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政区,是我国各级政区中历史最为悠久,也是最为稳定的政区。截止目前,四川共有183个县(县级市、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的各级政区发生过不少变化,县级政区虽然变动不算太大,但也有局部调整,下面就和大家一起盘点一下,在这段时间内消失了的县,按撤销的时间顺序排列。

说明:所谓“消失”,是指被撤销后没有再度设立,也没有继承者。所以撤县设区(如名山县)、撤县设市(如隆昌县)、改名(如南坪县)之类都不能算作“消失”。

成都县

设立时间:秦惠文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11年)

撤销时间:1952年

成都县是一个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县,设立于公元前311年,曾先后为蜀郡、益州、成都府等治所,一直以来都是蜀地的“首县”。唐贞观十七年 (643) 分成都县设置蜀县(后改为华阳县),从此一直维持着“两县并治一城”的格局。

1922年,成都、华阳两县合并为市,成立市政公所,但县治仍保留。1928年,成都市正式建置,成都县、华阳县城区部分合并为成都市区。成都县迁往郊区,搬到了如今的茶店子一带,设立成都县城关镇。

1952年6月21日,成都县撤销,其行政区域分别并入市郊区(金牛区)和温江县、新都县、郫县、新繁县4县。至此,存在了两千余年的成都县就此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6年的成都县地图

成都县撤销前,共辖1镇、14乡、3个区公所:

城关镇(镇公所设在今金牛区茶店子)

第一区(区公所设在今金牛区土桥),下辖:西城乡(今金牛区营门口)、青苏乡(今青羊区苏坡桥)、清溪乡(今青羊区石人坝)、金泉乡(今金牛区土桥)、万福乡(今郫都区万福村)、太平乡(今金牛区洞子口)

第二区(区公所设在今新都区祟义桥),下辖:崇义乡(今新都区大丰街道)、仁义乡(今郫都区团结街道)、安靖乡(今郫都区安靖街道)、复兴乡(今新都区龙桥)

第三区(区公所设在今金牛区天回镇),下辖:三河乡(今新都区三河街道)、天回乡(今金牛区天回镇街道)、青龙乡(今成华区青龙场)、驷马乡(今成华区驷马桥)

沐爱县

设立时间:1947年

撤销时间:1953年

沐爱县原隶属于高县管辖,因原高县当局为政不公,引起上二乡(定边乡、安静乡)和下二乡(归化乡、绥来乡)的分治之争。公元1944年初,当时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以高县管辖的沐爱等14乡设置沐爱设治局,1947年10月改为沐爱县,治博爱镇,即今天的筠连县沐爱镇。

1953年,撤销沐爱县,全境均划入筠连县,沐爱县仅存在了6年时间。

顺便说一句,四川省当时和沐爱县同一批次设置的还有今天乐山市管辖的沐川县,但沐川县却幸运地保留到了今天。

崇宁县

设立时间:唐仪凤二年(677年)

撤销时间:1958年

崇宁也是一个川西古县,最初建置于唐仪凤二年(677年),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以皇帝年号“崇宁”改名为崇宁县。崇宁是成都府“上五县”之一,以经济发达、文风鼎盛著称。

1958年9月,崇宁县撤销后主体并入郫县,其他部分并入彭县,灌县。

崇宁县地图

彰明县

设立时间:西魏废帝二年(553年)

撤销时间:1958年

彰明县前身为昌明县,始于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将汉昌县改名为昌隆县,并迁治于孟津里(今江油市彰明镇)。在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因避唐玄宗李隆基讳而改昌隆县为昌明县。

1958年9月5日,国务院决定撤销彰明、江油两县,合并设立江彰县。第二年4月,国务院再次批复江彰县更名为江油县,从此彰明之名就彻底从县级政区中消失了。

古宋县

设立时间:清宣统二年(1909年)

