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把电视剧《大秦赋》当历史正剧看,其实,这事还真没法认真。历史爱好者们就很不服气,各种引经据典吐槽,给剧粉们上历史课。

虽被驳如此,但这类影视剧除了娱乐,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只是需要人们在看剧的时候,保持理性的心态,对剧中历史,要有所保留认知就可,就当是根据史实改编的故事看看。

最近追《大秦赋》到六十集了,剧中人物除了少年秦皇有点老气外,其他多是老戏骨,演技在线,没啥可挑剔的,特别是实力派演员段奕宏,赵姬(朱珠)有人不喜欢,我总也是越看越舒适。

而真正让我坚持看下来的原因,是剧中场景上的细节展示:

《大秦赋》场景多达1000处有余,拍摄地包括了那拉提、赛里木湖、昌吉、乌尔禾、象山、都匀、横店、仙居等8个地点,辗转上万公里,内外置景及改造面积多达113000平米,甚至在新疆乌尔禾搭建了一座完整城池,在视觉语言的打磨与创作中下足了功夫。包括战车、轺车、攻城车在内的大型道具设计制作了80辆,剑盾戈矛等军事道具数量上万。曾多次参与大型影视造型设计的造型总监陈同勋以“前所未有”来表达《大秦帝国之天下》造型体量之大,8000多套软装和近4000件盔甲的制作令造型团队压力倍增,先于剧组数月开工,而仅秦国军士盔甲甲片的机械切割,就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了几个月,嬴政一人的服装就多达80多套。

可见剧组用了心。最直观的感受,是被咸阳城外的草原和雪山震撼到,包括城池大殿,气势恢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国产历史剧从美学和摄影水平上,都要超过某些国产电影好多好多,比如《琅琊榜》、《大明宫词》、《汉武大帝》等,都给人印象非常深刻,电影导演们应该好好借鉴。特别是素来低调的老戏骨们,专注的演技,也是为剧加分的重要因素。看到姚贾(王超饰),想到《汉武大帝》里的窦缨(汪杰饰),相似气质长相,使人一下眼误了。

在道具应用上,对传统礼制做了很好的展现,细节决定质量。

鼎食酒器

如在秦异人与韩霓的婚礼上,用葫芦瓢对饮“合卺酒”,是对周礼的传承,虽然未必能完全还原古婚礼的仪式,但葫芦瓢确实唤起了古朴的周礼秦风:

  • 西周初,婚俗混乱。周公为整饬民风,亲自制礼教民。从男女说亲到嫁娶成婚,共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七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细致的规定,合称“婚义七礼”,葫芦瓢是因为讲解“敦伦”而来。先是在洞房内挂两瓣葫芦瓢,后才慢慢发展成婚礼上的“合卺”酒器。

剧中举行祭天仪式时,总是露天摆上一排鼎食,煮了猪蹄子、牛、羊肉等在内。

,开始作为礼器使用,源于夏禹铸九鼎,后成为夏商周祭祀中不可少的器物。对表示王室贵族身份的鼎,曾有严格的规定:周礼定天子九鼎食,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食,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很自然,鼎成为国家拥有政权的象征,进而成为国家传国宝器。历史上“楚庄王问鼎”这个典故也体现了鼎在夏商周时期的政治象征。

剧中秦灭周后,秦昭襄王即把周王室的禹王九鼎西迁咸阳,预示着九州合并,天下一统的象征,但在运输过程中,豫州鼎落入泗水,派人打捞,没有成功,故事虽匆匆一笔带过,但鼎的元素却处处出现在剧中,鼎食祭礼,虽只是一个象征元素,却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传统文明的厚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酒器与摆件皆还原了青铜器时代的特色,烛台、果盘、鼎式香炉等,其中饮酒的小碗,即传说中的“觞”,因为两侧的形状像飞鸟,所以它也被叫做“羽觞”,又称“耳杯”。平底、浅腹,整体线条较为流畅,呈对称的样貌,像一艘简单的船。

