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蒙联合灭金

端平元年(1234),即宋朝权相史弥远去世、赵昀开始亲政后的第二年,宋蒙联合攻金,金亡。

史载蒙古原为唐代室韦的一支,居于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后迁至不儿罕山(今蒙古国肯特山)一带,有诸多部族。12世纪末,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开禧二年(1206)建立蒙古国,称“成吉思汗”。蒙古建国后不断扩张,数年间,吉利吉思、畏兀儿、哈剌鲁等邻部先后降附。嘉定二年(1209),蒙古大举入侵西夏,引河水淹中兴府(今宁夏银川),迫使西夏纳女请和。嘉定四年,蒙古攻金,分兵三路攻破华北各地。嘉定七年,金宣宗向蒙古求降乞和,七月,金朝迁都南京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廷停止予金朝岁币。嘉定八年,蒙古攻占金中都(今北京),金朝实际控制地区只限于河南一地。在与蒙古战事日益不利的情形下,金国试图向南拓展以得到弥补。嘉定十年四月,金军以宋廷不纳岁币为由,渡淮南侵,宋金战争再起。战争持续4年,宋金互有胜负。嘉定十六年,金宣宗去世,其子完颜守绪继位,即金哀宗,次年宣布“更不南伐”,宋金停战。

嘉定十二年(1219),铁木真远征花剌子模,数年间侵占中亚大片土地。宝庆二年(1226),铁木真率军攻西夏,次年灭西夏。铁木真于西夏灭亡前去世,其子窝阔台即汗位,并率大军进攻金朝。金军坚决抵抗,蒙古军未取得重大进展。进攻夏、金的同时,蒙古军也向宋四川境内发动试探性进攻。宝庆三年,在蒙军的进攻下,四川制置使郑损弃守七方关(今甘肃徽县与陕西略阳之间)、仙人关(今甘肃徽县东南)和武休关(今陕西凤县东南),从沔州(今陕西略阳)逃往利州(今四川广元),关外阶州、成州、西和州、凤州随之沦陷,后因铁木真去世,蒙军自动退出。蒙古这次进攻发生在丁亥年,史称“丁亥之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绍定四年(1231),蒙军再次发动对四川的进攻,占领天水、成州、西和州。十月,蒙古使臣向宋军提出借道攻金,被宋沔州统制张宣杀死。拖雷以此为借口大举攻宋,攻陷沔州后,一路由沔州南下深入四川境内大肆抄掠,一路由沔州东向,屠洋州(今陕西洋县),攻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宋军弃饶风关(今陕西石泉西)不守,四川制置司引蒙军通过宋境,从西南面进入河南攻金,次年正月蒙军在钧州三峰山(今河南禹县西南)大败金朝主力。窝阔台的中路军也渡过黄河,进围汴京,金军坚守汴京近10个月后,粮尽援绝,金哀宗完颜守绪逃离汴京。

从绍定四年(1231)起,蒙古几次派使臣约宋攻金,宋廷议而未决。次年,宋廷见金灭亡在即,同意夹击。完颜守绪遣使陈述唇亡齿寒的形势,宋未予理睬。绍定六年六月,完颜守绪逃至蔡州,策划攻宋,金将武仙、武天锡等计划将完颜守绪迎往四川,攻宋光化(今湖北光化)、吕堰(今湖北襄阳东北),宋将孟珙大败来犯的金军,并乘胜追击,收复邓州、申州(今河南淅川)、唐州等地。十月,宋蒙合围蔡州,蔡州粮绝。宋端平元年(1234)正月,完颜守绪在蔡州传位于完颜承麟,完颜承麟即位之日,宋蒙两军攻入蔡州,完颜守绪自杀,完颜承麟为乱兵所杀,金亡。

二、端平入洛

金朝灭亡,宋廷举行隆重的庆典。端平元年(1234)三月,赵昀派员赴河南祭扫祖陵。宋蒙联合灭金时,对灭金后河南归属没有明确约定。对于中原故土,宋廷有和与战的不同意见。部分边帅与宰相郑清之主张发兵收复故地,京湖置制使史嵩之与参知政事乔行简等认为宋朝军力、财力均不足,反对出兵河南。