撤销时间:1958年

古宋县原为土司(九姓长官司)辖区,光绪二十九年,永宁道台赵尔丰出巡边地,以为“治匪安边非变更旧制不可。”赵尔丰担任四川总督后,于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奏请清政府批准,以九姓乡改设古宋县,实行“改土归流”。

宣统二年(1909),清政府正式批准以九姓乡为基础,划入纳溪县镇溪乡、江安县共乐乡、兴文县六合乡、三官殿及拖船场和永宁州插花地,设立古宋县。治所在泸卫城(原中城镇,今古宋镇),辖玉屏、义合、鹤盘、镇溪、青川、得用、金鹅八乡。

1960年撤销古宋县,并入叙永县。不过大家可能觉得奇怪,今天兴文县的县城叫古宋镇,和这个古宋县有关吗?

还真有关系。1983年10月,叙永县古宋区、共乐区、大坝区所辖久庆等21个公社及中城镇、大坝镇划入兴文县管辖,其中中城镇就是原古宋县的县城。1985年5月,兴文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晏阳镇迁往中城镇。2006年7月24日,为纪念原古宋县,中城镇更名为古宋镇。

也就是说,虽然古宋县消失了,但它原来的县城却“移花接木”成了兴文县的县城。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庆符县

设立时间: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

撤销时间:1958年

庆符县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县,北宋政和三年(1113)置,为祥州治,之前唐代还曾在这里设置过“石门县”。

1960年撤销庆符县撤销,并入高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沐爱、古宋、庆符三县位置示意图(制图:周釜俊)

金矿县

设立时间:1952年

撤销时间:1959年

1952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设置金矿县,县城驻泸宁,1954年金矿县驻地迁里庄,1959年6月金矿县撤县。原所属泸宁、罗锅底区划归冕宁县,瓜别区划归盐源县。

顾名思义,金矿县的设立是因为当时这里有储量丰富的金矿,根据《冕宁县志》记载,据1939年统计资料,全县有产金点29处,分布在北起冶勒经宁源、马头、南河、里庄、金林、腊窝等乡的矿脉带上。地质学家茹廷锵在《西康盐源县洼里金矿床之研究》中写道:“洼里金矿为我国西南重要金矿之一,位于西康省盐源县瓜别土司辖境内,自正式设厂开办以来,已历四十余年,曾产砂金数十万两,最盛时期金夫达二万余人。”

至于撤销的原因,想必是因为此地地广人稀,仅仅靠金矿难以支撑一个县级政权的运行。

金矿县遗留下来的政府办公楼。何万敏/图

普雄县

设立时间:1952年

撤销时间:1958年

普雄县系1952年析越嶲(即越西)、昭觉二县置,治普雄镇。1960年撤销,并入越西县。

普雄县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在“普雄”这个地名却仍然很有存在感。因为普雄是越西县东南部的中心城镇,更重要的是,成昆铁路从普雄附近穿过,普雄站是一座区段站,南来北往的列车几乎都要在这里停靠,甚至还是5620/5621、5633/5634这两趟慢车的始发站,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始发列车的乡镇。

瓦岗县

立时间:1956年

撤销时间:1960年

瓦岗县,是四川省1956年设置的一个县,1956年4月13日,经国务院决定,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咪姑、瓦岗地区,并划入雷波县的阿流河地区、美姑县的溜红打洛地区、昭觉县的古尼拉打、麻其哈呷地区,合并设置瓦岗县,县人民委员会驻驻咪姑,实际设治于雷池乡的雷池。

在存在了不到4年后,1960年1月7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93次会议决定撤销瓦岗县,将原瓦岗县的行政区域分别划归昭觉、雷波县,其中瓦岗县的古尼拉打区划归昭觉县,阿流河、米姑、卡哈罗区划归雷波县。

