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是“燃烧的群岛”第468篇原创文章,作者:群主飞龙

全文共5757字,配图1幅,阅读需要17分钟,2021年4月11日首发。

太平洋战争中的潜艇战形态和内容非常丰富,日本联合舰队的潜艇部队伤亡率堪称二战各国海军之冠。究其原因,并不是简单的因为日本人不懂得狼群战术,也包括了在探索潜艇战的过程中的摸索。

下面是一些数据的统计和总结:

一、日本潜艇部队的建设思路,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日本潜艇部队的主要作战区域是广阔的太平洋,强调潜艇的作战半径和持续作战能力,因此在战前大致建设有三类潜艇,第一类是大型远洋潜艇,以海大型为代表,排水量在2500吨左右,以鱼雷作战为主,从海大1型到海大7型发展了多个子型号。

第二类也是大型远洋潜艇,以巡潜型为代表,排水量超过3000吨,从伊-5号开始尝试增加艇载机和袖珍潜艇,并积极训练艇载机、袖珍潜艇与潜艇的配合作战。巡潜1、2、3型后的子型号基本定型,可细分为甲、乙、丙三个子类,分别是指挥型、载机型和重雷型。

第三类是中型潜艇,以海中型为代表,排水量在1000吨左右,不能携带艇载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中型潜艇跟德国的破交战主力潜艇比较接近。但是由于续航力较弱,海中型潜艇的比例始终不大,比如在战争爆发时,一线部队的57艘潜艇中仅有9艘海中型潜艇。

还有一些相对专业的潜艇,比如伊-121、122、123、124这四艘布雷潜艇,但是存在设计上的失误,导致潜艇的水下平衡力有问题,在1942年损失了两艘以后,剩下两艘就改做训练用。

日本潜艇部队的主要设计作战思路是配合主力舰队,对假想敌跨越远洋的来袭部队实施不间断的侦察、袭扰和消耗,破交战只是顺带。为了达到侦察、袭扰和消耗战,初步统计在开战时的57艘一线潜艇中,多达13艘的巡潜甲型和乙型具备携带一架艇载机的能力,占比例达到23%,接近四分之一。这代表着日军对侦察能力的极度渴求,因为这种仅重1.5吨的小水机只能携带60公斤炸弹,其最大的作用就是空中侦察。

二、日本潜艇战的战果:

在太平洋战区,击沉大型航空母舰2艘、护航航空母舰1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5艘、潜艇2艘,重创大型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1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2艘。

在印度洋战区,击沉潜艇1艘,重创战列舰1艘。

在太平洋战区,击沉船只59艘,计293924吨;重创33艘,计205953吨。

在印度洋战区,击沉船只120艘,计608228吨,重创16艘,计95947吨。

共计击沉船只179艘,计902152吨;重创49艘,计301900吨,击沉、重创船只共计228艘,1204502吨。

太平洋战区的战况与印度洋战区的迥然不同,两个战区难以简单地加以对比。在太平洋战区击沉、重创盟军军舰较多,在印度洋战区毁伤战斗舰艇很少,击沉、重创运输船只较多。这是因为,日本潜艇战在印度洋战区是以破交战为主的,而且,日本潜艇也多次前往美国西海岸实施破交战。

三、日本潜艇的兵力和损失: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有潜艇62艘(不包括2艘预备役潜艇),开战后先后建成潜艇117艘,接收德国潜艇8艘,战争期间使用的潜艇共有187艘(未计入战争结束后才竣工的“波-216”)。

到战争结束时,上述潜艇的情况如下:因陈旧退役2艘,残存58艘,损失127艘。

损失的127艘潜艇中,因事故损失6艘;原因不明的24艘;被水面舰艇击毁的67艘,被对方潜艇击毁的17艘;被飞机击毁的10艘;触雷的3艘。上述数字与美方资料对照,凡认为日方记载有误的,均作为原因不明处理。(数据来源于坂本金美著:《日本潜艇史》)

被水面舰艇击沉的67艘潜艇,按攻击武器区分如下:

深水炸弹击沉42艘、深弹及“刺猬”弹击沉的4艘、“刺猬”弹击沉的12艘、火炮击沉的2艘、鱼雷击沉的1艘,因其他原因沉没的6艘。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潜艇是被深弹击毁的。

上述67艘潜艇中,首先被雷达发现的36艘、声纳发现的19艘、飞机发现的4艘、目力观察发现的2艘、其他手段发现的为6艘。可见,多数潜艇是被雷达首先发现的,最后被深弹或“刺猬”弹击沉的。