灭金后次月,蒙军基本攻占山东之地,宋廷察觉蒙古侵略意图。这时刚刚亲政的赵昀决定出师,在罢免史嵩之等人职务后,命全子才率淮西兵万余人北上直取汴京。全子才在寿州渡过淮河,进至亳州(今安徽亳县),降蒙金兵转而降宋,在他们的引导下,宋军进驻汴京郊外,汴京城内原金降将李伯渊杀主帅崔立,以城来献,宋军收复已是废墟的汴京。又由徐敏子、杨义率两支宋军先后进入洛阳空城,杨义行至洛阳东30里处,突遭蒙古军伏击,宋军大溃,杨义仅以身免,洛阳城内断粮多日的宋军突出蒙军包围,在蒙军追击下狼狈逃回光州(今河南潢川)。入洛失败后,宋军以粮草未集为由,立即自汴京退兵。这次战事史称“端平入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端平入洛揭开宋蒙战争的序幕。十二月,宋廷派使臣通好,遭到蒙古拒绝,开始对蒙防御。端平二年(1235),窝阔台西征同时,分兵三路侵宋,西路军入四川,中路军攻襄阳,东路军进江淮,一度攻占成都府、利州及潼川(今四川三台)府,入冬后撤军。嘉熙三年(1239),蒙军再次入蜀,为宋将孟珙击退。蒙军入侵导致蜀地破坏严重,四川安抚制置副使彭大雅力排众议,于嘉熙二年修筑重庆城,并在合州(今四川合川)钓鱼山修筑山寨作为重庆屏障,重庆也从此成为川东重镇。中路蒙军虽遭强烈抵抗,但襄阳城内原金降兵叛乱,宋军出逃,襄阳等地失陷,但孟珙与蒙军在信阳、光化军展开激战,又收复襄阳。东路蒙军攻入蕲州(今湖北蕲春)、舒州(今安徽潜山)、光州,攻真州时遭宋军炮击后撤退。嘉熙元年(1237),蒙军攻黄州(今属湖北),被孟珙击退,转攻安丰(今安徽霍邱西),杜杲固守,吕文德驰援击退蒙军,次年蒙军进围庐州,又被杜杲击退。

蒙军这次南侵遭到宋军有力抵抗,嘉熙二年(1238)始,宋蒙战争开始缓和。淳祐元年(1241)年窝阔台病逝后,蒙古内部为争夺汗位展开激烈斗争,无暇南侵,直至淳祐十一年蒙哥继汗位。这期间,孟珙提出在长江中上游构筑三道防线,以防御蒙军从长江上游及云南、广西对宋朝进行战略包围,由此构筑了沿涪州(今重庆涪陵)、万州(今重庆万县)的第一道防线,沿鼎州(今湖南常德)、澧州(今湖南醴陵)的第二道防线,但沿辰州(今湖南沅陵)、沅州(今湖南芷江)、靖州(今湖南靖县)、郴州(今属湖南)和桂阳军(今湖南桂阳)的第三道防线没有建成。同时余玠在合州筑钓鱼城,钓鱼山高近400米,嘉陵江与渠江环绕南、北、西三面,山腰处据险筑起两道两三丈高的城墙,钓鱼城周长10余里,山顶地势平旷开阔,有充足水源与良田,又筑“一字城”直达嘉陵江岸。余玠迁合州于钓鱼城,又将构筑山城的办法推广,四川主要水系修筑山城多达80余处。余玠还处死恃功跋扈的利州都统制王夔,决心革除武将骄横的弊端,竟遭宋廷猜忌,忧愤成疾。宝祐元年(1253),宋廷召余玠回朝,余玠接诏后暴卒,或说服毒自尽。

蒙哥即汗位后,逐渐将战略重点转向南宋。宝祐元年(1253),他派忽必烈分三路进攻云南,次年灭大理国。宝祐三年,蒙古灭安南,完成对宋朝的战略大包围。宝祐五年,蒙哥下诏大举侵宋,次年春抵达六盘山,然后分兵三路侵宋。蒙哥亲率西路主力攻四川,东路攻荆襄,南路从安南出兵北上,计划三路蒙军会师鄂州(今湖北武昌),再合力进军临安。蒙哥主力入大散关,由利州直取剑门,经过近一年艰苦攻战,开庆元年(1259)进至合州钓鱼城下。降将晋国宝劝降,被守将王坚处死,蒙哥督战攻城,遭顽强抵抗,连攻五月而不克,蒙军有重大伤亡,蒙哥准备从钓鱼城撤兵转攻重庆时突然去世,一般认为蒙哥被钓鱼城内飞炮击中,不治而亡,或说退兵途中病卒于温汤峡(今重庆北)。蒙哥去世后,侵蜀蒙军撤退。这时忽必烈进至长江北岸,得到蒙哥死讯后仍包围鄂州,宋将贾似道、吕文德率军驰援,经激烈战斗,鄂州免于沦陷。从云南北上的蒙军在广西遭到宋军顽强抵抗,从小路绕道进入湖南,抵达潭州(今湖南长沙)城下。十一月,蒙古传来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图谋继承汗位的消息,忽必烈一边声称直取临安,一边准备撤兵。贾似道私自派使臣往蒙军议和,忽必烈顺水推舟许宋议和,然后返回开平(今内蒙古多伦)争夺汗位,南路蒙军也解潭州之围北返。

