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even哥哥Eleven弟弟 | 原创(关注我,一起交流成长的烦恼)

开始补看片子《零零后》,想从中窥见一些我可能面对的问题,以及面对这些问题时其他家长们的解决办法。

成长的记录真的挺难得的,而且这个片里跨度时间到了十年,真希望下一个十年他们能继续做,参考《人生七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摘录几句幼儿园小朋友在面对问题时的答复:

一 一:”我就喜欢自己玩,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 (幼儿园老师问她,你怎么不跟其他人玩时)

嘉阳:“我就跟大家说,大家先等一等。” (当大家不遵守秩序时,怎么办?)

昊天:“(跟老师说)你怎么不可以停一停啊,你想想小朋友要什么?“(上课离开座位去削铅笔,老师批评,生气了)

这些事发生在2010年左右,几位小朋友在同一家幼儿园学习时的事情,这几个小朋友现在应该已经在念大学了。在小学时,嘉阳和昊天进入了同一家国际小学,而进入到初中后,两人开始分道扬镳,嘉阳继续就读国际学校,昊天进入了传统学校,二人的人生努力方向自此开始不同。

这一篇着重想说说两位男孩的成长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阳

嘉阳妈妈说了这么一段话:“孩子他想要什么要的生活,尤其是我儿子,我觉得他很有主见,他知道他想要什么,他既然知道他想要什么,那他会做什么。因为如果他不做,那他得不到他要的,那后果也要他自己去承担啊,你有什么好焦虑的呢?”

这算不算是佛系妈妈呢?

在昊天沉浸在书海中,为中考做准备的时候,嘉阳有充足的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打球、运动从未落下,用孩子自己的话说,“如果我在传统学校里,我早就被退学了“。不知道是因为孩子适合这样的学校所以才会发展成现在的样子,还是因为进入这样的学校所以才发展成了现在这样的状态?

嘉阳在初升高择校的时候,选择项从美国换成了日本,家里没有阻拦,然而因为申请得太晚了,部分资料提交可能无法赶上申请时间,也许会延迟入学,这是否是一种遗憾?

嘉阳和昊天的这一段里大篇幅地讲了昊天的成长过程,而嘉阳的内容却较少,我其实还是挺想多看一些关于嘉阳内容的,因为他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大家眼中的”大队长”,小朋友们都听他的,那么必然会有他独特的魅力存在,从他的角度我也能看到那些受孩子们喜欢的同学的闪光点,可惜素材很少。

幼儿园里,大家对嘉阳的评价是,“他很酷,全身都酷”,“因为他有手表” ,拥有别的小朋友没有的东西,所以在群体中更具魅力?小学里,组织大家拍摄片子,他是导演,因为什么? 大家都能听从他的安排/调配/命令?

成长的点滴,最终汇聚成了一个孩子的品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昊天

昊天在初中后进入体制内的学校,在我看来是接受了家长的选择,并且这个选择是非常适合他的(家长的选择与付出?)。

用他爸爸的话来说,”体制内更看得清方向”,按部就班的生活让他游刃有余,孩子说”我很适合体制内的生活”,片子最后,在中考中昊天显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家里人都很开心,恭喜他。

我发现好像只要是在国内教育体系下的孩子家长们,都避免不了要给孩子补习,亲身上阵的补习。片子里面家长因为孩子做错作业,开始发脾气,实在是太有代入感了。

但这里面这片段给我的教训是,要多想一些。因为孩子作业没做好而发脾气,当时确实能让自己泄火,但是有没有想一想孩子对这件事情是怎么看的,这件事情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昊天说”他一跟我生气,我就觉得自己特别弱小,然后一点话语权都没有,根本就没法跟他交谈“。

在昊天这里,我还看到一个细节,爸爸在孩子小的时候,每周都和孩子定下这周的目标。拿一张A4纸,写下来这周需要做的事情,这个细节和我现在做的好像,看来我也要继续下去(多想一点,人家差不多十年前就在用这个方法,我现在竟然没有一点改进,是不是落后了?)。

这个小细节也是让孩子建立目标感,还有对目标完成了责任感,就像最后骑行西藏时昊天说的那句话一样:“不要去想什么温度、海拔、环境,只要把目标定好了,然后去完成它,你就可以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补充一二点

从这一集里能发现一个隐藏的细节是,昊天家里是全家参与进来的,而在嘉阳家里,只出现了母亲这一个角色,是否对于孩子成长,尤其是学习方面来讲,家人的参与/投入程度不同,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呢?

但无论对哪个孩子,我发现这里的小朋友们对自己认识程度都很深,都有非常清晰的目标感,而且会为了这个目标不断地努力去实现。这也让我更想要思考清楚,如何让Seven哥哥拥有这样的目标感,除了现在做的计划,还有一些其他什么途径可以去帮助训练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面这些有帮助到你吗,欢迎和我探讨,关注我,一起交流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