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博心理撰稿人:刘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有一个女儿,我叫她小多多,我不期待她多福多寿,而是希望她多努力、多收获,我和女儿的故事就是这么展开的……

多多,你就在这里玩吧,爸爸坐在这里晒太阳,看着你。

好的,爸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刚,你去玩吧,姥姥就在这晒太阳,看着你。

好的,姥姥~

发展心理学在讲幼儿游戏发展是有一个理论叫做“精力过剩说”。这个观点是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大概的意思是说:每一个生命有机体都会产生大于生存所需的精力。

在满足生存所需后剩余的精力就成了过剩精力,随时间逐步累积,必须得到释放。游戏这种行为没什么重要价值,人和动物都可以通过游戏消耗掉过剩的精力。在这个理论看来,孩子为什么喜欢游戏,就是因为游戏可以释放掉孩子过剩的精力。

带孩子在户外玩一天对家长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作为一个成年人,有的时候真的不得不服气,在游戏这件事情上 小孩子的精力是无穷无尽的。

每当孩子在玩的时候,一方面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我们这些中年老父亲和老母亲跟在孩子的身后,疲于奔命,有的时候幻想着自己长了八只手,四只手可以轮换着抱自己越来越重的孩子,另外四只手用来拿孩子的零食、滑板车、外套、水杯、玩具等等;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老腰,不然可能真的抱一天孩子下来,腰都不是自己的了。

北方的冬天,阳光还是很珍贵的。现在孩子大一些了,在有阳光的日子里,每当时间允许,我都喜欢坐在广场或者空地的一角,看着女儿在我眼皮儿底下能看到的地方骑着滑板车滑来滑去,这样我既能关注到她的安全,又能够相对轻松的休息会。

跟着孩子后面一直跑来跑去的,确实不适合我这种中年胖子。看着孩子在阳光下绕着我坐的地方,一圈圈的滑着滑板车,心里觉得很美好,时不时地传来点孩子快乐的笑声,自己的心情都变得快乐了。3岁左右的孩子游戏以亲子游戏为主,社会性游戏更多的是旁观游戏或者独自游戏。简单地说,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这件事,并不是主要的游戏方式,更喜欢的是家人和她做游戏。

我小的时候也是这样,记得小的时候院子对面有一小块晒太阳的地方,小的时候姥姥总是喜欢坐在阳面的大石头凳子那里和院子里面的老太太们聊天,而我就在她看得见的地方玩,不管是一个人在阳光下奔跑还是和别人一起追逐游戏,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美好。那时候玩累了,时不时的跑到姥姥身边,说上一句:姥姥,我想吃苹果~姥姥一边笑骂着说就我嘴馋,一边打开包着的小手绢,里面有她削好的苹果,取出一块给我吃,不一会整个苹果就见底了,自己也不觉得不好意思,反正吃到嘴里了又解渴又好吃……

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很怀念这样的日子。10岁之前的童年就是这么的幸福,也正因为小的时候有人疼、有人爱,才能抵得住人生不得不经历的残酷。直到现在,我都非常喜欢有阳光的地方,看到阳光就会觉得心情很好。不论是在什么地方、经历着怎么样的沮丧,阳光就是我源源不断的能量,为我扫除阴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坐在有阳光的地方,看着我的女儿骑着滑板车绕着我坐的地方一圈一圈的划着,时光好像就这么交织在一起,好像看到了我小时候单纯、美好又快乐的样子。姥姥去世后的很多年我都不敢回忆小时候的点点滴滴,也不敢看老照片,只要看到老照片就忍不住得想哭,直到自己结婚生子才有所好转。其实我特别感谢我女儿,因为养育女儿的过程,让我回忆起了很多自己经历过的美好,也想起来很多小时候美好的事情,这大概就是一种自我的修复吧。

现在的我会学着像当年姥姥爱我的方式去爱我的女儿:出门的时候会给她准备水果、坐在有阳光的地方看着她在那里玩耍、和她一起剥桔子、为她准备她喜欢的衣服和小书包;随时包里装着一个小糖果,万一哭的厉害了,可以暂时哄一哄孩子……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都是我爱着她的样子,也是我被爱过的证明。

多多爸爸的小唠叨

我想,用记忆中感受过的方式去爱着那些你在意的人,这大概就是传承和思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