洪溪县

设立时间:1956年

撤销时间:1960年

原洪溪县所辖区域,解放前系四川省峨边、美姑等县一部分,无行政机构设置,而是由恩扎、阿侯、木抛、甘等奴隶社会的大小家支分别统治管理。

1956年,以凉山益各脚地区设置洪溪县,同时将峨边县的勒乌区和马边县的挖黑区划归洪溪县,县治设益各脚(今四川省美姑县依果觉乡)。1960年撤销,并入美姑县。

绰斯甲县

立时间:1956年

撤销时间:1960年

绰斯甲是嘉绒藏语中“克罗斯甲布”的汉语音译,属安多藏区三十六部落之一,该部落统辖的地域也被称为绰斯甲。1953年,以大金县析置县级绰斯甲行政委员会。治周伞(今金川县东北周山官寨)。1956年正式建县,并迁治今金川县北观音桥。

1960年绰斯甲县撤销,色尔坝草原划归色达县,上寨划归壤塘,中寨下寨划归金川县。

洪溪、瓦岗、绰斯甲这三个县是四川省最“短命”的县,都只存在了不到四年时间。

华阳县

设立时间:唐贞观十七年 (公元643年)

撤销时间:1965年

华阳县的前身是“蜀县”,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分成都县设置,与成都县同为益州治,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名为华阳县。从此,成都、华阳两县一直维持着“两县并治一城”的格局。

华阳县府在今天的青羊区正府街。两县的界线由南较场,经包巷、君平街、三桥南街、西丁字街、青石桥,再北上经南、中、北暑袜街、迄北门喇嘛寺为止,以街心分界,东南属华阳县,西北属成都县。老成都常以“跨一步,县过县”来形容暑袜街,因此又有歇后语:“成都到华阳,现(县)过现(县)。”

老华阳县辖域宽广,约有1000平方公里,在川西平原算是大县了,其地盘包括今成都市区的成华区、锦江区、武侯区大部分,双流区的东半部分,龙泉驿区的西部以及新都区小部分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成都县、华阳县示意图(制图:施佳泉)

和成都县一样,在1928年正式设立成都市以后,华阳县也“退城入乡”,不再管辖城区,但县府仍留在城区。直到抗战中(1938年)才迁到了中兴镇,抗战胜利后又迁回成都市区。1949年11月,当时的华阳县政府为应对解放军攻城的变局,将县治由成都市区正府街迁驻中兴场。

建国后,华阳县部分乡镇被划入其它区县,1965年7月,华阳县被正式撤销,全县并入双流县。当时的华阳县有十八个乡镇(公社),分别是中兴、鹤林、协和、中和、新兴、白家、文星、万安、正兴、太平、合江、平安、永兴、兴隆、三星、永安、公兴、黄佛。

1981年,为纪念曾经做为华阳县治所的历史,双流县中兴镇改名为华阳镇。顺便说一句,成华区的得名于成都、华阳二县各取首字,也算是华阳这个地名的遗留了。

中共华阳县县委旧址。图/王大明

新繁县

设立时间:北周武成二年(公元560年)

撤销时间:1965年

新繁是一个很古老的县名,但“新繁”得名源于一个更古老的县——繁县,据明正德年间的《四川志》记载,繁县设立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隶属蜀郡,县治在今彭州市蒙阳地区。西魏恭帝三年(557),宇文觉废恭帝自立,国号周,史称北周,到明帝武成二年(560),废除繁县西北的东益州(今彭州市关口附近),又将在蒙阳地区的繁县南迁新繁,正式撤销繁县,改名新繁县,新繁建县因此开始。

1965年7月,新繁县撤销并入新都县。有意思的是,在1960年,曾经撤销新都县并入新繁县,但仅仅两年后的1962年10月,又恢复了新都县。到1965年两县再次合并,这次被合并的却换成了新繁。

1946年的新繁县地图

撤销前,新繁县管辖繁江(今新繁镇)、新民、清白、新农、竹友、万安、复兴(今斑竹园)、崇义桥(今大丰)、龙桥、高宁、利济、清流等乡镇。

新繁和崇宁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历史悠久的古县,都是成都府“上五县”之一,也都是文风鼎盛之地,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

