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历史故事表面,从宏观的社会视野来讨论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

更多文章尽在“启蒙时代的余孽”,喜欢就点个赞、加个关注吧!

要问美国政治界最引人注目的事情是什么,甭说,在大街上找10个人,9个人都会回答你“美国大选”。每过4年,美国人就要进行一次这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美育文化活动”。大选看似是种严肃的政治程序,实际上其更类似于一个激发政治热情的按钮,当这个按钮被摁下后,美国人民就暂时远离繁杂的日常事务,进入政治世界,把平时没机会说的政治话题摆到台面上,一起进行一番热烈的讨论。政界也会围绕着各种重要议题进行斗争与妥协。其中的名堂更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拿去年的大选来说吧,在整个大选过程中,各种丑闻、爆料、 阴谋诡计层出不穷,民主党被怀疑操纵选票、共和党对拜登进行人身攻击、特朗普确诊新冠,最后还来一出共和党选民袭击国会山,信息密度都快赶上蜂窝上的孔了。各种大新闻让人目不暇接,也让世界人民着实看了一出念念不忘的大戏。

不过,20年大选的剧情看似跌宕起伏,但总体而言还是严格遵循宪政程序的,其中大部分所谓黑幕爆料基本上都是竞选策略,而非确凿的真相。最后的结果也较为公平,获胜者拜登不仅获得了大部分选举人票,选民的总人数也高于特朗普。而反观16年大选,希拉里获得了更多的选民总人数,但却因选举人票少于特朗普而拱手让出了总统的宝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20年大选暴露出美国的社会分裂,但纵观整个美国历史,会发现有两次大选挑起了更加残酷而凶险的政治危机。在这两次危机中,美国的立国之本——《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受到了挑战与质疑,是不折不扣的宪政危机。而这两次大选发生了一件现在看来匪夷所思的事——选不出总统。

1800年危机:多次平票的美国选举

美国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选举人应开列名单,写明所有被选举人和每人所得票数,计算票数。获得选票最多者如选票超出选举人总数的一半即当选为总统。如不止1人获得半数选票且票数相当,众议院应立即投票其中1人为总统。如无人获得过半数票,则众议院应以同样方式从名单上得票最多的5人中选举1人为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宪法

在制定宪法时,制宪者为了让总统这一职位体现出可以代表大多数人的意义,特地将总统必须获得半数选举人选票写入宪法;为了避免因平票而再进行一次耗资巨大的全国选举,制宪者将最终决定权交给众议会,由议员们在平票被选举人中选择总统。制宪者设计此条款的初衷是好的,但他们不会想到,仅仅过了13年,这一条款就将美国推向了分裂的边缘。

1800年大选中,最接近总统宝座的被选举人有两个:第1个是《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马斯·杰斐逊,第2个是纽约政坛的重量级政客阿伦·伯尔。要论资历、道德与能力,杰斐逊都远超于伯尔,但伯尔却是个标准的投机主义者, 他在国会中建立了强有力的选举组织,而且利用人脉四处拉票,最后其票数不但超过了约翰·亚当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这两位参加过美国革命的热门选举人,还做到了杰斐逊平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独立宣言起草者托马斯杰斐逊

按照宪法规定的流程,众议会将以一州一票的原则对两位选举人进行再选举。但在众议会选举中,搞笑的一幕发生了:议员们连续选举了十几轮,但两人始终是平票,于是,总统人选迟迟无法决定。

很多人看到这一幕估计会感慨:“老天爷发威了吧?票数怎么就这么寸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这并不是巧合,而是杰斐逊的政敌——联邦党人在使坏而已。

美国宪法虽然规定平票候选人要由众议会进行最终决定,但却没有规定如果两人众议会选举中继续平票应该怎么办。于是,联邦党人利用这个漏洞,提出如果美国进入无总统和副总统的紧急状态,那将由首席法官就任临时总统。

而此时的首席法官,正是位联邦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大法官约翰·马歇尔

正好,现在美国总共有16个州,联邦党人只要保证有8个州控制在自己手里,就可以操纵选举,通过长期平票令议会迟迟无法产生总统。到了次年总统就职日,总统的宝座就会因紧急状态落在首席法官这位联邦党人的手中。

