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农村留守妇女其内在机制是留守妇女自我牺牲、男性利益固化和女性排斥外遇。在农村留守妇女中,存在自我意识薄弱、家庭和社会地位低下、身体健康堪忧、政治参与度低等伴生问题,不仅表现出明显的社会性别差距,而且其原因与社会性别差距也有显著关系,这个社会的性质好像就是决定了妇女就应该这么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社会性别差异是社会性别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要明确社会性别理论的主要观点

1、社会性别理论

社会性别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是在女权运动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已经成为指导这项运动的核心概念体系,包括社会性别差异、社会性别角色塑造和社会性别制度。要从生理性别对比中理解性别意识。生理性别是指男女上的差异,不包括人类的其他社会特征。

但是,社会性别是男女之间的差异,是长期受教育和环境影响造成的,是社会变化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社会文化中女性或男性的气质和性别角色,以及男女在经济、社会和文化中的角色和机会的差异。这种观念强调,社会性别是由社会和文化引起的,是人们通过社会学习获得的一系列与生理性别相关的标准期望和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社会性别论,自进入农业社会以来,人类社会一直是男权社会,也有人称之为父权社会。这一社会为男女建立了一套文化模式、行为规范、评价体系,从而形成了一套性别规范。性取向帮助我们分析男女的社会特征是如何塑造的,其基本特征是男强女弱,从而导致男尊女卑。

社会性别论认为,这种社会性别定义严重损害了个人的权利和发展,尤其是女性。这不仅是男女不平等和性别对立的结果,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工具。社会性别差异体现在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领域。

在我们的这个社会中,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了这么一个潜规则,这潜规则就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规定了妇女作为母亲的角色,家庭照顾者和家务人员决定了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利义务。这种分工不是自然合理的,而是传统的社会规范强加给女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社会性别不平等

两性差距是指男女在任何领域的参与程度和参与机会、权利、能力和影响力、工资和福利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男女生理差异不应导致其社会发展差异,但性别不同导致的男尊女卑文化传统使男性的教育、就业权利、经济地位和政治参与水平普遍高于女性。

女性与男性在家庭关系中的经济权利、家庭决策和能力差距表现为男性与女性在家庭关系中的性别分工,即大多数家庭由男性承担外部工作,女性承担内部工作。在农村社会,男性以农业为主,女性以家务和照顾老人和孩子为主,无形中处于从属地位。

家庭劳动分工表现为女性承担生育、养育和照顾家庭情感需求的大部分责任,男性承担家庭生活费用、社会地位等社会形象和地位。这种性别分工使女性始终属于男性,因为性别分工使得具有商业价值的工作由男性承担,而女性主要从事照顾和照顾性角色的工作是非商业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农村留守妇女选择留守,家庭性别分工固化和社会性别差距仍然是深层原因

1、留守妇女的自我牺牲

女性为了整个家庭的利益,主动为家庭自我牺牲,即所谓的二保一,牺牲一方的利益,发展另一方。在农村家庭中,在资源有限、制度有限的情况下,妻子经常主动承担家务,照顾老人和孩子,以确保丈夫能够外出工作,这也反映了家庭内部的性别分工。

剩下的女性认为,丈夫可以在社会上占有更多的资源,更适合从事能够创造更大经济价值的工作,而她们更适合留在家里,扮演生、养的角色,因此,女性选择留在家里,男性外出打工,成为农村家庭的理性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固化男性利益优先的原则

这种父权制的性别等级秩序在资源配置中的表现体现在家庭上,即男性对资源的支配权和女性对男性的经济依赖。在传统的性别规则下,男女领域的分配应该是男主妇之外。

在家庭中,男性的利益高于女性,这使得当资源有限,即不能同时外出工作时,家庭的决定往往是选择牺牲女性,让女性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承担过去男性主要从事的生产性劳动,让男性获得更大的外业发展空间,而留守妇女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留守妇女排斥外遇

对于留守妇女来说,她们总是把自己当成家庭劳动的承担者和依赖者。当他们当面决定留守或外出时,通常会选择留在自己认为熟悉和安全的内部领域。而且社会文化和大部分留守妇女都不能接受女性外出打工,男性留在家里。

其中一个原因是,在社会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中,女性被赋予了女性的特征,这被认为是合理自然的分工。最重要的是,农村妇女的教育权利得不到重视,教育中的性别固化。虽然我国农村有国家法律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定,但许多女孩的教育权被剥夺了。

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使父母更加关注男孩的教育权,但很少甚至不重视女孩的学习,甚至对女孩的教育不够积极,这反映了教育体验中的社会性别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从社会性别差距分析留守妇女现象的原因和伴随问题,笔者发现,即使男性外出工作,农业生产的负担主要由留守妇女承担,但女性在属性上的地位并没有改变。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社会性别,在国家制度、社会文化、教育、群体互动等方面对男女都有性别角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