乾宁县

设立时间:1945年

撤销时间:1978年

乾宁县的前身是泰宁设治局,1945年由正式设置乾宁县,治亚卓(今道孚县南亚卓),1950年迁惠远寺(今道孚县东南八美乡惠远寺)。辖3区12乡。面积4032平方公里。人口1.7万余人,藏族为主。

1978年7月撤销乾宁县,将其辖地分别划入道孚、雅江两县。其中协德区及其协德、色卡、龙灯等5个公社,扎坝区及其亚卓、仲尼、红顶、扎拖、下拖5个公社划归道孚县;扎麦区及其瓦多、木绒2个公社划归雅江县。

乾宁县位置示意图(制图:周釜俊)

邓柯县

设立时间:1913年

撤销时间:1978年

在四川曾经做过府城的城市里,邓柯是最惨的一个——到后来连个县城的地位也没保住。

宣统元年(1909年),在康区设立了康定、巴安、登科三个府,其中登科府辖德化州和白玉县、同普县两县。但这个短命的登科府只存在了四年,1913年便随着“废府存县”运动而消失了,改设邓柯县。

1978年撤销邓柯县,将原辖4区13乡分别划入石渠、德格两县。其中,温拖区及其浪多、温拖、年古3个公社,阿须区及其阿须、打滚、亚丁、所巴4个公社、麻嘎区及其所辖俄支公社划属德格县;奔达区及其真达、奔达、正科3个公社和麻嘎区的麻呷公社,洛须区及其所辖的洛须公社划属石渠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柯县位置示意图(制图:周釜俊)

义敦县

设立时间:1913年

撤销时间:1978年

义敦县前身为三坝厅,1913年改为义敦县,治所在今四川巴塘县东南波密后山刀许柯。1918年曾废县并入理化县,1937年又恢复,1950年迁治今巴塘县东北茶洛乡宗马贡、1954年迁治今巴塘县东北措拉乡。

1978年撤销义敦县,将义敦县行政区域中的2个区7个乡分别划归巴塘、理塘县,其中沙溪、德达、茶洛、列衣4个乡划入巴塘县,其余1个区、3个乡划归理塘县。

现巴塘县有义敦乡、“义敦兵站”等地名,算是保留了这个消失的县的痕迹。

义敦县位置示意图(制图:周釜俊)

白沙工农区

设立时间:1978年

撤销时间:1993年

白沙工农区是世纪70年代末四川设置的三个工农区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金口河工农区、华云工农区),原来是达县地区万源县下辖区。1978年4月,划白沙区及所属7个公社,建立县级白沙工农示范区,1979年更名为白沙工农区。

工农区和我们今天理解的“市辖区”不一样,它实质上更接近于一个县。为什么要设立白沙工农区?是因为它是三线建设重镇,境内有长征机械厂,又叫7102厂,是隶属于航天工业部的大型企业,企业的带动让白沙一度非常繁荣兴旺,早在七十年代末就成了一个拥有几万人口的大镇。

后来,随着三线建设计划的调整,7102厂搬迁到成都龙泉驿,白沙失去了建区基础。1993年10月,万源县和白沙工农区合并建立万源市(县级),市政府机关驻原万源县城太平镇,原白沙工农区区域改设白沙镇,白沙工农区作为一个县级政区便消失了。

而另外两个工农区,金口河工农区改为了乐山市金口河区,华云工农区改为了华蓥市(县级),都幸运地保留了下来。

声明:本文首发于头条号“巴蜀风物志”及同名公众号,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参考资料:

行政区划网(www.xzqh.org)

《四川省行政区划1949-2001》,四川省民政厅编

《因黄金而生 一个存在7年的县》,来源:《华西都市报》2018年5月31日,作者:何万敏

《原洪溪县的建立与撤并》,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作者:余群

#四川##成都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