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则新闻让人倍感心痛,济南一个年仅23岁的女孩在宿舍自杀了。

“我不可能逃脱我爸的命运,我太害怕他了。”

“我累了,就让我歇歇吧,请不要救我。”

她留下一封长长的遗书,悲伤绝望之情溢出文字,但却没有怨恨这个世界,反而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温柔。她对舍友表达歉意,让所有人都不要为她难过,对给予她巨大压力的父亲,也反复说着“对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这样一个善良的女孩会无路可走?

羞辱式教育下的一场悲剧

在遗书中,可以看出父亲的语言与肢体暴力是推向她走向绝路的原因。

挨打就像家常便饭。她很小的时候仅仅因为不想洗头,就被父亲迎面一个巴掌,打得鼻血直流。

看不懂词典,找父亲问完还是不明白,失去耐心的父亲直接将字典砸了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令人窒息的是可怕的语言暴力和当众羞辱。“笨”这个字眼是父亲对她的高频形容词,即使考了全班第一难逃责骂。

压抑和恐惧充斥着女孩的童年,常常被吓到浑身颤抖,甚至尿裤子。

情窦初开的女孩在高三时谈了一段恋爱,父亲发现后,用非常肮脏的字眼辱骂她,甚至当众暴打女孩,这件事导致她两个星期没去上学。

大学以后,女孩想考研去大城市闯荡,而这与父亲要她考选调生的意愿相违背,女孩的决定再次遭到阻挠,父亲言辞激切地告诉她,“你爱怎样就怎样,以后别和我有来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件事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女孩说,她太害怕了,怕父亲发脾气,怕未来没有希望。

悲剧划上句号。

这场父女“战争”中,父亲“胜”了,女儿“逃”了,结局满含血泪。

在现实生活中,比起身体虐待,更常见的是语言暴力。

孩子失败,要责骂他;孩子成绩好,要泼上一盆冷水以防骄傲自满。

在羞辱式教育中长大的孩子,往往过于懂事。而“懂事”的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呢?电影《狗十三》中有一段台词:

“你看,这个孩子好懂事啊。”

“你怎么知道她不是害怕、沉默、妥协呢?”

羞辱式教育,以爱为名,却如同一把利刃,割得孩子遍体鳞伤,而在“懂事”的要求下,连喊痛的勇气都没有。

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该停止了

孩子的心灵十分敏感脆弱,摧毁这样一颗柔软的心有多容易?曾看过一位班主任老师的说法:

“摧毁一个孩子只要不搭理他就够了,三次打招呼无视后,他就会长久的低下头;让一个孩子变得自闭也很容易,只需当众狠狠地批评他。”

羞辱的杀伤力如此巨大,自尊被踩在脚下的孩子,会深深地觉得“我不行”;长期被忽视的孩子,终生都在抚慰严重缺乏安全感的内在小孩。

更让人担忧的是,那些长期处于压抑状态的孩子,在痛苦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突然爆发。

近些年,青少年因为家庭原因自杀的新闻屡见不鲜,不要苛责他们玻璃心,孩子的世界很单纯,爱恨都是一口气。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徐凯文曾提到,“一些青少年自杀,不是因为想杀掉自己,而是想要杀掉父母的孩子。”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深入人心,我们很难说服自己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是错误的、有私心的。

这就导致许多孩子在被父母羞辱式教育后,会转向自责,无法批评父母,只能自我攻击。

他们觉得被粗暴对待,确实源于自己的差劲与卑微。很多人一生都难以走出自卑的阴影,甚至难以建立亲密关系。

为什么羞辱式教育那么常见?

可能有很多种原因:

有的父母认为只有极为严厉的教育才有效果;

有的父母自己就是在羞辱式教育中长大的,延续了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也确实有一部分父母,会把孩子当做宣泄情绪的出口。

但无论是何种原因,羞辱式教育都该停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个孩子诞生在这个世界都应该是出于爱,语言暴力与爱的初衷背道而驰,不仅会将彼此的关系越推越远,更会给孩子留下难以抚平的心灵伤疤。

羞辱式教育这道疤,究竟该怎样治愈?

从“父母都是对的”中解脱出来

“打是亲,骂是爱”“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在我们文化中,承认父母是错的往往很难。

这就导致很多孩子即使被羞辱,也要用“父母是为了我好”来忍受暴力。

而事实上,即便是以爱为名的暴力,仍然是错误的,暴力的内核永远是伤害。

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

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父母也是凡人,他们也会犯错,我们承受了错误的养育方式,而这并非理所应当。

同时,要勇敢地表达自己观点和立场,通过理性沟通告诉父母自己的选择是出于何种原因,而不仅仅是回答“那就这样吧”“好吧”,只有直面矛盾才能平等有效地对话。

照亮人生的那束光源于我们自己

关于原生家庭这个热门话题,时下有两种普遍观点:

一种是原生家庭决定论,认为原生家庭对一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难以撼动的;

另一种则更为乐观,认为我们有能力依靠自身力量改变人生,后天的自我修炼才是决定性因素。

我更认同后一种观点,照亮人生的那束光正是源于我们自身。

将一切负面结果全都归因到原生家庭,等于放弃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太过遗憾。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力量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虽然无法选择出身,但“改变”在每一个当下都能够发生,人生的主动权始终在我们自己手里。

请相信,即使命运给了你一手烂牌,仍然有机会靠自己赢得漂亮。无论从何时开始改变都不晚,一定不要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