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陕西西安一位新郎接亲时被新娘要求当场写代码的事情,受到媒体舆论关注。新娘的要求是,短时间内新郎需要用代码编写出“一颗红彤彤的爱心”,当然新郎也是不负众望,5分钟内便完成新娘的考验。按照新娘的说法,新郎是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出题”是想提醒他“不要忘记吃饭的手艺”。

这幕接亲图景之所以会被媒体舆论关注,除却新郎的学历背景和游戏深度,更重要的是,它比起那些粗俗不堪的婚闹戏码确实显得很温和。至于新娘来讲,比起她直言的“现实主义”,更多的目的还应该在于仪式感的具体呈现。

甚至从婚礼的进程来看,即便考验环节是随机的,但对于新娘而言,应该还是比较有预见性的,起码从可操作上来看,她相信新郎是可以搞定的。于此就随机性来讲,也只是就发生秩序而言的,而回到具体考验中,还在于现实和浪漫的巧妙弥合。

然而就媒体舆论的催发来看,其实还是基于学历背景和游戏深度而起的,这使得“婚闹高级感”其实还是没有完全摆脱世俗那套审视标准,就好像“婚闹”也要分出三六九等才好。从这个层面上而言,媒体舆论关注“清华博士接亲被要求现场写代码”这件事情本就很世俗。

因为过度关注新郎的学历背景和游戏深度,本就意味着仪式感本身被严重忽视。并且也无形中筑起“婚闹高级感”的围墙,就好像只有学霸的婚礼才更符合浪漫的底色,而对于更多玩不起游戏深度的新人,只能被看成是庸常的存在。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婚闹本身并不绝对反感,只是对于那些相对粗俗并会破坏仪式气氛的行为感到失望和厌恶。从这个层面上而言,只要婚闹适可而止,不走向低俗和卑鄙,那么就应该被应允。

不得不承认,人们对名校学历始终是趋之若鹜的。在这个问题上,把名校学历看成进击工具的人还好,最怕的是把名校学历看成背景的人,不仅想硬吃名校学历的红利,还认为名校学历是全能的。

说实话名校学历作为进击工具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名校学历取得的过程,它本身就值得去追逐。因为从进击资源的获取及进击可能的达成上,名校学历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利好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事新娘之所以玩这么一把,一方面在于婚礼仪式感的趣味性,一方面也在于巧妙达成世俗意义上的“凡尔赛”。因为谁都清楚用代码写出“一颗红彤彤的爱心”,跟“不要忘记吃饭的手艺”本就关联不大。因为从考验工作能力的角度看,这并不是一道好的面试题。

另外婚闹作为婚俗的一部分,本应该是偏喜庆氛围才好,但是就现实的婚闹图景来看,别说营造喜庆氛围,就是能正常的让婚礼进行下去,也总是不那么容易的。尤其在一些民风不怎么开化的地域,只要不闹出是非,新人只好硬着头皮接纳。

毕竟新人碍于情面不太好撕破脸,但是从直接的观感来看,那些粗鄙的婚闹放在任何人身上都可能是无法忍受的,其中有的是风俗的不开化,而有的是纯粹性的恶搞胡闹。但无论哪一种情况,对于婚礼仪式感都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基于此理解不少新人对婚礼仪式感的不感冒,大概也就更为容易。普遍来讲世俗的婚礼仪式感都是新人为满足家庭存在感而被迫涉入的行为,因为在仪式感背后,不仅存在新人社会关系链条的重构,还存在各自原生家庭社交关系的打通,在这种较为疲累的现实下,如果婚闹再要不讲武德,婚礼仪式感简直跟用刑无异。

所以比起追捧“婚闹高级感”,最为紧迫的事儿应该是如何营造“婚闹尊重感”和“婚闹界限感”。虽然这些问题时常被提调,但是真正改变起来确实不那么容易。就比如“婚闹尊重感”来讲,不同的地域约定俗成的界限也不一样,所以导致没法去针对性的约束。

至于“婚闹界限感”,其实算“婚闹尊重感”退一步讲的结果,也就是不尊重新人也可以,但要注意界限,也就是在不突破底线的情况下,不尊重只要不上升到撕破脸的地步,怎么闹腾都好像也是被默许的。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清华博士接亲被要求现场写代码”更应该被更平视才对,也就是除却看到学霸的影子,更要看到婚闹适度的状态,也就是“婚闹高级感”并不重要(甚至也只是幻象),毕竟婚闹的喜庆化和适度感才更应该被提倡和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