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随着抗日战争爆发,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加入到这场反抗日本侵略者,保家卫国的战争中,他们的目标纯粹且崇高,拿起武器,保护自己的家人,保护我们的国家。

在硝烟四起的战场上,他们不求军功,没有一点个人的私心,凭借着坚定的信念与满腔的热血英勇杀敌,只求能打赢每一场战争,将侵略者驱逐出中华大地。

当时的战场都十分残酷而混乱,将士们都基本没什么确切的杀敌目标,只怀着“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了”的想法,进行无差别攻击,这就导致很多人杀死日本高级军官而不自知,直到战争胜利后的调查中才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士伟就是其中一人,他在一场战争中击毙了一名日本师团长,43年之后才知道自己为抗战立了大功。

黄士伟是重庆荣昌人,父亲为同盟会成员,自幼就受到保家卫国思想的熏陶。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眼界的开阔,黄士伟幼时接受的思想不断在内心发芽成长,最终他做出决定,要去参军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是家中独子,他的决定受到了家里所有人的反对。纵使这样,在他16岁的时候,他还是踏上了参军的道路,并写下抗日出征遗书。

他父亲看到后,回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加入同盟会的初衷,不也是为了保家卫国吗?儿子现在的决定几乎和自己一脉相承,自己能有这样的继承人应该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自己怎么能做孩子的绊脚石呢。

父亲出于感叹自己儿子的报国之心,大有自己当年的风采,写了一首《勉子出征》为儿子参军杀敌壮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惊涛骇浪袭神州,锦绣河山沦逆流。破釜沉舟乘铁马,请缨抗日复金瓯。忧时应效范文正,生子当如孙仲谋。天下兴亡皆有责,岂图富贵著春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士伟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在三个月的时间里疯狂学习战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在当时,工兵最主要的技能就是安装地雷,和敌人进行游击作战。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内,黄士伟将自己安装地雷的技术练得炉火纯青,成为了一名过硬的工兵战士,为在战场杀敌做了充足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学校毕业后,黄士伟就投身到抗日战争中。凭借自己的过硬本领,黄士伟在战场上消灭了很多敌人。

1942年,黄士伟成为了中国军队的代理营长。同年五月,日本为阻止美国轰炸机借用江南一带的机场,开启了旨在摧毁机场的浙赣作战。

由日军中将师团长酒井直次带领的日本第15师团冒雨南下,一路攻占了诸暨、义乌、浦江等地区,直逼兰溪金华,要破坏那里的金华机场。为了阻止日军南下的脚步,我第三战区长官部决定运用大量炸药地雷来与日军展开游击战,拖延日军南下的步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26日,已经成为代营长的黄士伟接到上级密令,需要立刻前往,日军即将抵达的兰溪地区,进行埋雷作业。

这个任务非常艰巨,首先,黄士伟进行埋雷作业的地区不在我军控制线内,无法得到有效的的支援,并且当时驻守兰溪的军队为支援衢州已经开始撤退,可以说,黄士伟他们就是在孤身进行埋雷作业。

另外,日军即将抵达兰溪地区,时间非常紧迫,留给黄士伟他们的时间有限。并且此次埋雷作业不是小分队作战,而是要阻止大部队人马,这就需要大量的地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纵使任务如此艰巨,黄士伟还是毅然决然的接受任务,并且尽全力保证任务的成功,因为他知道如果真的失败了,他在远方的战友们面临的就是灭顶的打击。

当天晚上,黄士伟就到兰溪地区寻找合适的埋雷点,在渡过兰溪河时,他们把地雷放在竹筐里,用头顶着竹筐过河,避免地雷沾水不能爆炸。

在安装地雷的过程中,黄士伟发现一个小高地,他站在此处,发现是一个用望远镜观察兰溪地区的绝佳地方,他推测地方将领一定会站在此处用望远镜观察,射人先射马,炸敌就炸王。

于是黄士伟和战友在这片高地区域埋下了60枚4号甲雷,确保日将一来就送他西天。埋雷地区想好了,如何伪装成为了一个难题。

为了确保不会被日军发现,黄士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准备在敌军将要前来的很短的时间内再埋雷,这样就不会因为被翻过的草,由于时间过长枯萎,被敌军发现异常。

于是在28日,当敌军率大批人马经过时,日军出于对游击队地雷的畏惧,小心翼翼的观察四周的环境,并且将师团长酒井围在最中间。

这是日本明治维新建立陆军以来,第一个被敌军击毙的师团长,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1984年日本出版了《昭和十七、八年的中国派遣军》一书,详细讲述了酒井之死,作为功臣黄士伟在43年后才知道自己曾经立下了如此大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没有像黄士伟这样的,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无数将士,我们何来今天的美好生活。虽然他的这份大功劳迟来了43年,但是依旧不影响我们对他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