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年宽松之水,养出了三条鱼,一个是房地产,一个是互联网,还有一个基础建设。

今天看了法治进行时的这个新闻报道,翻白眼不足以用来形容此刻的心情,只能用“我去”来表达。

图片中的女主角,一张娃娃脸,两粒精明的黑眼珠,一脸惊恐地站在被告席上,时不时地四处张望,像极了一只掉进了陷阱的母狐狸。

她是栽了,在北京的二手房地产市场,她一手控盘上百套二手房,涉及非法资金上亿。事发前主要活跃在丰台、东西城和朝阳,江湖人称“南城房姐”。

起于微末

“南城房姐”本名张燕,起于微末,是一个完全没有背景的乡下小女子。90年代来到北京后也是一名普通的打工者,主要从事房产中介。摸爬滚打了多年后,可以算得上老手人精,交易流程一清二楚,买卖双方的心理、双方信息被她拿捏得死死的,平时还留意观察房价数据,价格升降,一时混得风生水起。

房姐显然不甘心只做个打工人,事实证明,是金子不管在哪里都会发光。

2008年,大环境是美国爆发于2007年年初的房地产次贷危机席卷华尔街,雷曼兄弟倒闭,金融海啸扑面而至。

政府宣布将强力启动拉抬内需计划,两年内扩张投资4万亿元,央行连续五次降息,国家发改委附近的所有打印店的生意突然一夜火爆,打印费上涨了好几倍。投资的闸门随即大开,五大商业银行开始大举放贷,积压几年的基础建设城轨规划全部通过,一系列政策刺激购房需求推出,房地产被催热了。

总之一句话,北京房价开始飙升。

房姐预感到时机已成熟,是时候自己出来单干了,于是她带着自己多年积累的资源和积蓄辞职,做了一名房产掮客。

她主要的打法就是“吃差价”,利用北京住宅没有限售的有利条件,寻找急于套现的业主低价买下房源,过户给“背房人”,然后再寻找愿意出高价的购房者,将其控制的房源高价卖出。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自己多年掌握的信息和资源来“捡漏”,瞄准时机低价吃入,然后自己持有,一旦房价上涨到自己的预期,她就加价卖给下家。

低买高卖,差价就出来了,一套房子少的赚二三十万,多得赚上百万。一开始是一套房进一套房出,赚点小差价,手头资金充足后,她开始三五套地低进高出。

尝到甜头,她就转头和中介合作,利用买房人急于用钱的心理,人为压低部分区域房源价格,一定程度上控制价格的上涨。

十年倒手

模式一跑通,和创业一样,剩下的就是“模式复制”疯狂扩张的过程。摆在她面前的有三个问题。

第一个,二手房信息的问题。房姐本来就在中介公司工作,各大中介公司都有人,这个简单,有钱大家赚,赚了一起分。都是熟人熟事,信息共享,中介参与,还显得正规又靠谱。

第二个,找“背房人”。其实就是找一个老北京户口,或者有北京购房资格的人,愿意把房子暂时登记在自己名下。这是不是问题的问题,只要给钱,都好办。

第三个,资金的问题。这是最大的问题,虽然赚的钱是低进高出,打的是信息差,可也不是空手套白狼。得有自己的资金池,有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才能把生意做大做强。房姐有自己的算盘,她开始寻找民间借贷,不是向贷款公司,而是向个人也就是她的金主借贷,金主再找身边的亲朋好友集资。

三大资源集齐,房姐开启了升级打怪的道路。稳坐钓鱼台,打起了坐庄控盘的主意:囤积房源,捂盘惜售,抬高挂牌价,寻找猎物,高价出售。

从2008年到2018年,实打实算这10年的时间,是房姐最风光的时候。答应给金主爸爸的利息如期兑付,和中介、代持人一起分钱合作甚欢,随着房价蹭蹭蹭的上涨,房姐也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这期间,房姐就在房产中介间不停倒手,不断积累财富。刨除各种大手大脚的花销,剔除中介、金主、银行的分红和利息,房姐净到手三套房,本本上都是她自己的名字。

到了2018年,产业越做越大,雪球越滚越圆,房姐手头已有上百套房子。也就在这一年,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调控开始了,“房住不炒”成为楼市主基调。

一纸调控

放水养鱼,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收线。年年都在喊“房住不炒”,可炒房的人却越来越多。

谁知一纸令下,北京“限购”成为现实。随即楼市瞬间进入寒冬,调控越来越严格,北京市场转冷。房姐的交易量锐减,资金链接近断裂。眼看资金链断裂房姐不甘心,于是铤而走险。

她拉拢几个合伙人,用之前已经卖出去了的房产作为担保,搞了一个“项目”,许诺的收益更高,骗取金主资金用来付利息,填补之前的漏洞。

这显然不够,接着她开始使用伪造的不动产权证书,骗取金主爸爸信任,多次大额借款,虚构、隐瞒房产交易事实。

最后,她又拿着“背房人”手上的房产,从小额贷款公司和银行贷了上千万。

是人都知道,这拆东墙补西墙,总有纸包不住火的那一天,难道如此精明的房姐竟然不知道?

显然不是,房姐是在赌,赌国家会放开调控,赌北京楼市会再一次爆发。只要一放开调控,房价一上去,她手上上百套房子,可都是看得见得大钞票。

到时候不管是一套房套一套房的银行贷款,不管是金主爸爸的利益还是许诺集资人的高额回报,通通都不是问题。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苦苦熬了两年,调控就没有放松的意思,疫情的突然来袭,房姐的资金链彻底断了。

利息付不出,借款还不上,房姐和金主们都遭到了催贷的威胁,无奈之下,金主把房姐告上法庭。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房姐手上二手房有上百套,涉及的金额高达1.1亿。而虚构房产和交易已涉嫌诈骗,房姐许诺的月息4%(四分利),已超过了法律规定三分利,涉嫌高利贷。

2021年,1月29日,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以诈骗罪、贷款诈骗罪判处房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最高检的通报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在最后

事件演变过程大致就是这样:炒房—资金紧张—遇到调控—资金链断裂—实施诈骗等行为—因诈骗行为被判处无期徒刑。

你有没有发现,违法的不是房姐炒房行为本身,假如背后有庞大的财团支撑,成集团式规模式的模式,又会是怎么样的境况?

房姐是栽在了炒房失败之后的诈骗行为。诈骗数额巨大的可以判处十年以上到无期徒刑,这次房姐是顶格判罚了。

房姐算小人物吗?算!就是这样的小人物,也能集资上亿撬动几亿甚至上百亿的杠杆。可想而知,那些集资组团炒房的大佬们,资金规模有多大,杠杆有多高?其中的金融风险又有多高?

这个案件1月29日就判了,时隔2个月之后才由最高检的官微发布,之后被媒体广泛报道,意味深长,小小一个房姐,惊动了最高检,实属罕见。

目前各国央行都在放水,货币供应量大增,钱多了自然会推动资产价格上涨,楼市回暖的城市越来越多。这传递了一个很明显的信号:杀鸡儆猴,顶配走起。

可新的矛盾又来了:一年期定存利率1.75%,CPI是3%,钱存银行等于吃土,你准备把闲钱余米拿去干什么?

高周转转不动后,杠杆之下,可能是万丈深渊!

还好,我是穷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