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9月24日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揭牌以来,按照省委“一个月内基本成型、两个月内步入轨道、三个月内形成成果”的工作要求和市委市政府“33267”建设思路,项目数和总投资额均在省内领先,可以说,开局良好,有序推进,效果彰显。

创新服务 引来凤凰栖高枝

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在体制、制度和服务上做文章,筑巢引凤。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每月召开推进会,解决重要、复杂问题。分管副市长每周召开专题调度会。市直单位业务骨干赴自贸办(管委会)挂职,担任“项目经理”“客座教授”,集中办公、集体学习,边干边学、以学促干。副市长兼任管委会主任,管委会下设综合协调局、制度创新局、贸易投资促进局、综保区管理局4个内设机构和1个直属事业单位综合服务中心。

积极开展制度创新,12条已获省自贸办确认。其中:综保区外发加工新模式创新事项已落地生效,服务三只松鼠整合业务、降低成本,预计年进口关税将下降30%,减轻企业负担1.5亿元。涉企“非标”事项服务模式、人民币境外放款输出+出口贸易回流模式得到高度评价,创新升级的中小企业信用贷为全国同类城市首创。同时,申报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

片区按照国内一流、省内示范目标建设综合服务中心,1月11日试运营,该中心设有综合窗口18个,实行“区块链+综窗通办”“容缺受理+信用监管”等工作模式,为企业提供各类标准化事项(行政审批)和非标准化事项(企业个性化诉求)服务。目前软硬件装修、智能化设备、人员培训、首批217件事项均已到位,实现了“综窗一次办成,企业就近可办,部门权属不变”,通过线上智能咨询、智慧审批和线下引导服务等方式,提升办事效能。

据统计,截至2021年3月12日,片区已累计注册企业2325家,注册资本总和累计365.5亿元,目标任务超额完成。落户招商项目109个、协议引资1478亿元,列入省发改委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专项行动计划项目15个、总投资549亿元,项目数和总投资额均在省内领先。

四个聚焦 打造开放新高地

加快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客观要求,更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芜湖片区经过这五个多月的筹备到建设,取得了斐然成绩,下一步,芜湖片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充分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引领示范的作用,着力“四个聚焦”,将片区打造成芜湖新一轮对外开放和经济增长的新高地。

聚焦政策体系。“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结合自身特点,汇集省、市相关政策,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要有符合芜湖片区产业特色的政策体系,主要围绕金融、投资、物流、跨境电商、人才政策等方面,形成符合自身特点和发展方向的政策体系。

聚焦制度创新。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就是加强改革的试验探索和系统集成,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加快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等方面先行先试,复制推广。

聚焦服务提升。着力营造高效透明的政务服务环境,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制定订单式服务事项,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实施“零差别受理”“无人政务服务”等创新举措,建立基于大数据信用体系的事中事后监管体制。积极引进国际生产性服务机构,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类问题。创新金融管理体制和跨境合作机制,消除贸易投资壁垒,促进贸易与投资便利化。全力打造行政高效、投资贸易便利、社会服务便捷、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营商环境。

聚焦双招双引。一是加强人才招引工作。打破体制障碍,不拘一格引进人才,把人才的招引、培养、服务、激励、保障整合成系统性政策和计划。开辟境外人员出入境、就业、落户、永久或长期居留“绿色通道”,完善医疗健康、子女入学、安居住房等服务,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二是实施“招大带小”招商战略。发挥好开放门户和窗口作用,围绕京东超级芜湖港项目,打造江海联运国际物流枢纽区,带动一个产业集群发展;结合综合保税区和港口物流区,重点聚焦跨境电商和港口物流等区域特点,推动大宗商品回流,与楚江、鑫科、驿通等34家企业围绕粮食、铜等大宗贸易进出口回流进行会商,研究解决大宗贸易通关便利化中的问题,以优越的软硬环境吸引巨人企业入驻,带动集群加速成长。三是着力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依托高端制造区,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电子电器、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家电、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通用航空等产业;依托滨湖研创区,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与高端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形成辐射作用的“产业+互联网”数字产业化的“创新绿洲”;依托中心商务区,发展总部经济,强化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商务核心功能,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依托银湖国际社区,加快国际文化、教育、医疗、商业等优质资源集聚,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化城市门户。