这种器皿也多是木制,然后涂漆用以装饰,两耳上有时候也会鎏上铜、金等金属,或者干脆就用铜铸成、用玉雕成。剧中出现最多的就是这小碗儿。

当然,还有“爵”,但这个酒器的地位比较尊崇,一般人是不能使用的,只在君臣聚会期间,君主可以使用,臣子需要得到君主的赏赐才能用“爵”。“爵位”的由来就和“爵”这种酒器有关。

在很多宴席上,嬴政使用的就是青铜制的“爵”,而众位宗亲、臣子所用的都是“觞”。也多用于祭祀等庄重场合。

剧中所展现的酒器远远不止这两种,还有“卮”,更像杯子的玉器……盛酒器也很有特色,看电视剧,这些元素是值得玩味的。

秦时风彩

《大秦赋》视觉上最大的冲击,就是服饰和宫廷装修等的颜色,均与红黑搭配。

黑色,是主旋律。为什么秦风里会崇尚“黑”色呢?是因为夏商周起,就流行占卜相术,在祭祀和日常生活中,修建城池,或者是行军打仗,都要祭祀问天。

  • 而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提出“五德”学说。“五德”是指金、木、土、水、火所代表的五种德性,每一种德性对应一种颜色,即金德对白色,木德对青色,土德对黄色,水德对黑色,火德对红色。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汉书·律历志》中记载:“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

秦始皇初并天下,以周围火德,秦替周,是以水德克火德。水德相应的颜色是黑色,于是“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慢慢更建造了一个黑色帝国。其中,其它六国的服饰颜色就要丰富些,赵偃穿白、蓝、红等颜色的衣服出镜,嬴政则只有黑色。

秦朝也将黄河命名为“德水”;又因为水德主阴,阴有刑杀之气,所以秦朝使用严苛的法律治国。有学者认为,秦人尚黑,以玄鸟为图腾也有关,在其东征统一天下之前,就有着黑色情结,玄鸟即为黑色,商朝人都说自己是玄鸟的后代,《礼记》中记载了夏人以黑色为贵,丧事、战争、祭祀这样严肃正规的场合都要用黑色,这一点,也沿用至今。

在《易经》中,黑色代表天,属于北方,这也更加深了古人对黑色的崇拜,黑色内敛、厚重、务实、肃杀,暗合了秦人的铁血精神。

我们传统的认为,红色,是我们的国色,其实,黑色差不多承包了中华文明的源头部分,当然,红色也被古人尊崇,也具有积极,兴盛,热情,以及生命的象征,在黑色帝国中,用红色作为边幅点缀,有其深意。

这种红黑艺术,一直到汉朝建立时,刘邦不承认秦朝,从周朝的火德直接跳到水德,根据五德终始说,也以水德为汉朝正朔,尚黑。

电视剧《汉武大帝》里,刘彻在晚年时,特别注重红黑色,感动之余,使人以为找到了汉文化的根源,其实,这里是有误解的,虽然汉高祖刘邦尚黑,但武帝觉得跳过秦朝的做法欠妥,改水德为土德,尚黄。到隋唐时,黄色又成为了皇权的象征,一直沿用到清朝。

当然,剧中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比如橘子,就从来没有缺席剧中秦宫六国的桌案上。

水果,在古代并没有我们现代这么丰盛,但橘子,确实是中国特产,在古人的心目中,不是人间凡品,而是天仙所食之仙果,有4000多年历史,周代,楚国将橘作为社树,用于祭祀,是“封疆之木”,乃社稷的象征。虽然,有“南橘北枳”的说法,似乎赵国或者燕国的地理位置,都不适合盛产橘子,但商贸往来,都有橘子吃,想必也是符合当时环境的。

剧中也偶尔出现葡萄,青枣等,有点穿越了。葡萄是汉朝传入中国的,枣虽然也是本土水果,但剧中出现的青枣,却属于基因改良后的品种。

当然,看剧不能过于吹毛求疵,毕竟,吐槽起来,就没几件事经得起考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