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雨到来的前夕

巴黎和会后各国反应不一,脸上带着非常明显情绪的,是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克里孟梭很兴奋,巴黎和会上法国大出风头,在战败的德国身上得到了很大的好处。

一战过后,法国迅速派遣出军队控制德国的鲁尔地区。法军只留下了一批矿工,其他居民都被驱逐出去。铁路随即被法国占据,并通过铁路将鲁尔地区的煤矿运至法国。德国铁路工人组织了罢工以对法国占领者的行为表示抗议,但是很快遭到了镇压,约200人被法国当局处死。

当然,这在法国对德国的一系列制裁手段中,只能算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和会的第一天,法国总统普恩加莱利以战胜者的口吻讥讽:“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法国太上头了。相对来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还是清醒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他(指德国)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因此,正是为了这些原因,除不得已之外,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其他国家统治。……

小国没有得到应有的对待,大国一边巧取豪夺一边满口正义,这就是巴黎和会的本质。所以这场和会不能解决各国矛盾,它只是将仇恨短暂的压下,让时间去发酵它,然后再次爆发。

从法国的立场而言,提出这些苛刻要求本没有什么问题,如果他们承受的住德国的复仇。一战过后,明面上法国成为了欧洲最大的霸主。但是事实上,自称欧洲老大的法国在对德战争中,常年处于吃瘪的状态。

正如1940年5月,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奇袭法军,向法国连本带利地拿回了一切。必须要提一笔的是,绕过马奇诺防线的时候是从山上突入阿登地区,所以阿拉斯战争才是法德在“龟壳”后的第一战。

1940.5.21 马奇诺防线后的战役

其实希特勒也很纠结,他对原先德国参谋部的提案是不满意的,尤其是当他听说这个计划,与一战时的施里芬计划简直如出一辙,这让他觉得参谋部的那群懒货没什么新意。

然而这个计划的暴露,德国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作战计划用原方案还是再想新方案。说真的,如果不是因为法军都是一群憨憨的话,用暴露了的计划也是可以的,毕竟法军也不会想到德军会用暴露过的计划。

然而,当带着德军战术的飞机被法国截获时,躲在战壕后的法国士兵都很受鼓舞。法军也不想着走出战壕,随随便便在战壕里对着天空开两枪,与对面的德军相敬如宾。人与人的信任通常不是相互的,这就是为什么当法军被摆了一道后会产生愤怒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法军在战壕后快乐地划水时,德军也很开心。唯一不同的是,法军在战壕后的是主力,而德军只是小股佯装部队。事实证明,法军被曼施坦因当猴耍的日子,才刚刚开始。

法国人向来很为拥有马奇诺防线自豪,他们总认为马奇诺防线存在一天,他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一天。所以当1940年5月,当纳粹德军的机械化部队绕过马奇诺防线,从中立国荷兰和比利时突入法国,扑向英法后方时,法军第一反应是愤怒。

没错,就是愤怒,一方面是德国摆了他们一道,感觉自己成了傻子的愤怒。另一方面则是对德军打仗不讲武德,搞偷袭的愤怒,他们认为德军此举有悖道德和正义。这种指责还会在英法高层的嘴中,出现很多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法国的溃败,欧洲诸国应该是猜得到的,毕竟法国确实也很少赢。但是败得如此快大家都是想不到的,马奇诺防线作为欧洲有名的“乌龟壳子”照理说不容易被攻破,但是,再大的“乌龟壳”也很难罩住法国全境。

德军突入比利时与法国的交界地带后,一张由德国织下的大网,将在马奇诺防线后驻守的几十万英法联军合围了起来。此时摆在英法军队面前的就只有一条路——突围,法军总司令莫里斯·居斯塔夫·甘末林和英国远征军司令戈特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夺取比利时与法国边境处的一个交通枢纽阿拉斯。

事实证明他们选错了突围方向,7个法国师外加1个英国师硬是没有从这个驻扎在阿拉斯的德军第7装甲师防区突围成功(法军由于内部原因没有参战,英国算是狠狠的被坑了一波)。这个装甲师的师长叫隆美尔,是未来的德军最出名的将领之一。不过这个后来在北非高歌猛进,斩获“沙漠之狐”美名的名将,对此时的战局并不感到乐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隆美尔表示无奈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个装甲师的战斗力实属一言难尽。这支部队原先其实就是个步兵师,依靠德军占领捷克和波兰后得到的机械化武装才升为装甲师,捷克和波兰的装备相较于欧洲其他小国来说也还不错,但要和英法扳手腕可就差了点意思。