被潜艇击沉的17艘中,有5艘也是由雷达先发现的;被飞机击沉的潜艇也多是因雷达而暴露。特别是“吕-55”号,在潜航中潜望镜被雷达发现。雷达这种技术兵器不但在航空战中帮助盟军打败了日军,同样也在潜艇战中打败了技术落后的日军潜艇部队。

四、日本投降时的潜艇兵力和对比:

战败时日本海军共有现役潜艇51艘,另有已经转入预备役的海大型3艘、L型4艘,再加上战后不久竣工的“波-201”型1艘,共59艘潜艇。

与开战时相比,日本在战争结束时拥有的潜艇从数量上看没有减少太多,但战斗力显著降低。

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的潜艇如下:

最精锐的潜水艇专门舰队——第6舰队有3个潜水战队,共30艘潜艇;

联合舰队下辖4个潜水战队,共27艘潜艇;

吴镇守府有4艘潜艇。

以上共计61艘现役潜艇。

加上开战时尚未列编的预备役潜艇“吕-40”、“吕-31”、“吕-32”,共有64艘潜艇。

五、日本潜艇战的效率:

开战时 64艘 96707吨,每艘潜艇平均排水量1511吨。

投降时 59艘 68586吨,每艘潜艇平均排水量1162.5吨。

投降时的潜艇平均排水量下降到开战时的77%,即大约下降了四分之一。

一共损失127艘潜艇,相当于开战时潜艇数量的两倍多,战果仅为共计击沉船只179艘,计902152吨;重创49艘,计301900吨,击沉、重创船只共计228艘,1204502吨。

按击沉数计算,每损失一艘潜艇仅能交换1.4艘盟军舰船,仅能交换7103吨的击沉排水量,即使按照投降时的潜艇平均排水量来计算,大约也只是1:6的交换比。

按击沉和重创相加计算,每损失一艘潜艇仅能交换1.8艘盟军舰船,仅能交换9484吨的排水量,大约为1:8的交换比。

与此相比,德国潜艇战的击沉数为2500万吨,美国潜艇的击沉数也达到500万吨,日本潜艇仅为90万吨。因为日本潜艇的总击沉数较少,所以军舰的比例较高,这显然跟日本潜艇多用于配合舰队作战有关。

六、日本潜艇王牌和损失一览

#1 伊-10 巡潜甲型 14艘,81553吨

#2 伊-27 巡潜乙型 13艘,72449吨

#3 伊-26 巡潜乙型 10艘,56226吨

#4 伊-21 巡潜乙型 9艘,53538吨

#5 伊-37 巡潜乙型 7艘,47924吨

(如果按击沉船只的数量排名,伊-165与伊-20号击沉8艘,并列击沉数第5位)

日本潜艇战唯一最值得一提的战绩,是伊-19号齐射6条九五式氧气鱼雷,5条命中,其中3条击沉“黄蜂”号航空母舰,1条击沉驱逐舰“奥布莱恩”号,1条重创战列舰“北卡罗来纳“号。

损失的日本大型潜艇清单如下:

1941年(1艘):

伊-70:海大6型,1941年12月10日在珍珠港外海被“企业”号的“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击沉,该艇是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第一艘被击沉的大型军舰和第一艘潜艇。

1942年(13艘):

伊-60:海大3型,1942年1月17日在苏门答腊岛被英国驱逐舰“木星”号击沉。

伊-124:机雷型,1942年1月20日在达尔文外海被美国驱逐舰“艾德索尔”号击沉,艇上搭载的密码本随后被美军打捞。

伊-73:海大6型,1942年1月27日被美国潜艇“鮈鱼”号(USS GUDGEON,SS-211)击沉。

伊-23:巡潜乙型,1942年2月24日在失事在西太平洋沉没,原因不明,全体艇员96人失踪。

伊-64:海大4型,1942年5月17日被美国潜艇“梭尾螺”号(USS Triton,SS-201)击沉。

伊-28:巡潜乙型,1942年5月17日在特鲁克海域被美国潜艇“南欧鲭鱼”(USS Tautog,SS-199)击沉。

伊-123:机雷型,1942年8月29日在瓜岛被美国扫雷舰“甘比尔”号(USS Gamble)击沉。

伊-22:巡潜丙型,1942年10月6日在瓜岛被路过的“卡塔琳娜”式水上飞机击沉。

伊-30:巡潜乙型,1942年10月13日访德返回后在新加坡外海撞上一颗英国水雷沉没。

伊-172:海大6型,1942年11月3日在瓜岛外海被美国驱逐舰“马卡拉”号(USS MCCALLA ,DD-488) 击沉。

伊-15:巡潜乙型,1942年11月10日在圣克里斯托夫被美国扫雷舰“索瑟德”号(USS SOUTHARD,DMS-10)击沉。

伊-3:巡潜一型,1942年12月9日在瓜岛附近被美国鱼雷艇PT-59号击沉。

伊-4:巡潜一型,1942年12月21日被美国潜艇“海龙”号(USS SEADRAGON ,SS-194)击沉。

1943年(18艘):

