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060”双碳目标的确立,标志着中国经济向低碳通道全面转型。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

双碳智库认为,要让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完成如此宏大的航道转换,除了需要各地政府、相关行业勠力同心,还需要数以百万亿计的资金做后盾。除了稳健的财政资金支持机制,源生于市场的“碳金融”能否同步发力、能否粮草先行,都直接关系到这盘大棋的实际成效。智灵财经了解到,眼下已有多家日本财团机构在深入调研中国碳金融的市场空间和掘金机会。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的研究数据预判:仅仅是实现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中国每年需要投入的项目资金就达3.1万亿~3.6万亿,而现实资金供给量仅为5000多亿,每年缺口高达2.5万亿元。

中金研究院匡算: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2020年至2030年每年的绿色投资总需求或达2.2万亿元;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2030年至2060年每年的绿色投资总需求或达3.9万亿元。综合评测,实现碳中和的最终目标,在未来40年内,中国绿色投资平均每年就将高达3.5万亿元。

红杉中国通过对中国2021年~2060年的碳中和资金需求及缺口进行了建模预测。其测算结果表明,2021年~2060年,中国绿色投资年均缺口为3.84万亿元,其中,2021年~2030年平均缺口约为42.7万亿元,2031年~2060年平均缺口约为4.1万亿元,碳达峰以后的资金缺口还将呈现明显扩大趋势。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4月28日,包括南方电网、三峡集团、华能集团、国家电投在内的33家主体,已累计发行48只“碳中和债券”,发行金额达658.9亿元;与碳中和主题密切相关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已发行19期,发行金额达172.486亿元。

显而易见的是,无论哪种预判模型和口径,都得出一个基本相同的结论:“碳中和”主题下的中国“碳金融”市场构建迫在眉睫。而从现有的金融创新产品来看,还远远不够。中国的“碳金融”市场大潮将至。

碳中和主题下,哪些行业的钱力最大?

欢迎在留言区讨论。诚邀专业人士加入双碳智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