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进入倒计时,你的出游计划定好了吗?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疫苗加速推广等利好因素,市民挤压了大半年的出游热情有望在今年清明得到释放。近日,有在线旅游平台预测,今年清明节的出游人次有望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预计今年清明节出游旅客将达到1亿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越来越多的市民期待来一场春游。3月16日零时起低风险地区人员可凭健康码“绿码”在全国区域内自由通行的消息,也进一步让国内旅游市场回暖。

去哪儿网的数据显示,目前清明假期机票预订量已经是2019年同期的1.3倍。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方泽茜判断,清明节假期预计出游人次将达到1亿人次。

驴妈妈提供的数据显示,自驾和乘坐高铁是清明假期主流的出行方式。截至3月18日,该平台清明自驾游相关产品预订人次相比3月周末显著增长,高铁出行方面,杭黄高铁、京沪高铁、合福高铁、贵广高铁等相关沿线产品预订人次最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是出行交通,携程的数据还显示,今年清明假期全国酒店异地订单占比增幅明显,这意味着当前消费者跨省出游的意愿也在提升。而相较于机票、火车票、门票等业务订单,酒店订单决策周期短,随着假期临近,全国酒店订单或将再迎来一轮预订浪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游依然莫忘防控疫情

春日晴好天气、疫情防控形势好转、疫苗加速推广等多重因素增强了人们近期出游的信心,不过,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市民出游依然要绷紧防范疫情传播这根弦。

此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在回应清明、五一小长假要做好哪些防疫保障时表示,市民出行一定要佩戴口罩,平时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如果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腹泻等其他感染性疾病症状,最好不要出行,尤其是不要到人员众多的地方去,要及时就医。在出行过程中,尽量保持一米以上的人际距离。各旅游景点的管理部门、服务部门要做好游客数量控制、密度控制。

今年清明出游,各地城市和景区是否有特殊限制呢?3月17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1年3月修订版)》,要求各地按照新版指南规定,指导旅游景区坚持常态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旅游景区游客接待上限由各省(区、市)党委、政府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形势确定,不搞“一刀切”。

对此,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宣布,推进全省旅游景区有序恢复开放,即日起全省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人数按核定日承载量相关规定执行。在此之前,四川省要求各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日最大承载量的75%。同时,天津和江苏等地也表示不统一限制人员流量,多景区按规定调整了接待游客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