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种昂 6月21日,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了关于对《青岛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这份公开征求意见的规划稿勾勒出了未来15年青岛城镇化蓝图:培育一个城市主中心、三个城市副中心和四个战略节点,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型城镇空间形态,打造世界知名的青岛都市圈。

青岛的竞争压力明显上升

这份《规划》分析了青岛这座副省级城市当下发展的问题与短板。首先,青岛人口流动活力不足,劳动力结构性短缺。

人口流动以近域流动为主,对市外人口吸引范围集中在胶东经济圈,辐射半径小,影响力较弱。对年轻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户籍迁入以居住落户和亲戚投靠为主,人才引进落户占比不到三分之一。随着创新发展对年轻、高素质劳动力需求激增,人口与产业协调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其次,尽管青岛以工业立市,但存在“产业发展动能不强,全国竞争力仍较弱”的问题。《规划》指出,青岛工业增长趋缓,产业集聚区存在布局分散、产业层次不高、集群效应不明显、 同质化竞争等问题。部分民营企业缺乏自主品牌、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经济首位度为 16.96%,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12 ,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不够突出,面向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有待提升,参与国际分工的层次有待提高。

同时,青岛还面临着交通路网衔接不畅,资源环境约束明显,南北与城乡差距依然较大,规划布局统筹不够等诸多短板。并且,青岛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

《规划》分析指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在重塑国内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沿海城市提出挑战,面对国内发展南北分化、内陆城市加速崛起的新态势,青岛面临发展不转则衰、不快则退的竞争压力明显上升”“经济全球化遭遇诸多阻碍,国际经贸规则重塑,对城市全面开放提出更高要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各类矛盾风险进入高发易发阶段,对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提出更高要求”……

问题、短板与挑战,倒逼着青岛这座叠加了诸多政策机遇的北方沿海城市开始做出新的调整与规划。

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8%左右

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规划》显示,未来,青岛将持续扩大外来人口集聚规模——顺应人口流动规律,畅通产业就业聚人、优质服务引人、优美环境留人三大途径,积极吸纳外源性劳动年龄人口。

同时,有序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向城镇集聚,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加大新生中小城市培育力度,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稳定居住就业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

为此,青岛将放宽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建立按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的管理制度,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增强流动人口长期留居意愿;以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为重点,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未落户常住人口,建设福利平等、机会公平、全龄友好的包容性城市;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加快户籍变动与农村权益脱钩,促进有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自愿和放心进城落户。

按照规划,到2025年,青岛市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乡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其中,非户籍常住人口市民化质量显著提高。实施更加积极、更为包容的人口集聚策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8%左右。

谋建世界知名都市圈

在城市布局上,青岛将打造环湾都市现代化中心城区——统筹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和城阳区发展,强化总部商务、金融贸易、创新创意、时尚消费、文化交流等核心功能,打造新时代引领青岛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主城区。同时,青岛将坚持聚湾强心、主辅联动,打造与主城区协调发展的黄岛、即墨、胶州三大副中心城区;重点建设蓝谷、董家口、姜山、南村四大功能性战略节点。

未来的区域竞争不再是单个城市之间的比拼,而是都市圈之间的较量。《规划》提出,青岛将发挥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协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打造世界知名的青岛都市圈,共建胶东经济圈,进一步增强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竞争力。

根据《规划》,将提升青岛都市圈辐射能级,促进青岛、潍坊、日照和烟台海阳、莱阳等率先同城化发展,推动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建设经济发达、生态优良、生活幸福的现代化都市圈。协同建设立体交通体系,畅通青岛中心城区与海阳、日照、高密等周边地区市域(郊)铁路联系。促进青烟海洋经济、青潍临空临港经济、青日循环经济产业协作带和交界地带融合发展,规划建设青岛—潍坊临空临港协作区、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同推进功能平台开放,联动共建土地资源、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节能减排等同城化交易平台。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共享,推动医疗保险无障碍转移接续。

在更大范围上,青岛将全面提升城市的开放创新功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国际化创新城市和宜居宜业品质湾区城市,打造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放大青岛黄河流域港口门户优势,推进与沿黄省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力打造东联日韩、西接亚欧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种昂经济观察报记者

深度调查部资深记者
关注石化、钢铁、机械制造以及山东地区区域新闻报道,擅长公司新闻分析、人物特写、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