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圳与香港毗邻,联系紧密。(大公报)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日前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称,将与包括深圳市等广东省市政府签订协议,让香港公务员到内地“挂职”交流。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上月在立法会指出,港府正与内地部门商讨加强香港公务员培训,包括让公务员到内地单位“挂职”一段时间,以便观察学习。未来希望引入规定,要求公务员必须在三年试用期间完成内地的培训课程,才获长期聘用。笔者认为,这是推动香港融入大湾区一项突破性的重要举措。

自从中央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到两年前推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今年三月全国人大通过《十四五规划纲要》,香港社会各界逐渐形成共识,融入大湾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香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现在最关键是要解决如何融入的问题,过去几年,坊间讨论的焦点,主要是如何发挥“一国两制”、两种关税区、三种货币的优势,如何突破各种体制和人为障碍,实现大湾区经济和市场一体化问题等等。诚然,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建设大湾区就可能徒有虚名,但这些都属于技术问题,更加重要是人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克服各种认识上、心态上的障碍,进一步提升大湾区“9+2”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效率,特区政府安排公务员到大湾区政府部门挂职的做法,就是从人的问题入手,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以笔者所知,特区政府公务员有不少途径可以学习和了解国情,例如与内地不同机构合办各类国情班的做法,已经持续多年,有一年笔者参加新闻界国情班到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学习,刚好遇上一个特区政府公务员国情班结业要离开。不过,国情班通常只有短短一周左右,多讲宏观国情。笔者接触到的一些公务员,真正了解内地政府架构和运作的其实不多,简单如省市县政府官员与中央各部门官员的行政级别、从属关系,都搞不清楚,连一些政府部门的正确名称也常常弄错,而这些只不过是国情的基本常识。毕竟,香港特区政府和内地省市政府是“一国两制”,无论体制上、架构上、运作上,还是文化传统上,都有很大不同。到内地挂职,参与政府部门的日常运作,成为内地公务员队伍一分子,不仅上述提及的那些国情常识会自然而然变得熟悉,而且也会更容易理解内地政府决策的理念,对内地政治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北上挂职公务员回到香港特区政府之后,如果需要与内地相关部门沟通,肯定会事半功倍,对推进大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多半会更高。

至于心态上的障碍,指的是一些人对内地体制的成见或偏见。回归前和回归初期,香港公务员被誉为全世界最优秀的公务员队伍之一,廉洁、高效等各种赞誉满天飞,内地从中央各部门到各省市政府纷纷派员到香港学习,多家专门接待内地公务员来香港学习和考察的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据笔者所知,多年前深圳市中层以上官员要轮流到香港和新加坡考察学习政府部门运作,我认识的一位深圳处级干部曾经至少三次到香港考察、培训,他说每次来港学习都有新的收获。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内地取得伟大成就,与秉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理念,敢于打破旧思维习惯、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有很大关系。反观香港特区政府公务员队伍,却显得保守和故步自封,日前在一个论坛上,有香港商界人士以亲身经历,批评特区政府做事一太慢二垄断,赞扬内地政府不仅决策和执行非常高效,而且市场开放鼓励竞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香港一些官员公务员对内地取得举世瞩目的进步和成就视而不见,对内地的体制优势视而不见,归根究柢,这是一种港英时代遗留的制度和文化优越感在作祟。我认为,到内地挂职,是改变香港公务员文化中根深柢固的殖民地政府官员心态最好的办法之一。

当然,香港公务员北上挂职,也可能会发现内地政府部门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发现两地沟通合作方面的一些体制瓶颈。透过相互交流,促进共同进步,共建大湾区文化,这也应该是两地政府达成这项“挂职”制度安排的应有之义吧。

来源: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