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几年,随着产学研结合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实习工作稳步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一些高校还存在着对实习工作重视不够,实习经费投入不足,实习基地建设不规范,实习组织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通过实践环节,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实习生应更加重视教育实习工作

教育学实践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使受训者了解学习实际情况,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综合运用到小学教育教学中,提高从教能力。出于种种原因,部分实习生对教育教学的专业化不够重视,认为实习的主要任务无非就是给小学生上课,难度不大。

或者是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平时的角色近似于班主任的助手,帮助批改作业;还有一些学生觉得日常课程太多,可以借实习的机会放松一下。大学生对教育实习从思想上对其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其在实践中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继续提高实习人员的教育教学技能

学生自身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是他们能够较好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的前提。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反映,一些实习生的教学技能还有待提高。现在的本科师范生与以前的中专生相比,在学科教学理论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不善于把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学好知识过于刻板,在实践中却忽视了理论知识,模仿优秀教师。与此同时,在课堂组织、语言组织、书本写作、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实习时间不够

但在我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实习时间约为6~8周,多达10周,专科毕业生约为4~6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果要实习人员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就很难。探索教育实习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充分的实践是这个过程的必要条件。

4、缺乏职业认同,自我定位不准确

实践是影响师范生专业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导致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面对所学专业;实践中不能认真开展教育实习工作。也有一些实习生对自己在实习中所扮演的教师角色认识不清,不能从学生的实际角色转变为教师的角色,对实习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5、缺乏经验,与实习学校的老师、学生沟通不畅

大多数高师院校在实习前很少对实习生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性的活动能力培养,而实习前的训练又过于简单化,导致实习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经验不足。另外,实习生本身还是学生,在实习之前没有太多地接触社会,对生活的体验比较少,体验浅薄。当实习生时,在实习学校里无法很好地处理一些社交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实践者需要不断地自我觉醒,通过身体在场、理性地参与来推动实践的发展

1、积极吸收实践课程中的实践知识

一是开设实践核心能力培养专业核心课程;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未来五年发展的要求,学校应开设系列专业核心课程,并建立以教师核心能力为主轴的高支持性课程体系,以提高职前教师的专业水平。

2、案例教学中的切身感受和实践知识

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所具有的“尚未言明”、“难于言传”、“尚在沉默”的知识,则是实习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这一隐性知识可以使教师作为认识主体,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接触外界的实践过程中,验证已有的经验,并对其进行深刻的认识、归纳、分类和诊断。怎样才能帮助职前教师发现和获得实习类的隐性知识?要转变教学理念,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增强教育理论的实践性,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提高教育实习的主体性和认同感

实践教师构建以自我发展为导向的实践目标。在胡塞尔看来,人是有理性的,并在无声中追求理性,或者公开地追求来自人本身,表现于人本身,并依照本质必然自觉引导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

实践中的教师应明确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发展的方向,以实践作为未来教师职业的起点,自主构建教育实践目标。独立的实习目标需要将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相结合,从自我发展的需要出发,形成教育教学能力素质目标。

一方面,学校需要给实习教师留出自主的空间,实习教师有设定实习目标的主动性,可以摆脱被安排、被强迫的局面;二是学生需要充分了解自己。在教育实习中,实习教师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独特性、差异性、成长性,具有主动的实习责任,并能够履行主责义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构建实践社区,提高教育实习的成功率

一是情境参与、磨炼实践教学。人类并非抽象世界之外的存在,也不是处于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的状态中的人,而是处于一种可由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发展的现实人。以实践性汇报、个案研讨等形式,指导教师和骨干教师共同开展实践能力培养活动。二是克服模仿刻板,在创造中超越自我;模仿教学成为培养实践者的有效策略之一。

5、以体验为导向,以体验为本

“吾日三省吾身”是人类修身的基本准则,也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思考是一种内隐思维活动,也是一种外显探究行为,它旨在促进实践的合理性,使个体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思考;思考是一种发问,是一种主动的、持续的、细致的思考。

相对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社会日益复杂,单凭个人的狭隘经验教学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他们需要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的实践者。通过反思而形成的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变化,能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改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时间如水,岁月如梭!突然之间,我们就要毕业了。后路虽然我憧憬无限,但也有一些迷茫。但是向前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岁月的流逝也让我成长,未来的生活和工作的艰辛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认为成功是学识与汗水的结合,是勤奋与机遇的相遇,让我用心来构思蓝图,用双手来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再树一面渤大学生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