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上刷到各种视频,熊孩子给游戏充值的新闻依旧层出不穷。依旧是家长为了图省事儿拿手机打发孩子,结果就这么被孩子打发了钱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想我们小时候,支付只能用现金,每次打开钱包都能一眼扫到还剩几张票票。

每次花钱都会看到钞票从自己手里递到其他人手里这个令人痛心的过程,这一周过去花了多少钱,脑子里一般都能有个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来看这几年,移动支付不断发展,生活确实便利多了,但是对于现在的小孩子金钱观的培养来说,却不是一件好事。

金钱变成了抽象的数字,线上的648礼包不过是手指一动的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小孩子来说,之前跟爸妈要钱的时候还要说清楚理由,等着爸妈掏钱,终归有个过程。现在的数字支付刷脸,喊一句爸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手机面前一晃就行了,甚至有些家长连刷了多少钱都不清楚,等发现自己负债累累了,才想起打孩子,骂游戏公司骗走了血汗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种情况,国家也在尽力控制,已经发布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中很清楚的规定了“8岁以下不能充值,8-16岁月充值上限200,16岁以上未成年月充值上限400”。对于游戏公司有了分年龄段的明确约束,能收多少一目了然。

比如腾讯王者荣耀现在的防沉迷系统做的就很好,实名认证后不仅限制了账号的充值上限,还规定了游戏时间,每天2小时强行踢下线,就算家长不在也能帮助管管孩子。

小朋友,学习要紧,等以后挣了钱再来耍游戏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今年6月1号正式实施的新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其中也非常明确地提到家长应尽的责任:“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提高网络素养,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监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有规定,游戏公司有限制,但是归根结底,还是靠家长负起教育的责任,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好孩子的童年。

孩子喊刷脸之前起码看一眼刷的是什么;多关心关心孩子在干嘛;没事儿少刷手机,多带孩子出去溜达溜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往好处想,保护孩子就是保护全家的钱包。万一万一,真的没防住,也别着急打孩子,游戏上有消费记录,现在基本都是可以退款。

家长们多上上心,多点责任感,就能少点麻烦,让孩子的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