三、贾似道当政

与忽必烈私订和约的贾似道是南宋最后一位权相。贾似道,台州天台(今属浙江)人,父亲贾涉是南宋的抗金将领。绍定四年(1231)七月,贾似道姊入侍后宫,深得赵昀宠爱,一年后升为贵妃。贾似道于嘉熙二年(1238)年考取进士,既有才干,又有贵妃的背景,仕途顺畅。贾似道在出任沿江、京湖和两淮等地区军政长官的8年间,防御蒙古颇有成效。宝祐六年(1258),贾似道以枢密使兼两淮宣抚使。开庆元年(1259),蒙哥大举进攻,赵昀由贾似道组织抗击蒙军。贾似道得知蒙哥死于钓鱼城下,蒙军可能退兵,秘密遣使赴忽必烈军中议和。双方尚未讨论和议的具体条款,忽必烈已率军北返,贾似道却上表自称获得鄂州大捷,未提向蒙军求和之事。赵昀大喜过望,厚赏抗蒙将士,贾似道进少师、卫国公、右丞相兼枢密使。

景定元年(1260)四月,贾似道被召回临安,开始独揽朝政。同年,忽必烈在开平继承汗位。这时蒙古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斗争尚未结束,忽必烈无暇南侵,派使臣郝经讨论和议事宜。贾似道为隐瞒在鄂州前线求和之事,拒绝接待郝经。郝经希望宋蒙和议,不顾个人安危进入扬州,结果被贾似道扣押16年之久,蒙古多次寻访郝经行踪,宋廷均不理会,直至德祐元年(1275)宋廷以厚礼送回郝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绍定三年(1230),周旋于宋、金、蒙之间的李全在附蒙攻宋扬州时败死,蒙古以其子李璮袭父职。李璮统治山东30余年,常以南宋进攻或虚假战报骗取蒙古的赏赐和粮饷。景定三年(1262),李璮在贾似道的利诱之下降宋并献京东州军,赵昀欣喜若狂。此后李璮又领兵攻占益都(今属山东)、淄州(山东淄博)、济南。忽必烈立即反击,八月进围济南城。贾似道先观望战局,后派援军不战而返。李璮因援兵不至,城中乏食,被俘杀害,蒙军重新占领济南、益都、淄州等地。

宋蒙战争需要巨额军费,贾似道在军队中实行“打算法”,即审理各大将、边帅的军费开支,追缴赃款,又以此立威并排斥异己。结果向士璧、徐敏子、曹世雄、李曾伯等抗蒙将领都因军费问题受到追查,向士璧、曹世雄被迫害致死,李曾伯、史岩之被罢官。打算法还导致刘整叛变,刘整原是金人,金末降宋,在抗蒙斗争中屡立战功,却与俞兴等宋将结下怨恨。景定二年(1261),俞兴成为刘整上司,以打算法整治刘整,刘整四处求请,不得要领,得知向士璧、曹世雄等人因打算法而死,遂以泸州等15州军投降蒙古。

为筹备军粮物资,宋廷大造楮币,结果楮币极度贬值,物价飞涨,社会动荡。景定四年(1263),在贾似道的主持下,宋廷开始推行“公田法”,即由朝廷向地方购买田地以为公田,以充军粮所需。公田法最初的购买对象是超出免科差的官户田亩,此后不断扩大,凡占田总额超过200亩或100亩,宋廷均收购1/3,所需主要是以会子、官告、度牒支付,宋廷又为此大造会子,造成会子的贬值。贾似道率先献出浙西田10000亩作为公田,宗室赵与芮、赵孟奎等皆投献、投卖,有田者虽然十分不满,却无法反对,宋廷回买大量的公田。从咸淳元年(1265)开始,宋廷又推行“推排法”,在原有经界、田产簿书基础上,根据田产变化情况推算、清查土地。公田法的推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宋廷的财政危机,也招致有田者对朝廷的不满。南宋亡后,公田全部为元政府接管,成为元朝军饷的重要来源。

景定五年(1264)十月,赵昀去世,侄子赵禥继位,是为度宗。赵禥资质低下,吴潜称相时曾反对赵禥继位,贾似道排挤吴潜后全力支持赵禥继位,赵禥即位后将朝政全部托付贾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