联邦党人: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种卑鄙的行径,杰斐逊的支持者异常愤怒。他们决定用武力来报复联邦党人破坏政治惯例的行为。在很多城市中,支持者们已经组建好社团,准备在首席法官就职时进行武装起义。建国仅仅13年的新生美国,现在面临着分裂的危险。

为了稳定局势,联邦党领袖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令联邦党选举人全力支持杰斐逊,助他登上总统的宝座。杰斐逊是汉密尔顿的最大政敌,但由于杰斐逊的道德水平毫无指摘之处,而伯尔却劣迹斑斑,故汉密尔顿认为,两害相权取其轻,与其让国家陷入分裂,还不如将一个人品比较好的政敌获得最高的权力宝座。在经历过一番妥协之后,杰斐逊成功当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密尔顿

这一次因大选问题而产生的宪政危机最后被参与者们的道德化解,可以说结局比较圆满。但下一次的结局可不像这次这么好看了。

1824年大选:失败的胜利者

从19世纪10年代开始到30年代初,美国进入了罕见的“一党制”时期。由于本世纪初三任总统都是民主共和党,而联邦党人又因为主张对英国友好而失势,所以这20年里的美国政坛几乎全部被民主共和党所控制。在这种环境之下,总统人选几乎不再存在什么竞争,民主共和党的高层在大选年会直接选择一位颇有贡献的人士,然后将总统作为荣誉性职位奖赏给他。

名为“民主共和党”,却在国家内部搞出了贵族政治,也是没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主共和党的小算盘本来打得很精,但到了1824年,一个名叫安德鲁·杰克逊的政治楞头青出现了。

说他是楞头青,是因为杰克逊是少有的平民出身政客,不了解也不喜欢精英们的行为举止。但仅看他的履历,会发现这位杰克逊的过往经历十分精彩和惹人喜爱。

13岁时,杰克逊就作为一名少年通讯员,而参加美国革命。19世纪进入军队后,他率领联邦军队屠杀了大量印第安人,被当时的美国人当做民族英雄来看待。最重要的是,20年代的美国正处于金融危机之中,物价飞涨,但货币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大量底层群众为了获得生存所需要的金钱,不得不将家产抵押给银行,堕落成一无所有的贫民。而杰克逊出生于贫苦家庭,又以经济平等作为自己的政治口号。对于大部分受苦的平民老百姓来说,这位与自己出身相似、又能体谅自己痛苦的优秀军人,自然成为了值得托付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德鲁杰克逊

在1824年大选中,民主共和党精英层震惊地发现,安德鲁·杰克逊这匹黑马获得的选举人票不但超过了通过党内商议而决定的候选人约翰·昆西·亚当斯,甚至成为了这次选举中获得选举人票数最多的候选人。

遗憾的是,杰克逊获得的选举人票数没有超过宪法规定的半数。根据宪法规定,获得票数最高的候选人名单要再次被送到众议院,由那里的议员决定总统人选。

而此时的众议院领袖亨利·克莱是个崇尚精英政治的人。他瞧不起举止粗俗的杰克逊,并真诚地相信杰克逊的政敌能带领美国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在他的操纵之下,实际上获得了更多选举人票的杰克逊却因在众议院选举的失败而错失了总统宝座,变成了一位“失败的胜利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国会

1824年选举在美国历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其结果展示了美国选举制度的最大问题:胜利者不一定真的受到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因为宪法规定的选举制度为政客进行幕后的暗箱操纵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可以削弱人民的意愿,自行决定总统名额。

不过,暂时的胜利者不可能永远胜利。在此次大选之后,杰克逊与民主共和党彻底决裂,与其他志同道合的政界人士。组建了一个新的政党,并在28年大选之中报了一箭之仇。日后,杰克逊也因他在就任总统期间各种主张经济平等的政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总统之一。

他组建的政党一直续存到现在,并对美国政治界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这个政党就是鼎鼎大名的民主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任美国总统拜登就是民主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