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温《阿甘正传》,或因生活总需要不断地调解,缺什么,就去找寻什么。往往人类最珍贵的一些品质,在现实生活中,却似乎很难拥有。电影,却将此做得足以让所有人感动。

电影《阿甘正传》的内涵太多,个人的、国家的、种族的、历史的……都重叠在一个主线上,像阿甘所形容的景色一样:“就像山间的湖水,那么清澈,就像有两层天空,一层叠着一层……”

影片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于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强不息,最终“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顾,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

虽然导演让电影的精神看起来更偏向于美国右派传统主义,以商业电影的价值观,迎合了主流的思潮,但阿甘的精神塑造,在很多细节上,那裹上了糖衣的正能量里,也依然掩饰不了其中深深的苦涩。

轻盈的羽毛就像是不可预定的人生,飘向哪里不可知,也或许,一切事物,就该这样,在偶然和必然中,一切顺其自然。

爱,不是索取

就像阿甘对待爱情的样子,现实中,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他从头到尾,爱得都那么纯粹,那么真诚,不受一点外力影响。有多少智商在线的现代人,羡慕着被爱的詹妮。

一直在想,如果,现代人在婚礼仪式上,将千篇一律的誓词:无论疾病还是健康,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或任何其他理由,都爱他(她),照顾他,尊重他,接纳他,永远对他忠贞不渝直至生命尽头?

改为:无论疾病还是健康,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或背叛、逃离、堕落、放纵、吸D、染病,都爱他(她),照顾他,尊重他,接纳他,永远对他忠贞不渝,直至生命尽头?

试问,还有多少人,愿意踏上那婚礼的红地毯?

毫无疑问,那个没有说明白的“任何其他理由”,或者说明白了的“无论疾病或贫穷”,在现实中,已经毫无悬念地摧毁了无数的爱情和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爱,到底是怎样的?阿甘说:“如果你想要什么,我就在你身边。”

他用行动诠释了“爱,不是自私地占有,而是无私地给予”这个道理。

作为旁观者,难免为他感到心疼。詹妮直到生命的最后,似乎都没想过阿甘需要什么,这也造成他的真诚,似乎并没有得到公平对待,想来也只有阿甘能感受到其中的满足。

聪明人似乎总要受那多出来的智商折磨,不停地思考计算,权衡利弊,而智商只有75的阿甘,显然不具备自私的能力。

别又说这是什么输出美国文化或价值观,其实,在我们东方传统文化中,也一样有“己之不欲、勿施于人”、或“难得糊涂”,或“大智若愚”等等相同的处世哲理,只是能领悟参透其中奥妙的人,实在不多罢了。

阿甘爱詹妮,他说因为你是我的女孩,因此,我能忍受你的逃离、背叛,我可以忍受孤独,默默守候。专注,在他的爱情里,发挥到了极致。

直到最后,詹妮染上了未知病毒(美国最早在1981年发现五例未知病毒患者,1982年才命名为艾滋病。)在生命的最后两年,终于接受了阿甘的爱。

不免使人疑惑,詹妮到底爱阿甘吗?我想,更多的是感动吧!

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感动真的不是爱情,但也可以成全,这事,常发生在男人身上,而女人们常误以为这是爱。

詹妮只是对阿甘的真诚,做了她唯一的一次回应。毕竟,阿甘是这个世界上待她最好的人,每次见面都带巧克力给她, 每次她被人欺负,想也不想就冲上来将人暴打一顿,他是她心里,是唯一信任的港湾。

詹妮代表了美国左派人生,她背了一切不幸的锅,当然,改编完全背离了原著(在小说里,抽大麻的,是阿甘;因为抽了大麻而滥交的,是阿甘,最后舍不得名声而忽略爱情的,还是阿甘),电影里詹妮用叛逆的方式,来逃离童年梦魇,她生了孩子,直到生命最后时刻,才联系阿甘,但如果她没有生病呢?

阿甘因詹妮的离开,生命完全失去了归属感,他跑了三年两个月又14天16个小时,最后,他累了,不想逃避了,那是毫无意义的事,于是,他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孤独,包括詹妮。

“你得丢开往事,才能不断继续前进。”

导演设计了完美的阿甘精神,但也把阿甘最后的困惑和迷茫,完全丢还给了观众。

悲伤

“我不知道是妈妈说得对,还是丹中尉说得对,我不知道是否我们每个人都有注定的命运,还是我们的生命中只有偶然,像在风中飘,但我想,也许两者都有吧!也许两者都同时发生着。”

看了很多影评,都认为阿甘代表了美国传统右派精神,与詹妮的价值观是对立的存在。但其实,阿甘自己给出了答案,他个人做的那一切,都是被动的,他所有的成功,只是当下主流价值催生的产物,而且,是带着讽刺意味的,用他75的智商。

跑,是因为詹妮和妈妈叫他这样做:“你若遇上麻烦,不要逞强,你就跑,远远跑开 。”将获得的勋章送给詹妮时,他说:“我能得到它,都是因为做了你叫我做的事。”詹妮说她想成为琼·贝兹那样的歌手,问阿甘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阿甘说:“什么意思?难道我以后不能成为我自己吗?”

