说的用户转介绍模型,通过某项活动的设置,用户每邀请一个新用户便可以获得一笔奖励。当然企业出于成本控制的角度,也可以把这笔奖励拆分成几个阶段性的奖励,譬如用户邀请的新用户完成注册,新用户完成首次消费等等。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设置邀请排行,用排名前列的大奖刺激更多人冲击邀请排名榜。当然,企业还可以重点发掘一下老用户的积极性,提高老用户的奖励,这样邀请裂变也可以细化为老带新邀请模式。

这个模式也很有效且简单,很多企业的招聘内推奖其实就是这么个原理。

5、拼团裂变模型

说到拼团你想起什么?没错,还是拼多多的标志性玩法,某件商品你想要更实惠的价格?那你拉着你的好友们来一起拼团吧,只要你人数能够达标,我就给你更实惠的价格。

拼着买更便宜,只要人够多,我给你批发价都行,大家想更实惠,殊不知无形中就帮助商家找了很多的免费新客户。

不过说到拼团的玩法,需要注意的是要求参团的人越多,越要注意选品的受众属性。一般来说,优惠越高越常用的商品可以设置拼团的人多一点,举个例子,常用的一箱纸巾平台设置了一个优惠3元的价格,但是需要20个人来拼团,这样是不是马上用户就没兴趣了呢?等了这么久,我还不如自己直接买了。

但是换个角度,如果是比官网优惠300+的华为手机呢?那是不是好像需要30人团都合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设置一个合理的拼团人数是必要的,但实际上,确保用户的成功拼团有时候也是必要的,如果连续几次参团都不成功,用户就不愿意分享了,这简直就是白嫖客户线索嘛……

不管怎么样拼团裂变也都是为了成交以及获取客户线索,所以拼团如果是在平台不亏或者是预算范围内,系统都有必要安排“内应”确认用户参团成功。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用户有所收获才会持续性的参与后续的拼团活动。

6、集卡裂变模型

每到年底,大家是不是都被各大APP的集福、集字或者集卡活动所支配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裂变模型,不过这种玩法更多的是强调平台内的用户互动,相对于拉新,促活的用处更为明显。想要突出集卡活动的拉新属性,也可以提升用户对拉新用户的奖励,譬如新用户助力必得“xx卡”、额外赠送10次抽卡机会之类的。

不过这种大型的收集类活动只适合在大促、重大节日的做活动,而且由于各大公司的涌入,用户的心理预期相对较高,也就是用户的参与成本也相对较高。简单的说,就是家里没矿的不建议这么做,毕竟费力不讨好……

7、内容裂变模型

这里再讲讲内容,这种模式应该是对于电商平台或者教育学习等相关的产品较为常用。

一般来说想要通过内容自身来完成裂变,一定要求内容素材本身过硬,并且能够分布在很多流量平台,从而凭借内容被用户不断分享与搜索而广泛传播,这里也举个例子,对,就是最近通过一首魔性主题曲洗脑无数人的蜜雪冰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说只要给好的内容一个足够流量的平台,网络的力量往往就会产生让企业足够满意的曝光量。不得不感慨,网友们二次创作的力量是真的强大……

8、社交裂变模型

这里再讲讲社交裂变,这种模式特别适用于需要多个人使用的产品,常见于双人游戏和各种团队运动等等,简直是将人的社交属性发挥到了极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产品天生自带很强的裂变属性,用户拉人的主动积极性很强,企业也只是需要创造更多更快捷的分享渠道即可,譬如腾讯游戏系列,往往都有着数不完的花样怂恿你邀请你的好友一起入坑玩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