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此前文章提到“认可中国历史上秦朝、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唐朝、明朝和清朝8个朝代为大一统王朝”,网友留言“北宋拥有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毫无争议符合大一统王朝标准”,北宋究竟算不算大一统王朝?本文用数据说话,从疆域与影响力剖析宋朝定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宋疆域图

北宋稳固疆域争议!

西部: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驿兵变”夺权建立宋朝,疆域仅约80万平方公里,但契丹与北汉虎视眈眈,南唐与吴越亦势力雄厚,公元966年宋朝灭亡后蜀,躲避青唐吐蕃军事威胁,将国防收缩至兰州附近,此后,宋朝联青唐吐蕃抗衡党项,除公元1073年“熙河开边”,北宋仅稳固掌控甘肃东部与宁夏少部分区域。

西北:公元985年宋太宗赵光义,“雍熙北伐”将西北精锐抽调,党项族李继迁起兵反叛,宋朝五路征剿遭遇惨败,宋朝割夏绥银宥静五州,党项在李德明时强势扩张,李元昊悍然称帝建西夏,宋夏战争至“庆历和议”止,宋朝尽失宁夏、甘肃与陕北诸州,公元1098年西夏“第二次平夏城之战”惨败,宋朝收复横山威胁都城灵武。

甘肃与宁夏以游牧民族为主,却毫无疑问是华夏固有领土,黄河孕育文明携手共同迈进,西周时西申国便管辖这里,周穆王赐非子封地于秦,即今甘肃天水东北部区域,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修筑关隘以拱卫关中稳定,秦始皇修筑雄伟万里长城,以现今甘肃省岷县为起点,秦汉至唐朝千年间陇西是中原与西域的枢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河流域

北部:公元922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趁唐梁交替时越长城占据蓟县,十余年将“幽云十六州”蚕食殆尽,李从珂攻太原石敬瑭向契丹求援,耶律德光以条约确定幽云之主权,辽国拒绝承认后汉、后周与后晋的传承关系,否定“幽云十六州”归属宋朝亦拒绝将其归还,宋朝仅宋太宗北伐却遭遇惨败,公元1123年由金国归还燕云九州。

西南:唐朝劲敌辽东高句丽、北方突厥、西部吐蕃集中在北部,南境稳定遂在云贵施行羁縻统治,公元738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蒙舍部落攻灭蒙巂诏等部落,建立“苴咩国”唐朝称其为“南诏”,公元937年大理国建立,趁吐蕃衰败与中原割据,大理国夺取贵州大部,兵锋抵蜀地疆域鼎盛,宋朝抵御北部边患与大理议和维持疆界。

夏禹划分天下九州明确冀州归属中原,西周时封召公姬奭于燕建国拱卫北疆,秦朝至唐朝幽州始终归属于中原王朝;汉武帝时期灭夜郎国将云贵纳入统治,三国时蜀汉诸葛亮开发南中提供物资,南朝萧梁亦促进云贵地区文化的提升;北宋西北甘肃东部、宁夏与陕西北部皆失,亦未能夺回五代时丢失的幽云十六州和云贵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北宋岁币与宗主权!

如果看《宋史》,包括辽国、西夏、吐蕃、大理甚至高丽皆向宋朝称臣,但“岁币”暴露宋朝与周边国家的真实关系,首先高丽领土与宋朝未相连,固然宋与高丽商贸合作紧密,但高丽承受辽国军事威胁,《辽史》高丽遣使频率高于宋朝,若从经济层面宋朝属于净亏损,辽国获得高丽实际贡赋而盈利,但高丽毕竟属于外国暂且不表。

吐蕃:党项扩张时采取“先弱后强”,打击吐蕃的附庸回鹘诸部,继而青唐吐蕃亦遭受重创,吐蕃和宋朝因利益互补而结盟,宋朝财政充足而吐蕃军事强盛,可惜吐蕃拿钱却未能钳制西夏,宋朝或许怨怒将盟友充作附庸,但未有史籍证明吐蕃认可称藩,只能算宋朝自我满足编造历史,且吐蕃疆域不属中原暂不深究。

大理:北宋建立时大理已建国23年,政局稳定控弦多达20万,北宋初年禁军亦20余万,但要削平藩镇并驻守各地,中期数百万抵御辽与西夏,后期战力孱弱难轻启战事,大理能够替宋朝抵挡吐蕃,亦能遏制交趾对广西扩张,宋朝有扶持大理国的意愿,大理国也愿接受宋朝册封,两国不存在绝对的宗主与藩臣之分。

《曲洧旧闻》有“艺祖养兵止二十万,京师十余万,诸道十余万。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当京师,则无内变。内外相制,无偏重之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夏军队

西夏:宋夏战争持续百年之久,西夏向宋朝称臣多是权宜之计,如李元昊“庆历和议”取消帝号,初衷是获得宋朝岁币恢复经济,并迎接辽兴宗对西夏军事征伐,西夏向辽国称臣频繁袭扰宋朝,宋朝与西夏边境贸易颇为繁荣,但西夏与辽国军事战略更紧密,夏崇宗李乾顺受辽国相助亲政,北宋兵锋却抵达西夏都城灵州,西夏与宋朝的藩邦体系有名无实。

辽国:后晋石敬瑭自认“儿皇帝”对契丹卑躬屈膝,使辽国统治者以中原皇帝叔父自居,公元1005年“澶渊之盟”宋真宗主动提议两国南北平等,宋真宗年长辽圣宗遂以兄长自居,宋仁宗时党项战乱转而求助辽国,宋朝放低姿态称辽为兄增加岁币,但辽国占据“幽云十六州”被视作汉族耻辱,辽国亦想彻底征服宋朝富庶享乐,总体而言宋朝与辽国做到和平共处。

北宋时期未实现汉唐时“万邦来朝”的盛景,与辽国政治地位平等甚至畏惧其军事,西夏、高丽、吐蕃、回鹘等,主要向辽国遣使称臣,宋朝是次要通使未称臣,大理国从地理与文化皆与宋朝更紧密,但宋朝不愿西南再生事端,虽有册封大理国王的记载,却没能行事宗主实际权力,这样的宋朝与大一统王朝的威严相去甚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真宗像

综述:宋朝的偏安政策,导致宋朝没能实现“大一统”!

事实上,大理国数次权位争夺,导致大理国国势衰微,无外部势力干涉的情况下,宋朝有机会灭大理恢复西南统治,如同王韶趁青唐吐蕃分裂混战收复“河湟故地”,若宋朝平定西南可集结更多兵力,由章惇般将领统率可彻底灭亡西夏,继而战马充足战略对辽国合围,收复“幽云十六州”并非梦想。

然而,宋朝君臣不愿冒险,不愿担负战争罪责,偏安思想下即便大理动荡、西夏帝后争权、辽国腐败反叛,宋朝仅观察事态演变,在等待中失去统一机会,也许北宋只想安静地做偏安政权,不想恢复汉唐疆域和政治影响力,世人更没必要强行冠以“大一统王朝”名号。

文献参考:《史记》、《宋史》、《辽史》、《曲洧旧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