伊-1:巡潜一型,1943年1月29日被新西兰扫雷艇“几维鸟”和“恐鸟”号联手击沉。

伊-18:巡潜丙型,1943年2月11日在圣克里斯托夫被美驱逐舰“弗莱彻”号击沉。

伊-31:巡潜乙型,1943年5月12日在阿图岛附近被两艘美国驱逐舰击沉。

伊-9:巡潜甲型,1943年6月13日在基斯卡岛附近被美国驱逐舰“弗雷泽”号(USS FRAZIER,DD-607)击沉。

伊-178:海大7型,1943年6月17日被两架澳大利亚巡逻机击沉。

伊-7:巡潜三型,1943年6月22日在基斯卡岛被美国驱逐舰“莫纳汉”号(USS Monaghan,DD-354)击沉。

伊-24:巡潜丙型,1943年6月11日在基斯卡岛海域被美国猎潜艇PC-487击沉。

伊-168:海大6型,1943年7月27日被美国潜艇“斯卡普”号(USS SCAMP,SS-277)击沉。

伊-17:巡潜乙型,1943年8月19日在新赫里多尼亚被美国飞机击沉。

伊-25:巡潜乙型,1943年8月25日在新赫布里底群岛被美国驱逐舰“帕德森”号(USS PATTERSON,DD-392)击沉。

伊-182:海大7型,1943年9月1日在圣埃斯皮里图被美国驱逐舰“沃兹沃斯”号(USS WADSWORTH,DD-516)击沉。

伊-20:巡潜丙型,1943年9月3日在圣埃斯普里图被美国驱逐舰USS ELLET (DD-398)击沉。

伊-34:巡潜乙型,1943年11月13日在马六甲海峡被英国潜艇“金牛座”号击沉。

伊-35:巡潜乙型,1943年11月23日在塔拉瓦海域被美国驱逐舰联手击沉。

伊-19:巡潜乙型,1943年11月25日在塔拉瓦海域被美国驱逐舰“雷德富”号

(USS RADFORD,DD-446)击沉。

伊-40:巡潜乙型改,1943年11月26日在塔拉瓦海域被美国驱逐舰“博伊德”号(USS BOYD,DD-544)击沉。

伊-39:巡潜乙型,1943年11月26日在塔拉瓦海域被美国驱逐舰“博伊德”号(USS BOYD,DD-544)击沉。

伊-21:巡潜乙型,1943年11月29日在塔拉瓦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1944年(37艘):

伊-181:海大7型,1944年1月16日在新几内亚被美国飞机击沉。

伊-171:海大6型,1944年2月1日在布卡附近被美国驱逐舰击沉。

伊-175:海大6型,1944年2月4日在夸贾林环礁被美国护航驱逐舰击沉。

伊-43:巡潜乙型改,1944年2月15日被美国潜艇USS ASPRO (SS-309) 击沉。

(以下内容尚未验证,权当抛砖引玉)

