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一大早,80岁的戴玉山坐在家里唯一能坐人的沙发上,把头埋在一纸箱资料中翻找。不到60平方米的家中,除了床和灶台没被“占领”,其余全堆满了他的“宝贝”。妻子伯金荣有些不好意思:“这破烂屋,让你们见笑啦。”

“就是它了!”拿起一本小册子,戴玉山欣喜地说:“1950年苏联版的《共产党宣言》。”尽管已经无偿借出了5000件“红色传家宝”,戴玉山仍觉得今年得再干点啥,就先挖一挖自己的“库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着安逸的退休日子不过,卖掉了3处房产、投资400万元,骑行10万多公里搜寻“红色传家宝”,挖掘不为人知的党史故事,老两口至今还欠着不少债。再次走近戴玉山,聆听他27年“千里走单骑”的心路历程和那些动人故事,老人说:“就为一件事,提醒大家别忘了来时的路,别忘了自己的初心。”

“别忘了!”——一条破洞行军毯的故事

一条旧得发黄的绿毛毯,五个硬币大小的窟窿。林林总总万余件“红色传家宝”里,戴玉山最珍视它。

1995年冬天,一位工友告诉戴玉山,荣成斥山沟姜家村姜学凤老人那儿有“宝贝”。那天风一瓢、雪一瓢,戴玉山还是骑行了20多公里登门。得知来意后,深受感动的姜学凤就把这条行军毯赠给了他。

“不要钱,难得你还想着!”姜学凤讲起了这条毯子的故事。20世纪50年代,姜学凤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那几年,他把这条行军毯打在背包上。每当受到袭击,毯子就形成了缓冲,一共帮他挡过了五发子弹,也留下了五个窟窿。回国后老人一直保存着这条毯子。

双手接过毯子,戴玉山如获至宝。他和老人聊起在解放潍坊战斗中牺牲的岳父,聊起1965年入党时的心情,聊起自己还作为学雷锋标兵与沈秀芹烈士同台交流……戴玉山还说起这几年看到烈士陵园扫墓的人不见多,他一咬牙把收藏的字画全部卖掉,专门收藏看似没有经济价值的“红色宝贝”。

70年前的弹药味消散了,这条见证着姜学凤老人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行军毯,常被戴玉山作为活生生的“教材”,带进校园和展厅。每回,他都小心翼翼地展开毛毯,让孩子们数一数上面的窟窿,告诉他们:“冒着枪林弹雨,也要冲锋向前的,就是共产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实物讲故事,效果是不一样的。”在戴玉山看来,有红色印迹的,才是“红色传家宝”。他说:“这些东西有魔力,提醒人们别忘了革命先烈,别忘了优良传统,别忘了来时的路……”

“得找着!”——一面崭新党旗的故事

别看只读了四年书,戴玉山却爱好写作。一本厚厚的顺口溜多以自嘲为主。但《烈士墓旁有感》是个例外,“天苍苍,北风狂,十几年来为你忙。发已白,鬓已苍,鬼子早已投降,不需你再站大岗……”

这首顺口溜里,藏着一面崭新党旗的故事。

故事得从十几年前说起。戴玉山得到一个纸片,是个叫于铁生的共产党员的入党材料。但寥寥数语没有交代太多,于铁生是何许人也,他又有哪些故事?这勾起了戴玉山挖掘的兴趣。

不知多少回,戴玉山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还找到媒体帮忙,得到了“于铁生是在隋家村牺牲的”这一线索。他又跑遍3个带“隋”字的村庄,最终从河北隋家村村民口中得知,于铁生就是当年日军扫荡时被打死的青年,尸体就葬在村里水沟旁。

线索好像就此断了,之后的几年再无进展,戴玉山却一直惦记:“得找着才行!”

2000年,戴玉山又得到了一页《服务证明书》,上面写着:具证明书人车锡亭系威海卫海西头村人,现年十九岁,曾在省立文登乡师肄业二年半,在威海卫公立官庄小学服务一年半……

都是21岁牺牲,都是小学教师。经过反复走访考证,戴玉山证实了车锡亭就是于铁生。当年,车锡亭化名于铁生组织领导农村抗日救亡工作。1942年,他在日军扫荡中遭枪击牺牲。

一张旧纸片,苦寻十余年。戴玉山登报找到了车锡亭的亲属,终让烈士魂归故里。为了感谢戴玉山,亲属们把车锡亭迁入烈士陵园时盖的党旗送给了他。

为了收藏“红色传家宝”,戴玉山不仅身体力行,还坚持出价最高,一个月工资淘一个“宝贝”是常有的事,家里的两本欠账本越来越厚。别人笑他痴傻,戴玉山回应:“和烈士们的生命相比,这点钱算什么?”

荣成龙山革命纪念馆,是荣成第一个党组织荣成县临时革命委员会成立的地方。每年,纪念馆都会迎来万余名观众,馆里的400多件展品全部由戴玉山提供。戴玉山说:“不用打欠条,只要能教育人,就拿去用。”因为他相信,通过“红色传家宝”,可以让更多的人找回初心。

“传下去!”——一纸泛黄奖状的故事

上午10时,该启程去荣成市第三十七中了。作为校外辅导员,戴玉山隔三岔五去学校讲故事。不少家长们反映,孩子养成了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这次,拉不上拉链的公文包里,装着一张泛黄的奖状复制件。这也是戴玉山的一桩心事,“留栓是万亩林场的奠基人,可没几个人知道他。”

小学部三楼的展览室里,手工做的步枪、大刀、草鞋等“红色物件”摆成一排。见到戴玉山,学生们就围上来问候:“戴爷爷,您可来了!”

手持奖状,戴玉山尽可能抬高嗓门:“孩子们,这张奖状的主人叫李留栓,是咱成山林场的技术员,他一年到头吃住在林场,钻研出了海滩绿化的‘三不用、四不栽’种植法。1988年,47岁的李留拴在一次土方运输中遇塌方不幸身亡……”

2014年,戴玉山开始收集关于李留栓的故事。当看到李留栓残破不堪、无人问津的墓时,戴玉山便萌生了一个想法,出一本李留栓事迹的册子,把他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眼前这本20页的《万亩林海植树人——李留栓(初稿)》,是戴玉山找人按字收费打出来的。他在《后记》里写道:留栓家属说,留栓走了30多年,有人还没忘记他。于是将珍藏半个世纪的植树护林奖状赠送给我,我激动得热泪盈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事讲完了,下次轮到你们讲了,咱一起把这故事传下去。”戴玉山对孩子们说。

“戴老说,十份报告也比不上一件实物,这对我们启发很大。”三十七中教务副主任董文科介绍,学校正在打造红色印迹馆,让同学们亲手制作和收集“红色物件”。

这些年,戴玉山把真金白银寻来的“红色传家宝”布展到全市20个展厅中,讲述一个个动人的党史故事。为让“红色传家宝”代代相传,荣成市委宣传部及崖头街道也着手帮戴玉山进行分类整理,并邀请专家学者对“宝贝”拍照、编注并集结成册。7月1日前,戴玉山的藏品辑录就可出版面世。(Hi威海客户端记者 邓志云 杜晓莹 通讯员 刘兆阳 李钟芸/文 朱春晓/图)

来源:Hi威海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