第7装甲师主要战力是1个坦克团、2个机械化步兵团、1个炮兵团、1个反坦克炮团和1个高炮团。这些缴获来的装甲战斗力是可以预见的,以作战核心的第25坦克团为例,该坦克团配备的34辆I号轻型坦克、68辆II号轻型坦克、99辆38轻型坦克和24辆IV号中型坦克,看上去很猛对吧,但是这些坦克中没有一种型号可以打穿英军坦克的装甲。

英军:我就站在这里,你能打动我一下算我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支让敌我都担心的部队

5月21日下午,英法军队的联攻开始了,在英军的计划中,法国军队主攻,英军在后面放冷枪兵不血刃就可以突出重围。然而,事情的结局与戈特想得有些出入,原本约好一起突围的法军一个都没有来,只剩下英军在风中孤零零的凌乱。

事实上突围阿拉斯的命令是五月十九号下达的,但是万万没想到甘末林被撤职了。法国总理雷诺很愤怒:岂有此理,德军都打到法国境内了,你甘末林居然还在马奇诺防线后面窝着朝天放枪,不撤你的职我就不姓雷。

于是,倒霉的甘末林被法内阁以指挥无方为由罢免了,并且因为巴黎危在旦夕,所以接替甘末林的法国元帅魏刚在20日取消了联合进攻行动。关键是,甘末林是被紧急调走的,老甘也来不及和戈特交流交流各自情报什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狗血的是,魏刚刚刚好(故意)忘记通知戈特原计划取消了,综上所述,法军没有向阿拉斯方向派出一兵一卒,只剩下英军孤零零向阿拉斯地区突围。

隆美尔本来是在做撤退计划的,英法八个集团军不是他能顶住的,但是真到了打的那天,他意外发现英法的炮火好像也没有那么猛烈。隆美尔犹豫了,他不确定他是不是陷入了一场阴谋之中。

隆美尔的特质是胆大心细脸皮厚,经过三秒钟的思考,他果断下令让部队动手。虽说下面给他的命令是驻防,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主动出击。我国著名军事家李云龙曾经说过:往哪突围不是突围,就向敌方突进,和总部说已经和敌方交上火,无法撤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军事水平、狡猾程度,隆美尔狐狸的称号可不是浪得虚名的。而且和老李一样,隆美尔也有比较突出的问题——自己的想法比较多,换言之就是不听上级的刻板安排。

老隆的第七装甲师机动性极强,没一会就与英军装甲发生了碰撞,隆美尔只给下面下达了一个命令:

冲锋、冲锋、冲锋!

下面的将士一个个和打了鸡血一样往前突进,但事实证明,冲得快未必是一件好事。主动出击也是要认清敌我实力的。

英国方面出动的是皇家第7坦克团的第4、7坦克营,坦克部队从阿拉斯北面的平原进入战场,同时拥有两个步兵团策应支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皇家第7坦克团武装的是马蒂尔达坦克,虽然当时这支英军部队只配署了58辆“马蒂尔达—1”型和16辆“马蒂尔达—2”型,但数量占优势的德军对这些坦克完全没有办法。

“马蒂尔达”坦克最大的问题在于速度较慢,全速的“马蒂尔达”坦克的行驶速度比步兵快不了多少。但它的强项在于“皮糙肉厚”,德军的炮火无法击穿英军坦克的护甲,那么德军的坦克在英军面前就完全沦为了活靶子。用坦克兵的话说:“驾驶马蒂尔达,就像躺在金属浴缸里一样。”

与英军坦克单位对垒的德军第7装甲师第6机步团,为了弥补火力不足,这支部队还配给了37毫米口径PaK36反坦克炮。这种炮的外号叫做“坦克杀手”, 名字确实花里胡哨,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测算炮弹能否击穿装甲,我们通常用一个简单的反装甲能力的公式,反坦克炮的口径与装甲厚度的比值越大,穿甲效果越好。事实上德军的37mm反坦克炮还不到“马蒂尔达—2”型坦克前装甲厚度的一半,也就是连英军一把装甲都无法击破。