是的,他知道自己智商不及格,但他信任妈妈、詹妮、布巴,丹中尉,他愿意信服爱他的这些人,愿意用自己的努力,不去让所有人失望。

有人说,阿甘的妈妈是种族主义者,因为她用了三k党首领内森·贝福德·福瑞斯特作为阿甘的名字,或者,阿甘是传统的坚定维护者,这种解读是没法真正理解电影的,就如他的名字:“妈妈说这名字是提醒我,我们会经常做一些并没有意义的事。”如反战一样,妈妈在反对种族歧视。

阿甘对布巴的友情,就能看出他绝没有种族观念,更是一位和平爱好者,追求平等、自信、独立。

妈妈说:“你们看什么呢?没见过小孩子戴脚支架吗?不要让人说他们比你强,福雷斯特,如果上帝要让人人都一样的话,他会给每人一双脚支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校长质疑阿甘的智商时,阿甘正坐在门口,这位睿智的妈妈处处表现了对孩子尊严的维护,哪怕要承认阿甘智商的问题,她也这样说:“他可能反应不太慢。”就算这只是一句电影台词,但也不得不感动到点个赞,超赞。

“做傻事的才是傻瓜。”妈妈这样告诉阿甘。看过一句相同的名言:“在没得到你自己的允许时,任何人都不能鄙视你。”阿甘的妈妈深谙这个道理。

树立人格信心,母亲的认可,是我们每个人最重要的力量来源。

人生没有平白无故的成功,更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爱,一切都有迹可循。詹妮给了阿甘童年的陪伴和理解,还有鼓励,阿甘则用一生来爱这个女孩。

妈妈说:“从一个人穿鞋子的品位,就可以看出很多东西。”阿甘希望能拥有一双像黑人妇人那样的鞋子,他认为这样的鞋子穿起来肯定很舒服。可是女人却说:“我的脚很痛。”

这个世界并不像阿甘看起来的那样简单,表面的华丽,并不能代表繁荣轻快与幸福。当阿甘穿上詹妮送给他的鞋子时,他内心的苦楚迷茫与无助,经历过的人,恐怕都能够深切理解,而那滋味,何止用脚痛来形容。

乐观

詹妮问阿甘:“你在越南害怕过吗?”

阿甘说:“是的,我不知道(停顿,回想着),有时雨停的时间够长,就能看到星星……那感觉很好;就像太阳下山前,余光照耀着拉巴特湾,海面闪闪亮光……还有在沙漠里,当太阳升起,我不清楚哪儿是天,哪儿是地,真是美丽。”

永远保持住希望,不管是在生死存亡的绝境中,还是在困顿迷茫的盲目奔跑时,一样能感知世间美好的存在,纯情而乐观的精神,在现实主义者的眼里,是带着浪漫色彩的,甚至是不能理解的理想主义,但若拥有它,这个人的心境将会是多么的美好。不让自己在坏的情绪中沉沦触底,保持与自我和解的能力,这能力真不是谁都能够拥有的。

心理学家用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情商,其实比智商更重要。智商不高而情商较高的人,学习效率虽然不如高智商者,但是,有时能比高智商者学得更好,成就更大。因为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勤能补拙。

就算阿甘不打乒乓球,去做别的事情,我想,他取得成功的几率也是比一般人要高。我们也有这样的影视剧人物,比如《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或者是《人在囧途》里的牛耿……

就因如此,阿甘也并不是不懂得热爱,他说:“你为什么不爱我,詹妮,虽然我不是很聪明,但我知道什么是爱。”

有人说詹妮是因为自己不幸的童年,以及不断地逃离背叛,觉得自己不配得到阿甘的爱,或者是因为追求自己的梦想,所以才选择离开,去成长最好的自己,这种解释都太牵强了。

现实让我们懂得:爱一个人,是藏不住的,除非不爱,才一切靠演技。

阿甘在詹妮的墓前,痛苦的思念,他想要寻求一个人生的答案,不管是注定,还是随风飘的偶然,似乎都是自己无法左右的命运。就像一片羽毛一样,他从来就没有真正在生活中,着陆,靠岸。

我们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哪怕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人生终究是苦是甜,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爱,不是自私地占有,而是无私地给予,并一直专注着,你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