伊-27:1944年2月12日被英国皇家海军驱逐舰击沉。

伊-11:1944年2月17日在马来西亚被美国驱逐舰击沉。

伊-179:1944年2月在南太平洋失踪。

伊-42:1944年3月23日在帕劳被美国潜水艇击沉。

伊-32:1944年3月24日被美国编队击沉。

伊-169:1944年4月4日沉没。

伊-2:1944年4月7日在海军上将岛被美国驱逐舰“索夫利”号(DD-465)击沉。

伊-174:1944年4月12日被美国战略轰炸机炸沉。

伊-180:1944年4月26日在阿拉斯加州科迪亚克被美国驱逐舰击沉。

伊-183:1944年4月29日被美国潜艇击沉。

伊-176:1944年5月17日被美国驱逐舰击沉。

伊-16:1944年5月19日在塞拉莫斯被美国护航驱逐舰击沉。

伊-5:1944年6月10日在菲律宾塞班以东被美国护航驱逐舰“怀曼”号(Wyman DE-38)击沉

伊-33:1944年6月13日失事在西太平洋沉没。

伊-185:1944年6月17日在关岛被美国驱逐舰击沉。

伊-184:1944年6月21日在塞班被美国编队击沉。

伊-52:1944年6月24日被美国飞机击沉在西太平洋。

伊-6:1944年7月14日在塞班岛附近海域被美国护航驱逐舰“威廉•C•米拉”号(William C. Miller)击沉。

伊-166:1944年7月17日被英国海军潜艇击沉。

伊-10:1944年7月18日在特图被美国驱逐舰击沉。

伊-29:1944年7月26日在吕宋岛海峡美国潜水艇击沉。

伊-55:1944年7月27日在塞班岛被美国驱逐舰击沉。

伊-41:1944年9月16日被美国击沉。

伊-26:1944年10月25日在莱特湾被美国护航驱逐舰击沉。

伊-54:1944年10月28日在莱特湾被美国驱逐舰击沉。

伊-45:1944年10月29日被美国护航驱逐舰击沉。

伊-364:1944年10月在南太平洋失踪。

伊-38:1944年11月13日被美国击沉。

伊-37:1944年11月18日在塞迈尔岛被驱逐舰和舰载机共同击沉。

伊-362:1944年11月27日被美国驱逐舰击沉。

伊-365:1944年11月29日在东京湾被美国潜水艇击沉。

伊-177:1944年11月在南太平洋失踪。

伊-46:1944年12月在西太平洋失踪。

1945年(14艘):

伊-371:1945年1月失踪。

伊-48:1945年1月23日被美国护航驱逐舰击沉。

伊-368:1945年2月26日在琉磺岛被美国护航驱逐舰击沉。

伊-370:1945年2月26日在琉磺岛被美国航空母舰上的载机炸沉。

伊-8:1945年3月31日被美国驱逐舰“莫里森”(DD-560 Morrison)和“斯托克顿”号(DD-646 Stockton)共同击沉。

伊-56:1945年4月5日在冲绳岛被美国驱逐舰击沉。

伊-44:1945年4月18日在冲绳岛被美国驱逐舰击沉。

伊-361:1945年5月30日在日本海沉没。

伊-12:1945年5月在南太平洋失踪。

伊122:1945年6月10日在日本海被美国潜艇“鹞鱼”号(USS Skate)击沉。

伊-351:1945年7月15日被美国潜艇击沉。

伊-13:1945年7月16日被美国飞机击沉。

伊-372:1945年7月18日在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被美国飞机炸沉。

伊-373:1945年8月14日在中国海域被美国潜艇击沉。

幸存到战后投降的潜艇及其结局:

大型载机潜艇“伊-14”、“伊-400”、“伊-401”为美军接收,1945年10月底从横须贺开往佐世保,1946年1月底开往美国。 “伊-201”、“伊-203”也为美军接收,1946年1月开住美国。

“伊-36”、“伊-47”、“伊-53”、“伊-58”、“伊-156”、“伊-157”、“伊-158”、“伊-159”、“伊-162”、“伊-366”、“伊-367”、“伊-402”、“吕-50”、“波-103”、“波-105”、“波-106”、“波-107”、“波-108”、“波-109”、“波-111”、“波-201”、“波-202”、“波-203”和“波-208”,共24艘,于1946年4月1日在五岛附近海域被美军炸毁。

“伊-202”、“波-207”和“波-201”于1946年4月5日在向后岬以西1海里附近海域被美军炸毁。

“伊-153”、“伊-154”、“伊-155”、“吕-59”、“吕-62”、“吕-63”和“波-205”共7艘潜艇,于1946年5月在伊予滩被美军炸毁。

“波-101”、“波-102”、“波-104”和“吕-58”于1945年10月在清水附近被美军炸毁。

“伊-121”、“吕-68”和“吕-500”于1946年4月30日在若狭湾被美军炸毁。

“伊-363”于1945年10月29日在宫崎湾触雷沉没。

“伊-369”在横须贺被美军接收。

“伊-204”和“波-209”被拆毁。

“吕-57”在吴港附近被美军炸毁。

“吕-67”于1945年5月19日在佐世保维修中被空袭击伤,战后1946年解体。

“吕-501”和“吕-502”在新加坡被接收。

“伊-503”和“伊-504”于1946年4月16日在纪伊水道被美军炸毁。

“伊-505”在雅加达被接收。

“伊-506”在苏腊巴亚被接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战争爆发时的57艘一线潜艇中,幸存到战后投降的大型潜艇仅存以下9艘:

“伊-121”、“伊-153”、“伊-154”、“伊-155”、“伊-156”、“伊-157”、“伊-158”、“伊-159”、“伊-162”。另有4艘海中型潜艇“吕-62”、“吕-63”、“吕-67”、“吕-68”幸存。

另外44艘潜艇,全部被击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