既然德军对英军坦克束手无策,这些坦克就如同一把尖刀一样撕扯着德军防线,说它是尖刀其实也有些抬举,毕竟人家跑得慢。

隆美尔在回忆录里写道:“从15时30分到18时许,德军同数量庞大的英军坦克和伴随步兵激战,由于反坦克炮无法有效对付英军重装甲坦克,哪怕冒险近距离射击,也毫无效果,英国人迅速突破我们的防线,那些可怜的PaK36反坦克炮班大多成为炮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英军坦克跑得慢,但到了17时40分左右,所向披靡的英军坦克仍然掩护着超过一个团的兵力突入阿拉斯城区,企图撕开包围掩护友军突围。隆美尔急了,他作为军事主官如果拿不出成果而贸然违抗军令,大概率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情况一紧急,隆美尔脑瓜子一转,想出了主意,要不然说他打小就聪明呢。英军方面,如入无人之境的坦克方队这会也有点飘,没什么方向感的英军大有往柏林突击的意思。突然,一声炮响传出,英军坦克群挨了一发炮击。

从坦克废铁需要多久,答案是只需要一发FlaK18式88毫米口径高射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兵回忆录》:德国88毫米高射炮的高低机及方向机均安装在炮架右前方,炮手可以一面操纵瞄准器,一面控制方向机以锁定目标。之后,装填手就打开炮栓装填炮弹。
炮弹装填有两种方法:一是装填手把炮弹直接放进炮膛中;另一种是放入炮尾左侧的辅助装弹匣,进行自动装填。装填完毕把炮栓关上,一拉发射杆,炮弹就呼啸而出。

根据上面的公式计算,88毫米高射炮所用的穿甲弹是37mm反坦克炮弹的两倍,完全可以贯穿86毫米厚的装甲,战局顿时发生逆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88毫米高射炮有一个十字形底座,正常射击时,底座上的4个固定桩被深深地打入地面,以便承受高射炮开火时产生的巨大后坐力。该炮可以发射高爆弹、被帽穿甲弹和烟幕弹。高爆弹重9千克,初速每秒820米,穿甲弹和烟雾弹则重9.5千克,初速800米/秒。

英军也万万没想到防空炮可以这么玩,猎人与猎物的角色发生了反转,扎堆的英军坦克变成了活靶子。这种德国克虏伯公司的杰作,战斗全重5.5吨,可360度调整角度的防空炮成功改变了战局。

英军没有配置这种防空炮吗?也不见得,武器能发挥出多大的作用完全取决于使用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抗议,贵方破坏了战场规则。”

当英军的坦克变成废铁后,英军最高指挥明白在阿拉斯无法成功完成撤离。随即,他们转而向敦刻尔克撤退,英军的海军力量依旧保存完好,由英国海军掩护英法军队撤往英国将是最好的选择,这就是二战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打了胜仗的隆美尔让通信兵打开电台,开始向总部发送战况。由于隆美尔打仗过于激进,所以德军总部也时常担心这货会不会过于上头。为了避免上司掣肘,老隆打仗是常年关闭电台的。

只要一打仗,隆美尔那头就是“您所拨打的用户不在服务区”。这让德军总部也十分无奈,索性这厮的战绩向来不错,也就避免了被送上军事法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完战报,希特勒也后怕得够呛。他也想不到英军会配署如此先进的坦克,为了保存实力,他命令德国部队在攻到敦刻尔克郊外后停止前进。

我们无法评价这一决定,至少在后世看来,这导致了英法三十万人撤往英国,保存了有生力量,为反攻德国做了伏笔。但是如果接着往下打,谁胜谁负还未可知。

极为有趣的是,被俘的英国坦克兵抱怨德军不讲武德,用高射炮打坦克。一位德国军官开玩笑说:“你们的坦克也把我们折腾得够戗,贵国的马蒂尔达居然把前装甲弄到78毫米左右,这也违背战场公平,因为我们坦克的装甲厚度只有20多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