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欢

5月13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正谱、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司司长左常升、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李伟国、天津市副市长李树起等领导一行莅临大禹节水参观考察。在大禹节水党委书记王冲、董事长王浩宇等人的陪同下,王正谱一行详细了解了大禹节水辉煌的发展历程、深厚的企业文化。

王浩宇表示,公司两年内主办了首届中国节水论坛、第二届中国节水论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汇报了即将在天津市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节水论坛的筹备情况。

参观期间,王正谱主动询问关于“三农三水三张网”业务是如何开展的、如何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问题。

王浩宇介绍:“三网指‘水网’、‘信息网’、‘服务网’。以‘水网’硬件设施为抓手,依托‘信息网’的建设,保障水网安全运行24小时不间断的同时,收集农业种植生产端、市场端的数据,以‘服务网’为链接,通过水肥一体化、农产品质保等服务手段,对农业种植方案、管理流程等过程形成有效干预,使农户、企业、政府三方受益。这就必须要有一个中枢‘决策指挥系统’——‘灌溉大脑’体系。通过信息网链接的物联网硬件装备,感知水网要素,传输整编数据;‘灌溉大脑’搭建模型、运算分析、科学决策、控制水网,同时支撑社会化服务网,推动三网协同融合,主要应用于山东滨州市簸箕李引黄灌区量水及信息化项目及更多灌区与现代化农业项目。”

以“水网、信息网、服务网”三网融合技术和服务平台为主,大禹节水形成了三个“节水样板”,分别对应“三农三水”。即以“元谋模式”为代表的“农业节水”,以“武清模式”为代表的“农村污水”,以及“彭阳模式”为代表的“农民饮水”。

王浩宇对上述模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农业节水”方面,大禹节水不断扩大全国首例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投资的“云南陆良项目”;顺利推进了云南元谋县丙间灌区11.4万亩高效节水PPP项目,即“元谋模式”。该工程以高标准的“水网”、全覆盖的“信息网”和全过程的“服务网”为主要内容,建设输水主管32.33千米,输、配水干支管768.1千米,安装智能水表4933块。项目建设实现了“四省(省水、省肥、省时、省工)”、“两增(亩均增产、农户增收)”、“两提高(供水保证率、全民节水意识)”。

目前,“元谋模式”已经在云南祥云、宾川、新疆沙雅、甘肃天水、河北永定河洋河二灌区等地不断推广复制。

王浩宇还介绍了创新政府、社会资本和农民三方合作模式,支持乡村振兴,让农民更受益的EPC+O、EPC、PPP模式。通过科技创新与模式创新实现农业节水和高质量发展,为国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助力。

在“农村污水”方面,大禹节水在2018年实施了全国单体最大的天津市武清区农村污水处理工程PPP项目,即“武清模式”。总投资15.92亿元,注册资本金3.1852亿元,项目融资12.72亿元。项目对天津市武清区40万人302个村进行集中污水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武清模式”已在江苏省徐州市、甘肃省金昌市、天津市静海区成功复制、推广。

在“农民饮水”方面,大禹节水实施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农村饮水工程,从水源、泵站、蓄水池、管网到水龙头全链条实施了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彻底解决了4.3万户1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走出了“互联网+农村供水”的“投、建、管、服”的“彭阳模式”。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国进行推广复制。

在武清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调度中心、水质检测室参观时,王浩宇还重点介绍了智慧室、智慧信息终端产品室的高效节水灌溉智能化工程建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智能水表、测控一体化闸门等硬件产品。其中智能水表已经成功应用到元谋县丙间灌区11.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测控一体化闸门完全由公司自主研发、拥有知识产权并成功应用到河北永定河洋河二灌区等多个项目,这些项目为当地获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王正谱一行领导对大禹节水始终聚焦“三农三水”,并取得优秀业绩表示充分的肯定与赞赏,对大禹节水多年来服务于乡村振兴所做的工作表示高度的认可。希望大禹节水不断进行模式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期待大禹“武清模式”等更多大禹模式在全国得以复制、推广,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编辑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