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金十数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2020年底以来,全球芯片短缺问题不断加剧,现已蔓延至汽车、手机、家电等多个领域。知情人士透露,继4月19日芯片会议后,美国5月20日计划再次邀请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芯片制造巨头,商讨解决这一问题。

芯片荒问题可能远比想象中的要严重,世界半导体巨头一个比一个悲观。思科CEO预计度过芯片危机可能需要6个月时间;而英特尔、戴尔的CEO则更加悲观,他们认为芯片危机可能会持续2年或数年。中企则开始布局新产能,抓住当前的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界面新闻5月11日最新报道,中国芯片制造巨头士兰微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将再斥资20亿元,在第一条12吋芯片生产线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生产设备、配套动力、辅助设备设施建设以及净化车间装修等,实现新增年产24万片12英寸芯片产能。

要知道,由于早早布局新产能,其第一条12吋芯片生产线2020年12月实现正式投产,士兰微成功在这场芯片短缺危机中抢占先机,获益不小。该公司最新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士兰微共计实现营收14.75亿元,同比暴增113.4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台积电、中芯国际、联电、格芯、华润则纷纷传出扩产的消息。其中,台积电正准备斥资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7亿元)在中国南京扩建新的芯片生产线;中芯国际3月17日也宣布将在深圳新建一座芯片厂,投资额高达23.5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看出,这场芯片危机,对中国芯片制造相关企业来说,也是一场机遇。在多家中企的联合行动下,中国芯片产能将进一步提高,助力满足国内外制造业巨头的芯片需求。

文 | 吕佳敏 题 | 曾艺 图 | 卢文祥 审 | 陆烁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