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832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在育儿道路上,相信很多家长遇过这种情况:宝宝正在玩积木,邻居家孩子加入后,家长夸别人家的孩子比堆得好,结果宝宝干脆推倒积木;

或者,宝宝觉得自己在游戏中失败,用哭闹宣泄不满。其实,这种情况就是孩子“输不起”的第一表现,俗称逃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儿童来说,这种“输不起”属于正常现象。孩子总是希望任何事情,自己都能比别人做得更好,而且得到周围人的认可。

但他们并不懂如何量力而为,以至于他们凡事都得争个输赢。赢了,欢喜自不必说。输了,就会产生各种不良行为及方面情绪。

他们可听不进去,诸如胜败乃兵家常事之类的大道理。长久下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会减弱。

01孩子输不起的原因

原因1、内在原因:失败的痛苦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自我意识,他们一般情况下,会通过观察、评价来认识自己。并且认为自己最棒自然就容不得别人优于自己。所以他们特别期待别人的评价或认可,因为他们会用这些评价来实现自我评价。

有了自我评价之后,他们的喜怒哀乐逐渐发展为:尴尬、嫉妒、骄傲、羞耻等复杂情绪。

主要表现为:“争强好胜”、“输不起”……这是孩子们成长的必经之路,因为,形成自我意识之后,他们会因为失败的痛苦,而出现生气、哭闹等行为。

原因2、外在原因:家长的不当行为

很多家长对自家孩子的期望太高,总用标榜型的话语表扬孩子,这让孩子常以“优越”自居,认为根本不可能会失败。

即使失败,他们也不愿接受或面对。也有家长习惯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用他们的优点反衬自家孩子的不足,这将会导致孩子过早地学会“攀比”。

尤其是家长的溺爱,会让孩子习惯以自己为中心,骄纵自大,导致他们听不进去别人的正确意见,也容不下他人比自己优秀。

孩子出现“输不起”的情况,就说明父母对待输赢的态度影响到了孩子。因为家长的不当行为使孩子面对输赢的参照标准发生了异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子兵法》中的这句:“胜可知,而不可为。”家长可以斟酌,意思是:胜利可以预测,但却不能强求。同理,家长可以预测孩子的成长轨迹,却不能强求孩子按自己规划的路线前行。

02对于输不起的孩子,家长如何引导教育

首先、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绪

从家长得知孩子失败的那一刻起,事情已经成了定局。家长即使再怎么责骂也不能改变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接纳孩子的情绪。

劝慰孩子:失败乃成功之母,不要一次定输赢,事无绝对。给孩子表达此刻心情的机会,充分理解孩子。帮助他们疏导并发泄出原本压抑的情绪,进一步引导孩子接受失败,并坦然面对失败。

其次、重在参与

有些孩子之所以“输不起”,只因为他们看重的只是某件事情的结果。一旦结果不符合他们的预期,他们就觉得难以接受。

对此,家长可以让孩子明白:只是暂时输给别人而已,自己还有发展空间,正所谓:胜不骄,败不馁。引导孩子学会关住自己努力的过程,以此,淡化结果给孩子带来的心理负担。

让孩子切身体会,机会多多,重在参与,没必要事事都得争个输赢。来日方长,眼前的失败仅代表过去,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理性对待生活中的各种成与败。

再者、言传身教

《孙子兵法》有云:先为不可胜——若想克敌制胜,必须先让自己处在不可战胜的地位,等时机成熟再攻克敌人。

反应在家庭生活中,就是家长凭借亲子关系让自己处在不可战胜的位置。因此,在面对“输不起”的孩子时,建议家长尽量别以牺牲亲子关系为代价,对其进行批评或指责。

本来,孩子失败了心情就已很糟了,家长再对他们横加指责,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还会让亲情岌岌可危。

说到底,孩子输不起只是因为心态问题,家长若能以榜样的形象,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成败。这样,孩子就会参照家长的做法,改善自己对待输赢的态度,从而做到拿得起放得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培养抗挫能力

家长在没把握解决孩子的问题之前,可以先调整自己的情绪,制造能够影响到孩子的有利环境,侍机引导孩子。

比如,面对“输不起”的孩子,家长可以在孩子遭遇挫折之后,让其独自面对,毕竟,对于孩子们来说,每一次挫折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因此,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必要的时候,为其提供适当的帮助。以此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育儿悦悦老师寄语:

面对“输不起”的孩子时,家长可以利用他们的好胜心,激励其成长进步。揭开输不起的深层次原因,引导孩子理性看待成败得失,并接纳孩子的情绪。

引导孩子关注努力的过程,消除过于注重结果带来的负面情绪,增强孩子的抗挫能力。以身作则地教导孩子,使其顺利度过“输不起”的心理难关。让孩子能够用自己的良好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