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佛爷说

延迟满足和即时满足,哪个更能帮助人们坚持长期目标?人们通常认为,为了实现将来更大的目标,就要学会放弃眼前利益,追求即时满足似乎是一种短视行为。但研究发现,放弃即时收益或日常的乐趣,可能会让你难以实现目标。在追求目标的过程里增加更多当下的奖励,成功的可能性会更高。

延迟满足的重要性人尽皆知。为了实现将来更大的目标而放弃眼前利益的能力被视为关键。例如经典的“棉花糖实验”:能忍住不吃掉第一个棉花糖、稍后获得两个棉花糖的孩子,长大后积极的人生成就更多,包括在学业上获得成功和维持健康的亲密关系。

可是,即时的满足是否也能帮助我们坚持长期目标?为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五项研究,对449人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有学生、去健身房运动的人和参观博物馆的人。他们在调查中报告自己坚持长期目标的能力,以及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是否体验过即时收益和延迟收益。研究论文发表于《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公报》(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在一项研究中,我们通过网络询问人们年初制定的目标。大部分人的目标是为了获得延迟的、长期的利益,如晋升、还债或改善健康。我们问这些人追求目标的过程有多快乐、目标有多重要,以及制定目标两个月后是否还在坚持。我们发现,追求目标有乐趣的人在两个月后依然坚持的比例远高于认为目标很重要的人。

而且,人们高估了延迟收益对坚持目标的影响。我们问参与者在之后几个月里帮助他们坚持目标的因素是什么,参与者认为即时收益与延迟收益,即乐趣和重要性都很重要。事实是延迟满足对坚持的影响较小,主要在最初设置目标的时候起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在多个领域发现了即时收益比延迟收益更能影响坚持与否的规律,包括健身、营养和教育。一项研究中,我们测量了健身房里锻炼的人在有氧运动器材上锻炼的时长,问他们有多么关心锻炼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延迟收益)、锻炼有多好玩(即时收益)。更关心乐趣的人锻炼的时间比不关心乐趣的人更长,更关心健康收益(如保持身材)则没有影响有氧运动时长。

另一项评估健康习惯保持状况的研究也发现了同样的规律。我们在一家博物馆询问芝加哥游客享受锻炼的程度,以及前三个月每周运动多少小时。觉得锻炼有乐趣的人每周锻炼时间更长。认为锻炼对健康重要的程度与锻炼时长没有关联。虽然人们说锻炼既重要又有趣,但重要性并未影响其行为,有影响的是乐趣。

我们还询问了博物馆参观者的健康食物消耗状况,让他们评价绿色蔬菜的口味和重要性,并报告每周蔬菜消耗量。喜欢蔬菜口味的人一周吃的蔬菜更多,但认为绿色蔬菜对健康很重要并没有让人们吃更多蔬菜。

我们还在芝加哥大学的学生坚持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种效应。大部分学生学习是为了延迟收益,如取得好成绩,但如果课题有趣,学习也可以提供乐趣。我们询问在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习的学生,学习材料是否有趣、对于在课程上取得好成绩有多重要。在学习材料中获得更多乐趣的人学习的时间更长,但材料的重要程度与学习时间没有关系。虽然学生学习是因为重要,但重要性并未影响具体的学习行为。

利用即时收益让自己坚持下去

如何运用以上研究结论帮助人们坚持重要的目标?我们的另一项研究有四项实验,涵盖了800名学生及成人,得出了三种战略。

第一,在选择实现目标所需的行动时,将乐趣纳入考虑。例如,为乐趣选择重量训练,让在健身房锻炼的人做了更多练习。平均而言,根据乐趣选择的练习次数比根据效率选择的练习次数多出52%。因此,如果想更多地锻炼身体,就要找自己觉得有趣的健身课。如果希望在工作上获得成功,要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任务或工作环境。如果想吃得更健康,要从健康食物里找自己真正喜欢吃的东西制定食谱。

第二,在追求长期目标的过程中,给自己更多的即时收益。我们发现,高中生在写数学作业的时候听音乐、吃零食并且用彩色笔,持续的时间更长。即时满足会让困难的任务显得不那么像工作,更像是玩耍。听着音乐锻炼身体,或者在喜欢的咖啡店工作,让这项活动更有乐趣,可以帮助你坚持下去。

第三,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回想自己获得的即时收益。我们发现,与关注食物的健康效应的人相比,关注美味的人吃掉的健康食品多出约50%。追求目标时寻求过程中的积极体验,可以帮助你坚持下去。

设定目标是实现某项你想要的延迟收益的第一步。不过,放弃即时收益或日常的乐趣,可能会让你难以实现目标。在追求目标的过程里增加更多当下的奖励,成功的可能性会更高。

关键词:自管理

凯特琳·伍利(Kaitlin Woolley)阿伊蕾特·菲施巴赫(Ayelet Fishbach) | 文

凯特琳·伍利是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助理教授。阿伊蕾特·菲施巴赫是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行为科学及营销学杰弗里·布雷肯里奇·凯勒(Jeffrey Breakenridge Keller)教席教授。

蒋荟蓉 | 译 牛文静 | 校 时青靖| 编辑

《哈佛商业评论》联系方式

投稿及内容合作 | zhenminma@hbrchina.org

公众号ID:hbr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